1.描写午睡的诗句欧阳澥 【句】 离家已是梦松年。 刘昚虚 【句】 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 薛莹 【句】 花留身住越,月递梦还秦。 段成式 【句】 虱暴妨归梦,虫喧彻曙更。 段成式 【句】 梦里思甘露,言中惜惠灯。 司空图 【句】 地凉清鹤梦,林静肃僧仪。 赵嘏 【句】 松岛鹤归书信绝,橘洲风起梦魂香。 熊皎 【句】 厌听啼鸟梦醒后,慵扫落花春尽时。 孟宾于 【句】 仙鸟却回空说梦,清朝未达自嫌身。 张孜 【纪梦句】 上天知我忆其人,使向人间梦中见。 李频 【句】 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北梦琐言》) 李远 【句】 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北梦琐言》)。 李景让 【句】 成都十万户,抛若一鸿毛。(见《北梦琐言》) 杨巨源 【句】 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 (以下见《纪事》)。 卢肇 【句】 君梦涔阳月,中秋忆棹歌。 (见《岳州府志》)。 韩偓 【三忆】 忆眠时,春梦困腾腾。 展转不能起,玉钗垂枕棱。 谭用之 【句】 流水物情谙世态,落花春梦厌尘劳。 (《贻僧》) 伍彬 【句】 踪迹未辞鸳鹭客,梦魂先到鹧鸪村。(《辞解牧》) 令狐楚 【相和歌辞·从军行五首】 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 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 令狐楚 【杂曲歌辞·长相思二首】 君行登陇上,妾梦在闺中。 玉箸千行落,银床一半空。 令狐楚 【杂曲歌辞·长相思二首】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 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 ***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 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 【杂曲歌辞·长命女】 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 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 【杂曲歌辞·大酺乐(商调曲)】 泪滴珠难尽,容残玉易销。 傥随明月去,莫道梦魂遥。 王绩 【题酒店壁】 昨夜瓶始尽,今朝瓮即开。 梦中占梦罢,还向酒家来。 张文收 【大酺乐】 泪滴珠难尽,容残玉易销。 倘随明月去,莫道梦魂遥。 宋之问 【答田征君】 山游杳何处,迟回伊洛间。 归寝忽成梦,宛在嵩丘山。 宋之问 【在荆州重赴岭南】 梦泽三秋日,苍梧一片云。 还将鹓鹭羽,重入鹧鸪群。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 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沈如筠 【闺怨二首】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郑谷 【谷自乱离之后在西蜀半纪之馀多寓止精舍…四韵以吊之】 每思闻净话,雨夜对禅床。 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孤云终负约,薄宦转堪伤。 梦绕长松塔,遥焚一炷香。 许彬 【荆山夜泊与亲友遇】 山海两分歧,停舟偶此期。 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词。坐永神疑梦,愁多鬓欲丝。 趋名易迟晚,此去莫经时。 许彬 【汉南怀友人】 此身西复东,何计此相逢。 梦尽吴越水,恨深湘汉钟。积云开去路,曙雪叠前峰。 谁即知非旧,怜君忽见容。 崔涂 【题嵩阳隐者】 四十年高梦,生涯指一丘。 无人同久住,有鹤对冥修。草杂芝田出,泉和石髓流。 更嫌庭树老,疑是世间秋。 崔涂 【巫山庙】 双黛俨如嚬,应伤故国春。 江山非旧主,云雨是前身。梦觉传词客,灵犹福楚人。 不知千载后,何处又为神。 崔涂 【春晚怀进士韦澹】 故里花应尽,江楼梦尚残。 半生吟欲过,一命达何难。特立珪无玷,相思草有兰。 二年春怅望,不似在长安。 崔涂 【秋夕与友人同会】 章句积微功,星霜二十空。 僻应如我少,吟喜得君同。月上僧归后,诗成客梦中。 更闻栖鹤警,清露滴青松。 崔涂 【赠休粮僧】 闻钟独不斋,何事更关怀。 静少人过院,闲从草上阶。生台无鸟下,石路有云埋。 为忆禅中旧,时犹梦百崖。 崔涂 【春日闲居忆江南旧业】 杜门朝复夕,岂是解谋身。 梦不离泉石,林唯称隐沦。渐谙浮世事,转忆故山春。 南国水风暖,又应生白苹。 崔涂 【宿庐山绝顶山舍】 一磴出林端,千峰次第看。 长闲如未遂,暂到亦应难。谷树云埋老,僧窗瀑影寒。 自嫌心不达,向此梦长安。 崔涂 【秋晚书怀】 看看秋色晚,又是出门时。 白发生非早,青云去自迟。梦唯怀上国,迹不到他岐。 以此坚吾道,还无愧已知。 韩偓 【离家】 八月初长夜,千山第一程。 款颜唯有梦,怨泣却无声。祖席诸宾散,空郊匹马行。 自怜非达识,局促为浮名。 韩偓 【欲去】 粉纭隔窗语,重约蹋青期。 总得相逢处,无非欲去时。恨深书不尽,宠极意多疑。 惆怅桃源路,惟教梦寐知。 吴融 【送广利大师东归】 紫殿久沾恩,东归过海门。 浮荣知是梦,轻别肯销魂。明发先晨鸟,寒栖入暝猿。 蕺山如重到,应老旧云根。 吴融 【早发潼关】 天边月初落,马上梦犹残。 关树苍苍晓,玉阶澹澹寒。宦游终自苦,身世静堪观。 争似山中隐,和云枕碧湍。 吴融 【蛱蝶】 两两自依依,南园烟露微。 住时须并住,飞处要交飞。草浅忧惊吹,花残惜晚晖。 长交撷芳女,夜梦远人归。 戴司颜 【江上雨】 非不欲前去,此情非自由。 星辰照何处,风雨送凉秋。寒锁空江梦,声随黄叶愁。 萧萧犹未已,早晚去苹洲。 戴司颜 【塞上】 空迹昼苍茫,沙腥古战场。 逢春多霰雪,生计在牛羊。冷角吹乡泪,干榆落梦床。 从来山水客,谁谓到渔阳。 杜荀鹤 【送陈昈归麻川】 麻川清见底,似入武陵溪。 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酒旗和柳动,僧屋与云齐。 即此吾乡路,怀君梦不迷。 杜荀鹤 【赠临上人】 不计禅兼律,终须入悟门。 解。 2.描写冬天早晨天未亮醒来的诗句描写冬天早晨天未亮醒来的诗句: 1. 晨:色朦眬人初醒, 风中夹雪似棉轻。 此心惟加千里外, 天寒地冻可袭君? 2. 《三国演义》之三顾茅庐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 草塘春睡足, 窗外日迟迟 3. 《酒醒》元稹 饮醉日将尽,醒时夜已阑。 暗灯风焰晓,春席水窗寒。 未解萦身带,犹倾坠枕冠。 呼儿问狼藉,疑是梦中欢。 4. 《晚春酒醒寻梦得》白居易 料合同惆怅,花残酒亦残。 醉心忘老易,醒眼别春难。 独出虽慵懒,相逢定喜欢。 还携小蛮去,试觅老刘看。 5. 《饮后夜醒》白居易 黄昏饮散归来卧,夜半人扶强起行。 枕上酒容和睡醒,楼前海月伴潮生。 将归梁燕还重宿,欲灭窗灯却复明。 直至晓来犹妄想,耳中如有管弦声。 6. 《美人梳头》张碧 玉堂花院小枝红,绿窗一片春光晓。玉容惊觉浓睡醒,圆蟾挂出妆台表。金盘解下丛鬟碎,三尺巫云绾朝翠。皓指高低寸黛愁,水精梳滑参差坠。须臾拢掠蝉鬓生,玉钗冷透冬冰明。芙蓉拆向新开脸,秋泉慢转眸波横。鹦鹉偷来话心曲,屏风半倚遥山绿。 7. 《老至》钱钟书 徙影留痕两渺漫,如期老至岂相宽。 迷离睡醒犹馀梦,料峭春回未减寒。 耐可避人行别径,不成轻命倚危栏。 坐知来日无多子,肯向王乔乞一丸。 8. 《回峰寺和浮屠坦然韵》王之道 昼睡醒来日过中,山光入座水函空。 绿杨堤外荷花富,招致清香赖有风。 9. 链接:网页链接 3.形容睡觉的诗句采桑子】 酒阑睡觉天香暖, 绣户慵开。 香印成灰, 独背寒屏理旧眉。 朦胧却向灯前卧, 窗月徘徊。 晓梦初回, 一夜东风绽早梅。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浸齿牙, 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天仙子】 深夜归来长酩酊, 扶入流苏犹未醒。 醺醺酒气麝兰和。 惊睡觉,笑呵呵, 长道人生能几何。 4.关于午睡的诗句《午睡》—陆游 梅黄雨足喜初晴,投枕华胥梦已成。 帐底香云凝未散,手中书卷堕无声。 簟纹似水飞蝇避,鼻息如雷稚子惊。 痴腹便便竟何有?已将嘲弄付诸生。 《午睡》—郑刚中 藜羹饭脱粟,穷达未须计。 日中困炎曦,到枕即昏睡。 营营百为扰,合眼尽遗弃。 悠然一榻间,烂熟见真意。 欲识太古风,去此不多地。 我愿四海平,圭窦永无事。 夏卧法曹簟,冬梦公孙被。 《闲居初夏午睡起 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5.描述睡觉的诗句《早兴》(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睡觉》(白居易) 星河耿耿漏绵绵,月暗灯微欲曙天。 转枕频伸书帐下,披裘箕踞火炉前。 老眠早觉常残夜,病力先衰不待年。 五欲已销诸念息,世间无境可勾牵。 《宿府池西亭》(白居易) 池上平桥桥下亭,夜深【睡觉】上桥行。 白头老尹重来宿,十五年前旧月明。 6.描写起床的句子1. 睁开慵懒的眼睛,挠挠乱乱的头发,伸个懒腰,打个呵欠,一骨碌从床上滚下床。 2. 第一句船家摇橹声将我吵醒,睡眼朦胧地瞧了瞧远方的景象,江面上一层薄雾使远处的青山忽隐忽现。 3. 波波夫见时机已到,使翻个身,用胳膊时支起身子,装出一付睡眼朦胧的样子说:“亲爱的,睡不着吗? 4. “咯吱”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开门声,转身,只见一个穿着睡衣的青年正睡眼朦胧的站在那里。 5. 第二天一大早,安琪丽将睡眼朦胧的沙米拉到家里来,一脚将她踹入自己的房间,给她灌下一杯冰水,沙米才算清醒过来。 6. 刚来的小方八郎总是凌晨四五点钟就被吵吵嚷嚷的川岛芳子喊起来,睡眼朦胧中开始工作。 7. 起床,晃晃悠悠,睡眼惺忪地穿好衣服。 8. 爸爸穿着一件汗衫,睡眼惺忪,跌跌撞撞地来到后门,叫我们别闹。 9. 到了楼上,一个睡眼惺忪的矮个子女仆告诉她们,太太还没有回来。 10. 清晨,云雾弥漫,缭绕其间,一个个土峰如一个个穿裙披纱的少女,睡眼朦胧,婀娜多姿。 11. 我猛地惊醒,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见他一手搭着我的肩膀俯身叫我,丁香在一边站着。 12. 随后,伢伢终于睁开了眼睛,半睡半醒的眼神很是朦胧,看了看陈潇,很可爱的抬起手来,揉了揉眼睛——这次终于完全清醒过来了。 13. 床上的女孩微微动了动睫毛,跟着又没有了动静。不一会儿,终于勉强地挣扎睁开了眼,刺眼的阳光,要她很不习惯,下意识地又闭上眼,然后尝试着再慢慢睁开。 14. 上课的时候,老师刚把睡眼朦胧的小刚叫醒,就看到小华睁开睡眼惺忪的双眼迷蒙的望着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