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大赛试题

1.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答案(初三组)

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初三组) 一、选择题 1.A 《塞下曲》六首之一【唐】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C 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3.D 秋风引 【唐】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4.B 5.A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6.B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7.B 8.D 9.D 10.C 晚次鄂州 【唐】 卢纶 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11.B 12.C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在微雨的时候送和甫到龙安去,并寄语嫁给吴家的女儿。

13.B 丹阳送韦参军 【唐】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4.D 15.A 16.C 17.D 18.B 晚晴 【唐】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9.D 20.A 21.D 阅读下文,完成22~24题。 22.B 23.C 24.C 阅读下文,完成25~30题。

25.D 26.A 27.C 28.A 29.B 30.C 二、填空题 31.济 32.杨花 33.望 34.梅花 35.浥 36.秦岭 37.织 38.燕子 39.沧海 40.惊 41.尧 42.鱼 43.弈棋 44.岳阳楼 45.提升,提拔 46.斧干(“斧”是木工用具,“干”是兵器,都属物名) 阅读下文,依次将文中加点的代词换成人名。(47~50) 47.宋濂 48.郭浚 49.郭浚 50.金文举 三、阅读理解题 (一) 51.边塞 52.枯旷苦寒 53.咸:都。

足:充满。 54.反对战争 (二) 55.(1)听见(听到) (2)(蛇的)身围 (3)仔细(4)皮 56.觇 视 57.据 攫 (三) 58.(1)冲断 (2)使……浮出 (3)填满、装满 (4)慢慢地 59.铁牛 舟 60.用八只铁牛束缚着浮桥,一只铁牛将近几万斤。

61.曹冲称象 62.④ 四、鉴赏评析题 63.要点提示: 景物(环境)特点:幽静。细节描写及其作用:老妻画纸为棋局,写出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写出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作者心境: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暂时安居,感到欣喜、满足,流露了对战乱的厌倦及对回归田园的向往。 64.要点提示: 《贾岛题诗》讽刺了裴度不惜“破却千家”去营造自己的园林、公馆,并警告他这样下去必“荆棘满衣”,要种下仇恨的。

贾岛所题之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的阶级矛盾。贾岛居于下层,能体恤百姓的苦楚,敢于揭示社会矛盾。

这种“不逊”自然会激起社会高层的不满与厌恨。正因为这样,他被称作“狂狷、薄行”,一辈子中不了进士。

五、创作题 65.略。

2.九年级上册古诗词习题

一、关雎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求之不得,窹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 _。 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 _。 4. 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 _。

二、蒹葭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三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四 饮酒 (陶源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 ,诗句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3.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六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 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

3.九年级上册语文古文题目

九年级上册的古文比较少,大概就是以下几篇

21.《陈涉世家》 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 选自《战国策》

23.《隆中对》 陈寿

24.《出师表》 诸葛亮(这篇是重点)

剩下的都是古诗了、、、

25.词五首

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刈麦 白居易

月夜 刘方平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

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 苏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不知道是不是要那几篇小说、、、、

17.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18.杨修之死 罗贯中

19.范进中举 吴敬梓

20.香菱学诗 曹雪芹

就是这些了、、、、、

4.求九年级上册的古诗鉴赏题附答案

一、关雎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求之不得,窹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 _。 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 _。 4. 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 _。

二、蒹葭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三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四 饮酒 (陶源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 ,诗句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3.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六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 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

5.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三组)答案

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决赛参考答案(初三组)

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1-15

A C D B A B B D D C B

C B D A

16-30

C D B D A D B C C D A

C A B C

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31.济 32.杨花 33.望 34.梅花 35.浥 小 36.秦岭 37.织 38.燕子 39.沧海 40.惊 41.尧 42.鱼

43.弈棋 44.岳阳楼 45.提升,提拔 46.斧 干(“斧”是木工用具,“干”是兵器,都属物名)

47.宋濂 48.郭濬 49.郭濬 50.金文举

三、阅读理解题(30分)

(一)(8分)

51.(2分)边塞 52.(2分)枯旷苦寒(意近即可) 53.(2分)都 充满 54.(2分)反对战争

(二)(8分)

55.(4分)(1)听见(听到) (2)(蛇的)身围 (3)仔细 (4)皮 56.(2分)觇 视 57.(2分)据 攫

(三)(14分)

58.(4分)(1)冲断 (2)使……浮出 (3)填满、装满 (4)慢慢地 59.(2分)(1)铁牛 (2)舟

60.(4分)用八只铁牛束缚着浮桥,一只铁牛将近几万斤。

61.(2分)曹冲称象 62.(2分)④

四、鉴赏评析题(20分)

63.(10分)答题要点提示: 景物(环境)特点:幽静。 细节描写及其作用:老妻画纸为棋局,写出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写出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作者心境: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暂时安居,感到欣喜、满足,流露了对战乱的厌倦及对回归田园的向往。

64.(10分)答题要点提示: 《贾岛题诗》讽刺了裴度不惜“破却千家”去营造自己的园林、公馆,并警告他这样下去必“荆棘满衣”,要种下仇恨的。贾岛所题之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的阶级矛盾。贾岛居于下层,能体恤百姓的苦楚,敢于揭示社会矛盾。这种“不逊”自然会激起社会高层的不满与厌恨。正因为这样,他被称作“狂狷、薄行”,一辈子中不了进士。

五、创作题(10分)

65.答案略

同学~我找了好久的~

6.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三组

决赛参考答案(初三组)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1-15A C D B A B B D D C BC B D A16-30C D B D A D B C C D AC A B C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31.济 32.杨花 33.望 34.梅花 35.浥 小 36.秦岭 37.织 38.燕子 39.沧海 40.惊 41.尧 42.鱼43.弈棋 44.岳阳楼 45.提升,提拔 46.斧 干(“斧”是木工用具,“干”是兵器,都属物名)47.宋濂 48.郭浚 49.郭浚 50.金文举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8分)51.(2分)边塞 52.(2分)枯旷苦寒(意近即可) 53.(2分)都 充满 54.(2分)反对战争(二)(8分)55.(4分)(1)听见(听到) (2)(蛇的)身围 (3)仔细 (4)皮 56.(2分)觇 视 57.(2分)据 攫(三)(14分)58.(4分)(1)冲断 (2)使……浮出 (3)填满、装满 (4)慢慢地 59.(2分)(1)铁牛 (2)舟60.(4分)用八只铁牛束缚着浮桥,一只铁牛将近几万斤。

61.(2分)曹冲称象 62.(2分)④四、鉴赏评析题(20分)63.(10分)答题要点提示: 景物(环境)特点:幽静。 细节描写及其作用:老妻画纸为棋局,写出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写出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作者心境: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暂时安居,感到欣喜、满足,流露了对战乱的厌倦及对回归田园的向往。64.(10分)答题要点提示: 《贾岛题诗》讽刺了裴度不惜“破却千家”去营造自己的园林、公馆,并警告他这样下去必“荆棘满衣”,要种下仇恨的。

贾岛所题之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的阶级矛盾。贾岛居于下层,能体恤百姓的苦楚,敢于揭示社会矛盾。

这种“不逊”自然会激起社会高层的不满与厌恨。正因为这样,他被称作“狂狷、薄行”,一辈子中不了进士。

五、创作题(10分) 65.答案略。

7.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默写题

理解背诵 《出师表》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以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20.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1.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2.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3.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鱼我所欲也》 ⑴、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⑵、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⑶、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⑷、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⑸、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⑹、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⑺、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⑻、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⑼、“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⑽、《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鱼我所欲也》写出舍生原因的句子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2)《鱼我所欲也》写出取义原因的句子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

(13)《鱼我所欲也》写出“有所不辟”的原因的句子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生于忧患,死安乐》 1.《生于忧患,死安乐》中苦难所要达到目的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艰苦磨炼的句子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 文中用来警策激励人的名句(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诗经二首》 1、《关雎》中描写男子对心爱的人日夜思念的句子是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2、《关雎》中,以欢快鸣叫的水鸟起兴,表明一个男青年已经看准了一个追求目标的诗句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中小伙子追求姑娘没有达到目的,他的心情怎样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4、《关雎》中写君子翻来覆去。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