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刘秀的诗句《后唐宗庙乐舞辞》(唐.崔居俭) 艰难王业,返正皇唐。先天再造,却日重光。 汉绍世祖,夏资少康。功成德茂,率祀无疆。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唐.杜甫) 独卧嵩阳客,三违颍水春。艰难随老母,惨澹向时人。 谢氏寻山屐,陶公漉酒巾。群凶弥宇宙,此物在风尘。 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早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 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草书何太苦,诗兴不无神。 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 将恐曾防寇,深潜托所亲。宁闻倚门夕,尽力洁飧晨。 疏懒为名误,驱驰丧我真。索居犹寂寞,相遇益悲辛。 流转依边徼,逢迎念席珍。时来故旧少,乱后别离频。 世祖修高庙,文公赏从臣。商山犹入楚,源水不离秦。 存想青龙秘,骑行白鹿驯。耕岩非谷口,结草即河滨。 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旅怀殊不惬,良觌渺无因。 自古皆悲恨,浮生有屈伸。此邦今尚武,何处且依仁。 鼓角凌天籁,关山信月轮。官场罗镇碛,贼火近洮岷。 萧索论兵地,苍茫斗将辰。大军多处所,馀孽尚纷纶。 高兴知笼鸟,斯文起获麟。穷秋正摇落,回首望松筠。 《夜观秦蜀地图》(宋.陆游) 往者行省临秦中,我亦急服叨从戎。 散关摩云俯贼垒,清渭如带陈军容。 高旌缥缈严玉帐,画角悲壮传霜风。 咸阳不劳三日到,幽州正可一炬空。 意气已无鸡鹿塞,单于合入蒲萄宫。 灯前此图忽到眼,白首流落悲涂穷。 吾皇英武同世祖,诸将行策云台功。 孤臣昧死欲自荐,君门万里无由通。 正令选壮不为用,笔墨尚可输微忠。 何当勒铭纪北伐,更拟草奏祈东封。 《赠罗隐》(唐.罗衮) 平日时风好涕流,谗书虽盛一名休。 寰区叹屈瞻天问,夷貊闻诗过海求。 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 何当世祖从人望,早以公台命卓侯 2.光武帝刘秀的名言是什么刘秀,即汉光武帝,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拨乱之主.有句名言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世很多人会认为:刘秀想做中央卫戍部队的司令,想娶阴丽华那样的美人.刘秀的这句感慨出自《后汉书· 皇后纪· 光烈阴皇后》: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有了前后文,才能够真正让人明白刘秀为何作如此的感叹!汉光武在少年之时之所以感叹“仕宦当作执金吾”,完全是因为他见到执金吾“车骑甚盛”,而不是因为执金吾官职的大或小.所以,探讨“执金吾”官职的大小,对理解刘秀的这句话来讲,不但是毫无意义的,而且已经完全背离了史书记载的原意.。 3.光武帝刘秀的名言是什么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少年时候的刘秀什么都不是,但是他志向远大,他喜欢当时他家乡的一位美女,叫阴丽华,别人都嘲笑他,说他异想天开,于是他就说出了这句非常有名的话,“执金吾”是汉代的一个官职,而且这个官职是皇帝身边的官员,很受皇帝的宠信,他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将来要做当官取阴丽华,最后,刘秀大官是没当成,但是却成了东汉的开国皇帝,将大汉王朝又延续了200多年,他也如愿的取了阴丽华为皇后。他的这句名言就像陈胜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样流传下来,明末的宁远总兵吴三桂,他的人生座右铭就是这句话。 4.关于光武帝刘秀的成语 推心置腹 克己奉公 等等1、“置之度外。”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东汉建立之初,国内尚未统一,许多地方势力占据某些州郡。有的虽然表示臣服东汉,实际上都仍旧保留地盘,并不甘服。 而部分比较强大的农民军也相当活跃。刘秀花了5年多时间,才算打下了一个基本统一的局面,只剩甘肃的隗嚣和四川的公孙述两大军阀。 这时,隗嚣表面上已向刘秀称臣,并且把儿子送到洛阳任官,表示归顺。公孙述自称蜀帝王,拥兵数十万,盘踞四川山区。 因交通困难,刘秀对这两个人,暂不想征战,企图把连续苦战多年的部队好好整顿和休养一下再说。据载,当时刘秀曾对将领们说:“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后来,刘秀终于发兵,先消灭了隗嚣,接着又把公孙述的独立王国攻破。 刘秀那句话,就是成语“置之度外”的来历。 2、“有志者事竟成。” 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帝(刘秀)谓弇曰:“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久志者事竟成也。” 刘秀派耿弇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的豪强张步。张步听说耿弇率兵来攻。 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耿弇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 张步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弇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 刘秀闻讯。亲自带兵前来支援。 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二十八宿之一)认为张步兵力强大,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弇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耿弇终于把张步打得大败。 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许多将官面前夸奖耿弇说:“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3“克己奉公。”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颖阳人。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颖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吏。 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个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 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 就是大王的要求。 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颖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诏文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冯异,字公孙,颖川父城(今宝丰县)人,曾为王莽拒汉,后又依附刘秀,在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后汉书》载: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冯异官居征西大将军,会同大将邓禹、邓弘镇压赤眉起义军,因兵败退守渑池北礼庄寨一带,筑城坚守约期再战。终大败赤眉于崤底。 汉光武帝闻报大喜,当即下诏嘉奖。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由此而得。 5、“披荆斩棘。”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六年春,异朝京师。 引见,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公元二十五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做了皇帝,他派冯异大将军平定了关中。 以后,刘秀封冯异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公元三十年,冯异到京城洛阳,朝拜光武帝。 光武帝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向文武百官介绍说:“他是我当年起兵时的主将,为我在创夜的道路上劈开了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平定了关中广大地区,是个人冠军有功之臣啊!”由于冯异,谦虚好学,所以深得人们敬仰。 6、“疾风知劲草。” 《后汉书·王霸传》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 努力!疾风知劲草。” 刘秀起兵路过颖阳时,王霸和一帮朋友去投奔。 入伍后王霸忠心耿耿,多次打胜仗;在昆阳大破王莽的战役中,立了大功,因而受到刘秀的信任。刘秀的部队渡过黄河,在河北邯郸和王郎作战时,军事行动遭到了重大挫折。 王郎重金悬赏捉拿刘秀,形势很危急。这时王霸的朋友们都悄悄溜走了,只剩下王霸。 刘秀对王霸说:“在颖阳投奔我的人现在都走了,只剩下你一人留下来了,真是疾风知劲草啊!”后来刘秀得了天下,封王霸为偏将军,始终都很器重他。 7、“旗鼓相当。”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东汉时期,刘秀称帝以后,仍然有一些人拥有重兵,各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