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费力的成语有哪些1. 费力劳心【fèi lì láo xīn】:耗费气力和心思。作谓语、定语;指操心。 2. 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 】:意思是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出自宋·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3. 心力交瘁【xīn lì jiāo cuì 】:意思是指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出自淮阴百一居士的《壶天录》 4. 声嘶力竭【shēng sī lì jié 】:形容拼命地叫喊、呼号。出自《晚清文丛钞·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5. 九牛二虎【jiǔ niú èr hǔ 】: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自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比喻很大的力气。 6.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语出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元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你与他每日不曾离,直这般废寝忘食。”《明史·杨守陈传》:“此臣所以朝夕忧思,至或废寝忘食者也。” 7. 学以致用【xué yǐ zhì yòng】:学以致用最根本的是要把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的应用要联合起来,由浅入深地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学到的东西要经常揣摩,真正地理解其含义(包括使用的方法,注意的事项)然后按照理论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再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就这样相互促进学习,逐步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 8. 悬梁刺骨【xuán liáng cì gǔ 】:,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9. 凿壁借光【záo bì jiè guāng 】: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 10. 持之以恒【chí zhī yǐ héng 】:长久坚持下去。语出 【清】 曾国藩 《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工,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京剧《串龙珠》:“男勤耕女事勤织各务其正,休荒嬉莫堕落持之以恒。” 11. 程门立雪【chéng mén lì xuě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 12. 牛角挂书【niú jiǎo guà shū 】: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13. 穿壁引光【chuān bì yǐn guāng】: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西汉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14. 攻苦食俭【gōng kǔ shí jiǎn】:犹攻苦食淡。形容刻苦自励。出处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 2.形容费劲的成语有哪些1. 拔丁抽楔 2. 避难趋易 3. 冰解冻释 4. 冰消冻释 5. 不到长城非好汉 6. 步履艰难 7. 朝升暮合 8. 拔丁抽楔;拔出钉子,抽掉楔子。比喻解除困难。 9. 避难趋易;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10. 冰解冻释;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11. 冰消冻释;比喻困难或障碍像冰融化那样消释。 12. 不到长城非好汉;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13. 步履艰难;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14. 朝升暮合;零碎卖米。形容生活困难。 3.表示费劲的成语鞍马劳倦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痛病发。” 鞍马劳困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鞍马劳神 形容旅途劳累。同“鞍马劳顿”。 案牍之劳 案牍:公文。办理公文的劳累。 出处: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熬心费力 耗费心神和气力。 出处:马烽《太阳刚刚出山》:“我熬心费力办农业,结果给组织上留下这么个印象。” 抱瓮出灌 抱着水瓮去灌溉。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