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已经知道自己被骗,却不揭穿”的诗句有哪些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 南宋才女,陆游表妹 唐琬 《钗头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货殖列传》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只喜添锦上之花,谁肯送雪中之炭!——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意中缘传奇》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 门前拴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 世人结交需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酒肉朋友朝朝有,无钱无势亲不亲。相逢好比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如若十分都使尽,远在儿孙近在身。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 富贵若从奸狡起,世间呆汉喝西风。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2.形容“明明知道真相确却不揭穿”词语有哪些1. 包庇 [ bāo bì ],掩护他人不正当的行为,使其隐秘而不被告发。 2. 遮掩 [ zhē yǎn ],遮盖隐瞒。 3. 包藏 [ bāo cáng ],隐瞒保护。 4. 掩没 [ yǎn mò ],解释为掩盖埋没。 5. 瞒哄 [ mán hǒng ],其意为隐瞒欺骗,出自《醒世姻缘传》。 1、那个骗子的把戏终于被围观的群众揭穿了。 2、爸爸揭穿了这两个骗子的阴谋,他们灰溜溜地逃走了。 3、有多少大仙自称神机妙算,到最后,都被大家揭穿了。 4、他的阴谋被揭穿后,狼狈不堪地溜走了。 5、他的谎言被一个个揭穿了,他想解释,却张口结舌。 6、表哥最爱捕风捉影了,等你揭穿了他的谎言,他就说是闹着玩的。 7、人们当场揭穿了骗子的诡计。 8、工人及对揭穿了资本家的骗局。 9、他的丑恶嘴脸终于被揭穿了。 10、鲁迅用尖锐的杂文揭穿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竟是一部吃人的历史。 参考资料 近义词大全: 3.形容“知道对方的计策却不揭穿”的成语有哪些1. 将计就计:jiāng jì jiù jì 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2. 深藏不漏:shēn cáng bú lù 比喻人有知识才能但性格内敛,不爱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 3. 欲擒故纵 :yù qín gù zòng 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4. 欲取故予:yù qín gù zòng 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5. 诱敌深入:yòu dí shēn rù 把敌人引进来,使它处于孤立而又不易逃跑的不利地位。 4.形容看不惯的诗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