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军队战斗力强”的成语1. 金戈铁马[jīn gē tiě mǎ] 2. 大动干戈[dà dòng gān gē] 3. 身经百战[shēn jīng bǎi zhàn] 4.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 5. 势如破竹[shì rú pò zhú] 6. 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7. 百战百胜[bǎi zhàn bǎi shèng] 8. 攻无不克[gōng wú bù kè] 9.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 10. 所向无敌[suǒ xiàng wú dí] 金戈铁马 释义: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例句 11. 内容将以军事战争为主,金戈铁马,初试锋芒。 12. 抚今追昔,遥想金戈铁马的壮怀岁月,秦陆也不由得唏嘘感慨。 13. 想我当年率领金戈铁马,纵横沙场,是何等的威风啊! 14.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5. 我军金戈铁马,十分威武,让敌人闻之丧胆。 16. 想当年将军金戈铁马,纵横大江南北,势不可当。 大动干戈 释义: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例句 17. 就这么一点小事不必大动干戈,派几个人去就可以了。 18. 最近积不相能的两邻居又为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 19. 邻里之间有争端要协商解决,万万不可大动干戈。 20. 林洪给林涛全部的林家警卫,看来此次真的要对斩虎大动干戈了。 身经百战 释义: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况历多,经验丰富。 例句 21. **元帅身经百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22. 溜门撬锁,对于一个身经百战的退役军人来说,那简直就是小儿科。 23. 谈笑风生的人,必曾经身经百战。 24. 无论遇到什么危险,身经百战的老王总能化险为夷。 摧枯拉朽 释义: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例句 25. 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26. 推土机像摧枯拉朽似的,轻而易举地将一大片违建夷为平地。 2.形容士兵休息久了不打仗战斗力就下降了的诗句有哪些形容士兵休息久了不打仗战斗力就下降了的诗句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二、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在商量这事,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 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行。” 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 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 就追击齐国军队。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以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了。 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那里。 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去追击齐军。”三、出处:这句话来自于《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 四、人物介绍: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 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曹刿,一作曹翙。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3.形容士兵休息久了不打仗战斗力就下降了的诗句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来自《曹刿论战》一文中的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就是问题的答案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崐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 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4.形容战斗力的词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兵强马壮——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兵多将广——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精兵强将——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兵强将勇——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 孔武有力——孔:甚,很。勇武而有力量。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羽毛丰满——小鸟的羽毛已经长全。比喻已经成熟或实力已强大。 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所向无敌——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一往无前——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百战百胜——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无往不利——所到之处,没有不顺利的。指处处行得通,办得好。 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长驱直入——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长距离不停顿的快速行进。形容进军迅猛,不可阻挡。 势不可当——当:抵挡。形容来势十分迅猛,不能抵挡。 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百万雄师——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旗开得胜——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势 5.帮我想个格言,关于加强部队战斗力的格言,三十字以内的一句话1、“高扬的炮口,是我内心的姿态;滚滚的铁流,是我奔腾的步伐。军人的梦想,就是让肩膀成为使命的担当,让胸膛成为祖国的屏障。” 2、“海不嫌滴水,故能成其大;兵不畏艰苦,方能炼成钢。” 3、忠诚于党一成不变,热爱人民一马当先,报效国家一生奉献,献身使命一往无前,崇尚荣誉一尘不染。 4、离战场近一点,离功利远一点,让训练实一点。 5、一名真正的战士,他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对胜利的回答是再接再厉。 6、好钢用在刀刃上,心思放在事业上,干劲使在岗位上。 7、自古军旅多艰险,从来为武少安闲。 8、履行使命没有旁观席,它需要我们在本职岗位上敬业奉献;履行使命没有终点站,它需要我们在军旅之路上一直向前。 9、雄鹰只有在暴风雨中洗礼,才会无所畏惧;军人只有在训练场上磨砺,才能所向披靡。 希望对你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