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句形容教师教书育人的办法有哪些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处】:(唐代 李商隐《无题》)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这应该是人们最常用的一句了,赞扬老师的奉献精神,像春蚕吐丝一样,毫无保留,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56662更护花。” 【出处】:(清代 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是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这一句依然是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但在内涵上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进一层,即使鲜花陨落,生命终止,也是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要贡献最后一分心力。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处】:(清代 郑燮《新竹》) 【译文】: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 这一句既暗合了韩愈《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理念,又同时表明,新一代的成长壮大,全靠老师的教育培养,既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又赞美了老师博大的胸怀,更突出了老师存在的重要性。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译文】: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这一句重在赞美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也体现了老师本身的素养和对学生的关爱,言传身教,默默关怀,悉心感化,大爱无声。 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处】:(唐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译文】: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诗中运用借代的手法,以桃李代学生,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这一句对老师的赞美之语,从别于以上几句诗的角度,对老师弟子众多进行赞美,可以说别具一格,同时也适用于很多老师。 2.用诗句形容教师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3.形容气氛特别好的诗句1.《游洞庭湖》 年代: 唐 作者: 张说 平湖晓望分,仙峤气氛氲。鼓枻乘清渚,寻峰弄白云。 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树坐参猿啸,沙行入鹭群。 缘源斑筱密,罥径绿萝纷。洞穴传虚应,枫林觉自熏。 双童有灵药,愿取献明君。 2.《七夕曝衣篇》 年代: 唐 作者: 沈佺期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此夜星繁河正白, 人传织女牵牛客。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珠履奔腾上兰砌, 金梯宛转出梅梁。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 四子盘龙擎斗帐。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上有仙人长命绺, 中看玉女迎欢绣。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汉文宜惜露台费, 晋武须焚前殿裘。 3.《宿归仁寺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张嵲 乔林众鸟集,暮气氛氲上。 好在三巴山,何时正相望。 4.《大云寺二十韵》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地胜宜台殿,山晴离垢氛。现身千佛国,护世四王军。 碧耀高楼瓦,赪飞半壁文。鹤林萦古道,雁塔没归云。 幡影中天飏,钟声下界闻。攀萝极峰顶,游目到江濆。 驯鸽闲依缀,调猿静守群。虎行风捷猎,龙睡气氛氲。 获稻禅衣卷,烧畲劫火焚。新英蜂采掇,荒草象耕耘。 钵付灵童洗,香教善女熏。果枝低罯罯,花雨泽雰雰。 示化维摩疾,降魔力士勋。听经神变见,说偈鸟纷纭。 上境光犹在,深溪暗不分。竹笼烟欲暝,松带日馀曛。 真谛成知别,迷心尚有云。多生沉五蕴,宿习乐三坟。 谕鹿车虽设,如蚕绪正棼。且将平等义,还奉圣明君。 5.《玉楼春》 年代: 宋 作者: 曹勋 九重盛旦薰风候。佳气氛氲横永昼。眉心烟彩拥群仙,华宴重开同圣后。箫韶宫殿锵金奏。香绕祥云腾宝兽。三千嫔御奉严宸,亿万斯年祈圣寿。 4.形容气氛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