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回头的诗句1.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 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3.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4.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辋川集.欹湖》唐代.王维 5.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1.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 释义: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赏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 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释义: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3.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释义: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4.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辋川集.欹湖》唐代.王维 5.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释义: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赏析: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 2.形容惊喜的诗句1. 花冠仙姥授神奇,拜起仓皇惊更喜。 2. 白头老尹三川上,双和阳春喜复惊。 3. 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 4. 良久惊兼喜,殷勤卷更开。 5. 相呼看车马,颜色喜相惊。 6. 览镜愁将老,扪心喜复惊。 7. 莫惊宠辱虚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 8. 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 9. 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10.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1. 宋都为客喜还惊,无数霜天归雁横。 12. 此物从何来,对之惊且喜。 13. 沈思喜且惊,魂交非偶然。 14. 密迹弥纶不露尘,天龙八部喜还惊。 15. 苍皇逐客投兰若,傍晓衾寒喜且惊。 16. 身即林园不世功,喜惊今乃有人同。 17. 从来艺事两难精,今日逢君喜且惊。 18. 晦明百变一弹指,特地遣人惊复喜。 19. 梦回惊复喜,诗在死如生。 20. 当日君王喜且惊,欲留人信去关情。 21. 推篷惊且喜,火急问姓名。 22. 老夫谢绝人间事,亦为诸贤喜且惊。 23.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4.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泪狂。 25. 昨初与我言,惊喜每窃叹。 26. 得者固惊喜,失者亦欢呼。 27. 人指南台山与川,大惊喜气异当年。 28. 十载别离那可道,倍令惊喜见来篇。 29. 见君惊喜双回顾,应为吟声似主人。 30. 晓鹊频惊喜,疏蝉不许拈。 31. 想到金闺待通籍,一时惊喜见风仪。 32. 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33.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34. 闻言惊喜是家山,曷蹙来兹遂一攀。 35. 丙夜清光些子见,儿童惊喜强雄夸。 36. 断桥流水来者谁,两辔相逢各惊喜。 37.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9. 忽闻中有京华语,惊喜开帘笑杀人。 40. 暗中过尽石髓滑,惊喜观阙朝霞明。 41. 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 42. 书生眼力小如雍,一睹巨丽心惊喜。 43. 老眼一见失惊喜,定知乃翁元不死。 44. 都人久不望威颜,惊喜鸣鞘风雪间。 45. 吾乡惊喜破天荒,归见朋俦愈谦挹。 46. 年来惊喜两心知,高处同攀次第枝。 3.表示惊喜的诗句1、既寤喜且惊 唐 白居易 《梦仙》 2、莫惊宠辱虚忧喜 唐 白居易 《疑梦二首》 3、莫惊宠辱空忧喜 唐 王维 《疑梦》 4、扪心喜复惊 唐 卢纶 《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 5、相逢喜复惊 唐 崔峒 《喜逢妻弟郑损因送入京》 6、颜色喜相惊 唐 李约 《城南访裴氏昆季》 7、双和阳春喜复惊 唐 令狐楚 《奉和仆射相公酬忠武李相公见寄之作》 8、闻书喜复惊 唐 元稹 《遣行十首》 9、忽得书来喜且惊 唐 白居易 《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 10、喜常少于惊 唐 姚合 《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 11、良久惊兼喜 唐 李昌符 《得远书》 12、琴心不喜亦不惊 唐 李咸用 《水仙操》 13、喜深惊密 元 凌云翰 《瑶华慢 赋雪》 14、喜动妇人惊提孩 宋 陆游 《山中得长句戏呈周辅并简朱县丞》 15、令人失喜更惊嗟 宋 黄庭坚 《谢仲谋示新诗》 16、宋都为客喜还惊 宋 晁说之 《夜间钟惜其不响》 17、客来不喜亦不惊 宋 戴表元 《春愁曲次刘正仲韵》 18、惊虚摇喜铎 宋 戴表元 《南岩留宿分韵落字》 19、对之惊且喜 宋 杜范 《张上舍送望水偶成小诗》 20、沉思喜且惊 宋 黄庚 《纪梦是岁太早》 4.形容从天而降的惊喜的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5.描写惊喜的诗句送同年郑祥先辈归汉南 时恩门相公镇山南 年代: 唐 作者: 赵嘏 年来惊喜两心知,高处同攀次第枝。 人倚绣屏闲赏夜,马嘶花径醉归时。 声名本自文章得,藩溷曾劳笔砚随。 家去恩门四千里,只应从此梦旌旗。 昭君怨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东方虬 汉道初全盛,朝廷足武臣。何须薄命妾,辛苦远和亲。 掩涕辞丹凤,衔悲向白龙。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