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首关于历史的古诗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nbsp;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nbsp;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nbsp;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nbsp;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nbsp;2.江畔独步寻花nbsp;杜甫nbsp;黄四娘家花满蹊,nbsp;千朵万朵压枝低。nbsp;留连戏蝶时时舞,nbsp;自在娇莺恰恰啼。 nbsp;[简析]nbsp;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nbsp;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nbsp;3.望庐山瀑布nbsp;李白nbsp;日照香炉生紫烟,nbsp;遥看瀑布挂前川。 nbsp;飞流直下三千尺,nbsp;疑是银河落九天。nbsp;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nbsp;4.春残nbsp;翁宏nbsp;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nbsp;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nbsp;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nbsp;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nbsp;诗写女。 2.有关历史的古诗有哪些1、《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年代: 明 作者: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2、《再过金陵》 年代: 唐 作者: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3、《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4、《元日》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泊秦淮》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行路难 其一》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有关历史的古诗洛阳故城 诗人:崔涂 全唐诗库—第679卷 三十世皇都,萧条是霸图。片墙看破尽,遗迹渐应无。 野径通荒苑,高槐映远衢。独吟人不问,清冷自呜呜。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过洛阳故城》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诗经·王风·黍离》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本篇选自《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但仅从诗中难以看出是周大夫感伤西周的沦亡,倒是看到一个四处漂泊的浪子形象,听到他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呐喊。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还望采纳~~~ 4.关于古诗的历史故事荆轲刺秦 荆轲(? - 前227) 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 他喜好读书击剑,曾向卫元君游说,不为所用。秦王政六年(前241),秦取卫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作为秦东郡的治所,将卫元君迁至野王(今河南泌阳),成为秦的附庸。 荆轲于是到四方游历,结识了许多豪杰志士。在榆次,他与盖聂讨论剑法,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他就扬长而去。 在邯郸,他与鲁句践奕棋赌博,争棋路,鲁句践对他加以呵斥,他仍是不予计较,悄然离去。随后,荆轲来到燕国,与当地的狗屠夫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交上了朋友。 荆轲喜好喝酒,整天与狗屠夫、高渐离一起在街市喝酒,然后,高渐离击筑,他和着乐声唱歌,唱着唱着就哭起来了。田光也与荆轲成为至交,知道他并非等闲之辈。 田光决定以自己的生命来激励荆轲为太子丹效力,对荆轲讲了将他推荐给太子丹的事,希望他能很快到太子宫去,说完就自杀而亡。荆轲见太子丹,告诉他田光已死。 太子丹再三跪拜,泪流满面,后悔不迭。太子丹对荆轲说:「秦王要兼并天下之地,臣服海内之人,贪婪至极。 现在,秦国已经灭了韩国,又南伐楚,北讨赵。赵国支持不住,肯定要降秦,接下来就是燕国了。 燕国力弱民少,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而各诸侯国害怕秦王,又不敢合纵。 我私下以为,如果有一位勇士出使秦国,以重利相诱,劫持秦王,迫使他全部归还诸侯的土地,那当然最好不过了。如若不行,干脆杀了他,然后乘其内乱,诸侯合纵,一定能打败秦人。 只是我至今还不知道派谁合适,请荆轲帮我留意。」荆轲思忖再三,回答道:「这是国家大事,我才干鸳驽下,恐怕不能胜任。 」太子丹急忙叩头,再三请求他不要推辞。荆轲终于答应了,太子丹马上尊荆轲为上卿,安排他住在最好的房舍里,每天去问安,供给他三牲具备的饮食,送给他各种珍宝,车骑美女由他随意享受。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将王翦率兵破邯郸,俘赵王迁,随即北进,兵临易水,作攻燕的准备。太子丹见情况已万分危急,就催促荆轲上路。 荆轲说:「要到秦国去,必须有信物,否则秦王不会相信。秦国以金千斤和邑万家悬赏缉拿樊将军,希望给我樊将军的首级与燕国督亢的地图,拿去进献,秦王一定会高兴地接见我,我这才能实现计划。 」太子丹说:「樊将军在危难之际来投奔,我不忍心杀他,请你另想办法。」荆轲见此,就自己去见樊于期,说:「秦国也太狠毒了,把将军的父母宗族都戮没,又以重金大邑求购将军的首级,将军怎么办?」樊于期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恨透了秦王,只是不知怎么办。 」荆轲就说:「我有办法既能为将军报仇,又能解燕国的忧患。」「什么办法?」「希望能得到将军的头颅,拿去献给秦王,在秦王见臣时,臣左手揪住他的袖子,右手持刀刺进他的胸膛。 将军觉得如何?」樊于期知道自己的仇能报了,毅然自刎。太子丹听到消息,急忙赶来,伏尸痛哭,然后将樊于期的头颅装进一只匣子里。 荆轲带了一把涂满剧毒药物的匕首,以十三岁就杀人不眨眼的勇士秦舞阳作为副使,从蓟都(今北京)出发。太子丹和宾客都穿了白衣服为他送行。 到了易水边上,祭了道路之神,就要上道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筑声唱起了变征之歌,人们无不涕泪交加,痛切异常。 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乐调由凄厉变为悲壮,送行的人都怒发冲冠、热血沸腾。 荆轲毅然登车西去。 到秦以后,荆轲给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迭了千金的厚礼,请其向秦王禀报燕使前来进献樊于期头和督亢地图的消息。 秦王政大喜,穿了朝服,设九宾的隆重礼节,在咸阳宫接见燕使者。荆轲捧着装有樊于期头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走了进来。 到了宫殿台阶前,秦舞阳突然吓得变了脸色,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笑着看了秦舞阳一眼,说道:「北方蛮夷小人,从来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了。 请大王原谅。」秦王对荆轲说:「把秦舞阳捧的地图拿来。 」荆轲送上地图,秦王打开地图,一把匕首露了出来。荆轲左手揪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起匕首就向秦王**刺去。 秦王一惊,站了起来,挣断了衣袖。秦王想拔剑,剑太长,又硬,一下子拔不出来。 荆轲追刺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大臣们一时都惊愕得不知所措,而带有武器的侍卫郎中又都在殿下,没有诏谕不能上殿。 情况太突然,来不及召郎中上殿,所以荆轲还在追逐秦王。侍医夏无且首先清醒过来,提起手上的药袋就向荆轲砸去,其它人叫喊道:「大王背剑!」秦王猛地将剑转到背后,拔出剑就将荆轲的左腿砍断。 荆轲跪在地上,将匕首用力投向秦王。秦王一闪,匕首嵌在了铜柱上。 秦王将荆轲连砍八剑。荆轲倚着柱子大笑,说:「我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生擒你,以迫使你将诸侯的土地退还。 」郎中们冲上殿,将荆轲杀死。 秦王政愤怒地下诏,增兵遣将,由王翦统帅伐燕。 二十一年(前226),攻克燕都蓟,燕王和太子丹退保辽东,秦将李信紧追不舍。代王嘉致信燕王喜,说道:「秦军之所以追得这么紧,是想得到太子丹。 如果大王能杀了太子丹献给秦王,燕国就能保住。」太子丹逃到衍水(。 5.有关历史的古诗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罗隐《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杜甫《蜀相》 杜牧《赤壁》 杜牧《泊秦淮》 刘禹锡《金陵怀古》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6.跟历史有关的古诗词1.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