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很憋屈、委屈的诗句有哪些1、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出自宋代黄公绍的《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释义: 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释义: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出自五代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释义: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愉。 不该独自一人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感慨。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释义: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释义: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2.形容很委屈的诗句表达委屈心情的诗句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2: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两鬓不幸青,只为相思老.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5: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6: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8: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9: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 10: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1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2: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3: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 3.形容内心非常委屈的诗有哪些1、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子夜吴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形容“想哭的,很委屈”的诗句有哪些1、《七哀诗三首·其三》 两汉:王粲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6336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译文: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冰雪象刀一样割裂皮肤。大风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方圆百里不见人烟,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 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只见满城飘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家园.出门时就已经与家人作了长别。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我们为此已经哭了好长时间。 天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这就象蓼草上的虫子长期吃辣一样,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请不要与我们再谈离开边城的事。 2、《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译文: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 3、《闺怨》 唐代: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4、《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代: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译文:我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即所谓宿命)所致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该离终须要离开,离开这里又如何能待下去。若能将山花插满头,不需要问我归向何处。 5、《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 宋代:阿鲁威 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 晓来蜂蝶空游荡。 苦难寻红锦妆,问东君归计何忙! 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 漫劳动送客垂杨。 译文:夜来肆虐着暴雨狂风,把西园的芳菲一扫而空。到早晨蜜蜂蝴蝶飞来飞去,无所适从。只恨找不到往日盛饰的花容,春神啊,你为何要归去匆匆!你一味让杜鹃啼破了喉咙,却教人徒然心痛。那垂杨无端牵进了送行之中,一回回不得闲空。 5.形容内心非常委屈的一首诗《一剪梅 》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委屈的诗句古代写委屈的诗句特别多,其委屈的原因是怀才不遇,身世遭贬。最大的委屈词当是李白写的两句,第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第二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第二句出自《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翻译如下: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赏析: 共十五首组诗,此为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www.slKj.org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7.委屈的诗句古代写委屈的诗句特别多,其委屈的原因是怀才不遇,身世遭贬。 最大的委屈词当是李白写的两句,第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第二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第二句出自《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翻译如下: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赏析: 共十五首组诗,此为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 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 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 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 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 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www.slKj.org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 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8.关于被冤枉感到委屈的古诗行 路 难①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 停杯投箸不能食④,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⑤。 闲来垂钓碧溪上⑥,忽复乘舟梦日边⑦。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⑧,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⑨,直挂云帆济沧海⑩。 [注释] ①行路难:乐府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②金樽(zūn):金酒杯。斗(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 ③玉盘:玉制的盘子。珍羞:精美的食品。羞:同“馐”。直:同“值”。 ④箸(zhù):筷子。 ⑤太行(háng)山名,位于山西河北交界处。 ⑥垂钓碧溪: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 ⑦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成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⑧歧路:叉路。 ⑨长风破浪: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⑩云帆:像白云一样的船帆。济:渡过。沧海:大海。 [解说] 前四句写面对美酒佳肴,“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闷心情。五六两句揭示自己虽然竭尽全力寻找出路,但阻碍重重,好像到处被冰雪隔绝。七八两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期望能像吕尚、伊尹那样受到君王的重用。接下来四个短句,抒发了自己在寻求人生道路上的迷惘而急切的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全诗感情跌荡起伏,感人至深。 9.表达非常委屈却无人诉苦只能放在心底的古诗《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天净沙》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