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洋媚外类似的词语卑躬屈膝、卖国求荣卖国求荣 mài guó qiú róng 近义词: 里通外国、媚外求荣 反义词: 忧国忘家、为国捐躯、赤心报国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勾结投靠敌人,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富贵。 出处: 宋·洪迈《容斋续笔·朱温之事》:“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例子: 贾似道~,请速正法。(清·吴趼人《痛史》第六回)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事: 楚灵王准备侵略蔡国,陈国使臣报告先君病死公子留即位。 陈侯的三子公子胜与太子偃师的儿子公孙吴前来报告公子过与司徒招合谋杀害太子偃师而立公子留。楚灵王立即派兵去讨伐公子过,司徒招杀了公子过,卖国求荣献陈,结果被发配东海。 2.类似于崇洋媚外的成语卑躬屈膝 [bēi gōng qū xī]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 处 宋·魏了翁《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例 句 1. 有些人为了私利竟在外商面前~,这种行为实在是有损国格。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奴颜婢膝 奴颜婢色 奴颜媚骨 低头折节 卑躬屈节 奇耻大辱 崇洋媚外 摇尾乞怜 摧眉折腰 蠖屈鼠伏 3.形容谄媚的成语阿谀谄媚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阿谀谄佞 阿谀: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谄佞:花言巧语谄媚。指用花言巧语谄媚别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阿谀取容 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 出处:汉·杨秉《奏劾侯览》:“而今猥受过宠,执政操权,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褎举,以报私惠。” 婢膝奴颜 形容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的奴才相。参见“奴颜婢膝”。 出处:清·钮琇《觚剩续编·简公雪冤》:“他日侥幸立朝,则婢膝奴颜,汝必安为之矣。” 谄上骄下 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讨好,对下骄横无理。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凡是这一号乡绅,一定是谄上骄下,剥下奉上的。” 谄谀取容 谄谀:谄媚,阿谀;容:脸色。谄谀巴结有权势的人,以求得他们的欢喜。 出处:《史记·平准书八》:“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崇洋媚外 洋:西洋,指西方国家;媚:谄媚。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 出处:茅盾《向鲁迅学习》:“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出卖国家主权。” 奴颜婢睐 形容低声下气,谄媚奉承的嘴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