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量变到质变的古文1、雨小,汉故潜。夫尽小者大,积微者箸,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小人 不诚于内而求之于外。 出自:战国末期荀子的《荀子·大略》 翻译:雨虽然小,汉水却照旧流入潜水。尽量收罗微小的就能变成巨大,不断积累隐微的就会变得显著。道德极高的人脸色态度就和润,品行完美的人名声就传得远。而小人却不充实自己的内在品质只是到外界去追求美好的声誉,这是徒劳的。 2、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出自:《内训·迁善》,是明成祖的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采辑“古圣先贤”关于女子封建品德的教诲﹐於永乐二年(1404)所编著。 翻译:人不是高明的智者,谁能没有过错。有过错就能改正,可以成为聪明人。知错能改,离圣贤就不远了。小的过错不改正,就会铸成大错;小的好事乐于做,就能成为高尚的人。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自:战国末期荀子的《劝学》 翻译: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自:明代朱熹的《警世贤文·勤奋篇》。 译文: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2.形容量变不如质变的成语形容量变不如质变的成语:远水救不了近火、劳而无功。 1、远水救不了近火 【拼音】:yuǎn shuǐ jiù bù liǎo jìn huǒ 【解释】:∶远距离的水熄灭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缓慢的某种纠正或抵制邪恶的东西不可能应付紧急的性质或状态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二刻拍案惊奇》 【例句】:远水救不了近火,他在高山上出事,我就是想救援也鞭长莫及啊! 2、劳而无功 【拼音】:láo ér wú gōng 【释义】: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出处】:《管子·形势篇》:“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例句】:不注意科学,一味地蛮干,结果必定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