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自己很在意却想故意躲避”的诗句有哪些1. 《山中问答 / 山中答俗人问》 唐代: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代: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3. 《酬刘柴桑》 魏晋: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4.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宋代: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5. 《答张五弟》 唐代:王维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2.形容躲着不露面的诗词1、建议最好问一下某一个传统节日的诗,否则的话,太多,回答不易合意。 2、按时间列举两个。 写春节的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 写元宵节的 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 3.只会躲起来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见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知早觅。 花开易见落难觅,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霄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无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你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4.形容躲避的词语有哪些隐藏、逃避、躲藏、隐匿、闪避。 一、隐藏 [ yǐn cáng ] 藏起来不让发现:~在丛林中。 文学作品示例: 瞿秋白 《序言》:“往往看不见这种群众的‘革命性’,看不见他们的笨拙的守旧的口号背后隐藏着革命的价值。 二、逃避 [ táo bì ] 躲开不愿意接触或不敢接触的事物:~现实。~责任。 文学作品示例:叶君健 《火花》十五:“他们也可以打破常规,找出别的办法来逃避这个命运。” 三、躲藏 [ duǒ cáng ] 把身体隐蔽起来,不让人看见:他~在门后。 文学作品示例: 鲁彦周 《找红军》:“我和爸爸妈妈躲藏在莲花山的一个山洞里。” 四、隐匿 [ yǐn nì ] 1、隐瞒:~真情。~不报。 2、隐藏;躲起来:~财物。~国外。 文学作品示例:瞿秋白 《饿乡纪程》一:“双方各自隐匿了真面目,委蛇周旋也夺去我不少精力。” 五、闪避 [ shǎn bì ] 迅速侧转身子向旁边躲避:~不及。 文学作品示例:康濯 《东方红》第三章四:“那几个人猛然都给闹的半转过身子,憋住个脸子,好不尴尬地说不出话来;不过这也没法闪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