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母孑情深的诗句

1.形容母子情深的诗句有哪些

1、《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燕诗示刘叟》

唐代:白居易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译文:

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也同样远走高飞,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今天你们应有体验!

3、《思母》

宋代: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

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箫,银河红墙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遥远。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已经像被剥的芭蕉。回想起她十五岁时在那月圆之夜的情景,可叹我手中的这杯酒竟已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4、《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5、《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2.表现母子情深的诗句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唐代李白《豫章行》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清代黄景仁《别老母》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唐代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清代蒋士铨《岁暮到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1、“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的意思是老母别子,一片悲天跄地的哭喊,人心愁烦。 原文: 唐代李白《豫章行》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2、“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的意思是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原文: 清代黄景仁《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的意思是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今天你们应有体验。

原文: 唐代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4、“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的意思是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原文: 清代蒋士铨《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意思是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 原文如下: 唐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描写母女情深的诗句

1、《岁暮到家》 清代:蒋士

原文: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

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

2、《游子吟》 唐代: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3、《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唐代:王昌龄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释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4、《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原文: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释文: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

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5、《思母》 元代:与恭

原文: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释文:

霜殒芦花:寒霜把芦花摧残。芦花:后世专以芦花代指母爱。无复:不再。倚柴扉:指母亲倚门望儿。

黄梅雨:梅子熟时之雨,时当农历四、五月。黄梅谓梅子,熟时呈黄色,故称。典:典当,抵押。籴:买入粮食谷物。

4.描写母女情深的诗句有哪些

1、母女情 作者/李京颖 现代 宝贝,是你吗 妈妈等你好久了 你是坐在花苞里听妈妈说话吗 宝贝,妈妈现在把手放在有你的位置 好快乐,好幸福 你感受到了吗,亲爱的孩子 妈妈想见你,看你可爱的样子 想全世界的爱都围绕着你 咦,这是什么地方 好温暖 我听见有声音呼唤我 一束光芒照过来,我忍不住想抓住它们 我伸了伸手脚,想在里面跑动,跳舞,唱歌 妈妈在哪里,我想见我的妈妈 孩子叫第一声妈妈的时候,我的眼里含满幸福的泪水 孩子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她跌跌撞撞的可爱的样子 是我一生最甜蜜的回忆 还记得,她第一次背着小书包 小小的手牵在我的大手里,走进学校的校门 我百感交集,又担心又自豪 一整天都记挂在心里 妈妈,抱我 妈妈,牵我的手去外面 妈妈,这个世界好大,我哪儿都想去 当我喊出妈妈,妈妈就伸过来温暖的手 当我迈开第一步,妈妈的脸上满是笑意 妈妈的怀抱是幸福的港湾 一只小船就要启航了 妈妈,我想去看美丽的家乡滨海 那里是我幸福成长的地方 孩子,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去吧!天高地长有我结实的臂膀 风吼浪腾有我永远的守望 妈妈,家乡屋檐栓住了远飞的风筝 请让我提笔写歌,歌唱家乡滨海幸福生活 请让再次抚摸家乡滨海这片脉脉故土2、母女情 作者/才太吉 现代 苦日子过完了 妈妈却老了 好日子开始了 妈妈却走了 这就是我苦命的妈妈 妈妈健在时 我忙于工作了 觉得时间够长够远 我回到身旁时 妈妈却病入膏肓了 觉得心里亏多欠多 这就是你不孝的女儿 妈妈生我时 剪断的是我血肉相连的脐带 这是我生命的悲壮 妈妈升天时 剪断的是我情感连接的脐带 这是我生命的悲痛 妈妈给孩子再多 总感到还有很多亏欠 孩子给妈妈很少 却说是孝心一片 妈妈在时 “上有老”是一种表面的负担 妈妈没了 “亲不待”是一种本质的孤单 再没人喊我“丫头”了 才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飘渺 妈妈在时 不觉得“丫头”是一种爱称和荣耀 妈妈没了 才知道这辈子女儿已经做完了 下辈子给妈妈做女儿的福分 还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再轮到 小时候,妈妈的膝盖是扶手 我扶着它学会站立和行走 妈妈的话语是导航 我沿着它学会为人和处世 长大后,妈妈的肩膀是扶手 我扶着它学会安稳和守候 妈妈的唠叨是疼爱 我听着它学会关爱和温暖 离家时,妈妈的期盼是扶手 我扶着它历经风雨不言愁 回家时,妈妈的笑脸是扶手 我抚着它洗尽风尘慰乡容 妈妈没了 我迷惘了 瞬时被掏空了 我到哪儿去寻找 我依赖了一生的那个扶手 妈妈走了 我的世界变了 我的内心也变了 变成了没妈的丫头 变得不如能够扎根大地的一棵小草 母爱如天 我的天塌了 母爱如海 我的海枯了 慈母万滴血 生我一条命 还送千行泪 一声长叹 叹不尽人间母女情3、母女情 作者: 映日荷花 现代 母女 是世界上 最亲近的人 为了女儿 妈妈会舍弃 自己的一切所有 甚至包括最宝贵的生命 因为女儿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 女儿 是妈妈 贴身的小棉袄 一生一世让妈妈魂牵梦绕 带给妈妈世界上最大的傲骄 母女情 是永远无法割舍的爱4、母女情深 作者:唐宗宋祖 现代 湛蓝处,秋色弄情 拥岸的胡杨,嫩黄了景中景 相拉的手,契约了 二十多载的艰辛 相望中,又融成了淡淡的笑容 你长大了,我知足前生 只是在河边,你隐去的脚印 留下我太多的揪心 从此后,我守着家 看你嫁人。

过往的岁月里 你是否又在圆妈妈当年的梦 有一天,你终于懂得 放不开手的沉重 我老了,你一定要年轻 我老了,总记得你在河边的歌声 5、遥寄母女情 作者:微风吹拂 现代 夜里凉风吹,思乡梦飘飞。村头知了叫,山泉水流声。

为求谋生计,割舍母子情。远隔千万里,相呼两不应。

女儿上学想,上课无心听。母亲上班思,针扎手指疼。

寄望梦中见,如云浮升腾。仿佛风筝线,系着两地心。

母亲如筝飞,女儿紫握绳。风筝高飞远,握绳泪满巾。

风传风筝语,孩儿勿伤心。勤学健康长,喜迎风筝归。

5.写子母情深的诗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6.描写“慈母情深”的诗句有哪些

1、《挽史允叟慈母王氏》

年代: 宋 作者: 陈著

彼美兰仪盎粹温,谁知肃肃范闺门。

生荣梦视金花诰,死瞑培成玉树根。

中一袝严家称礼,终三年制子权恩。

我来欲送铭旌路,客病栖栖怅莫奔。

2、《慈母矶》

年代: 宋 作者: 张弋

莫嫌舟逆上,子细得看山。

众草名难识,孤花影自闲。

避人鹰翅响,经雨石文斑。

夜久江风冷,神仙定往还。

3、《 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鹧鸪天·月琯循环届仲冬》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月琯循环届仲冬。蓂生十叶气葱葱。梅花香里开华宴,柏酒樽前拜寿翁。檀乍爇,烛微笼。儿孙罗列劝金锺。点头更问儿孙看,慈母蟠桃几度红。

5、《慈母岩亮长老颂》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敕书改律为禅,意在无力宗空,人欲破禅作律,群儿更助之攻。

莫恨塞翁失马,会取楚人亡弓。

老夫亦不掩耳,我来自听松风。

7.表达“母女情深”的诗有哪些

《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扩展资料:

萱草又名谖草,古人认为萱草嫩苗为蔬,食之令人昏然欲睡,可以使人忘忧。相传隋末时,唐太宗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南北征战,他的母亲因思念儿子而病倒。大夫用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给李世民的母亲服用,并在北堂种植萱草,以解其忧思。

后来,游子远行时,会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记烦忧。古时候,母亲居屋门前往往种有萱草,所以,人们雅称母亲所居为萱堂,于是萱堂也代称母亲。该诗为《墨萱图》而题,诗作借助图画中的萱草来表达游子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之情。

前四句写北堂之下一排萱草花,在夏风(南风)的吹拂下,色彩鲜艳,芳香尽吐,令人身心愉悦,可是,游子离家后的孤单母亲,此时已无心思欣赏这盛开的花朵,她的心早已飞向漂泊在外的游子身上。摇摆的萱草花呀,你在为谁倾吐着芬芳!

这四句诗意与孟郊的“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母亲抬眼就能看到堂前的萱草,但此时母亲的心思全在游子的身上,面对鲜艳的萱草母亲自然视而不见。

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忘忧草啊忘忧草,你如何能让慈祥的母亲忘却为游子的担忧?接下来四句写慈祥的母亲倚着门扉期盼着孩子一路平安,期盼着儿子早日归来,可是每每想到母亲依门而望的情境,远行的游子心中就有无尽的悲苦。

对双亲的奉养愿望一天天地远去,游子的音讯一天天地渺茫,家中的母亲只能苦挨时日。游子离家时,那不经意回头而见的“慈母倚门”的情境,就这样定格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成为一种温馨而痛苦的煎熬,每每在孤独寂寞时,就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悠悠浮起。

“举头望云林”语用典故,据《大唐新语》载:“(阎本立)特荐(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举头望云林”意为眺望双亲居处——抬头望见白云,就不由得想到白云之下的故乡,以及故乡中的双亲。“愧听慧鸟语”写慧鸟的鸣叫勾起了游子疏于奉养的愧疚。慧鸟,疑为“慈乌”,白居易《慈乌夜啼》云“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说的是: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得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仿佛为自己没有尽到反哺的义务而哀伤不已。作者借物抒怀,感慨自己连一个慈乌鸟都不如呀,从而哀痛自己不能尽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萱图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