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形势严峻的诗句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②,甲光向日金鳞开③。 角声满天秋色里④,塞土燕脂凝夜紫⑤。 半卷红旗临易水⑥,霜重鼓寒声不起⑦。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⑧。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据说,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 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 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 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注释] ①雁门太守行:乐府相和歌瑟调三十八曲之一。 ②这句以黑云压城好象将要摧毁的形象,表现形势紧急。 ③这句说,太阳照射在将士鱼鳞般的铠甲上,光芒耀眼。 ④角:古代军中的号角。 角声满天,是描写战斗的激烈。 ⑤燕脂:即胭脂,指战士流的血象胭脂一样红。 这句说,塞上战士们的鲜血在夜里和土壤凝结成紫色。 ⑥半卷红旗:红旗不能充分展开,描写急行军的样子。 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 ⑦这句说天冷霜重,鼓皮受潮,响声不大。 ⑧君:皇帝。黄金台: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 战国时,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天下“贤能”。玉龙:这里指宝剑。 这两句说,为了报答皇帝的重视,决心手提宝剑,为他战死。 [译文] 军情急,狼烟四起烽火腾空,敌情重,乌云压城危城撼动。 夕阳下,敌兵的铠甲闪鳞光,残阳中,攻城的刀枪在晃动。 角声振,撕裂长空满天飞扬,怒吼声,伴随秋风阵阵悲壮。 边塞上,一场血战可歌可泣,战士血,凝成胭脂夜色更浓。 红旗半卷,直逼易水,奇兵飞袭,鼓面冻裂,鼓声不响,寒霜重重。 愿报那黄金台上恩情隆,手握宝剑为统一祖国往前冲! 赏析 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但前四句 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 明确描写。 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 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 一首诗积字成句,积句成篇,成为 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这篇诗前四句颇难碓解,后四句却比较显豁。 说清后四句, 再反观前四句,通篇的意义便不难领会。 先看后四句。 “半卷红旗临易水”,暗示“临易水”之前有一段进军过程。“半卷红旗” 是为减少阻力,是进军的特征,如“红旗半卷出辕门” 之类。 “临”字也表现行军的动势。那么,“临易水”之后是否遇上敌军?如果遇到的话,力量对比如何?形势对谁有利?这一切,后三句都未作正面描述,而言外之意却比较明晰:一、“临易水”表明前进受阻,又令人联想起《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二、击鼓为了进军,而“霜重鼓寒声不起”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出战争形势的严峻。三、末尾两句,写主将提剑上阵,誓作殊死战斗以报君恩,则大敌当前,已不言可知。 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 “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 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 一、二两句写围城与突围,构成一个意义单位。 以下八句写乘胜追杀,直至兵临易水,是又一个意义单位。“角”,古代军用乐器。 《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有“吹角收兵”的记载。联系上下文看,“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正是以虚写实。 在读者想象中展现敌退我追的壮阔场景。“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应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从突围至此,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双方互有杀伤。 “塞上胭脂”,旧注引《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释,大致不错。紧承“角声”、“秋色”描绘塞土赤紫,已令人想见战血;于“紫”前加一“凝”字,更强化了这种联想。 由“日”到“夜”,以至夜深“霜重”,追兵已临易水,敌军自然先到易水。追兵尾随,敌军倘要渡水,便可能全军覆役,因而只能背水一战。 “陷之死地而后生”,想到韩信的背水阵,就知道追兵面临的形势何等严峻!鼓声不起,主将誓死,正是这种严峻形势的反映。至于快战的结果如何,却让读者去想象。 诗人运用特殊的艺术手法表现独特的艺术想象,或用象征,或用暗示,或用烘托,或以虚见实、以声显形、以部分代全体,给读者留下了过于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读者的理解因人而异。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 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仅以后两句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设色和造型。 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 2.比喻争取有利形式的成语1、旗开得胜: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2、一分为二: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3、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4、力争上游:比喻努力争取有利形势。 5、望风响应:望:看。风:风声。看到对方有什么举动,就积极响应。 6、干劲冲天:做事的积极性冲入蓝天,指情绪激越高亢。 7、奋发图强: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指太阳到了桑榆星附近,比喻晚年。不要说岁数已大,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 9、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10、四平八稳: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11、坐而待毙: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坐着等死措施。 12、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13、欢欣踊跃:形容欢乐热烈、积极参与的样子。 14、坐以待亡:待:等待。坐着等死。形容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15、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16、自告奋勇: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17、踊跃争先:踊跃:欢欣奋起的样子。积极争着赶在前头,不甘落后。 18、马到功成: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3.表示借助外力的名言警句有哪些表示借助外力的名言警句如下: 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黑格尔知 外力不过是借口。真正改变的根本,是不够坚定的内心。——天衣有风《凤囚凰》 记忆会骗人,所以我才道借助文字、借助音乐。——卢思浩《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有时只有借助谎言才能诉说真实。——芥川龙之介《罗生门》 有时候,人非得借助自己的恐惧帮助成长才行。——九把刀《这些年,二哥哥很想你》 狭小的东西,抵御外力时容易变得坚固。——村上春树《1Q84》 人借助科学,就能纠正自然界的缺陷——梅专契尼科夫 借助偏见的舆论,通常有最强暴的支持——杰弗利 大地借助于绿草,显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泰戈尔《飞鸟集》 人不是屈服于环属境或外力,而是被自己的内心一再压垮的。——吉本芭娜娜《厨房》 4.善于借助外力的名言1、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孟郊《上包祭酒》 希望能够借助于黄鹤的翅膀,飞上那九天云霄,翱翔在万里的天空中。 2、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说苑·建本》 鱼借助于水的力量才能够游动,鸟凭借着风的力量才能够飞翔,草木接着季节的变化才能够生长。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驾车的人,并不是他自身善于行走,但却能到达很远的地方。比喻人如果能够借助外力,就能做很多难以做到的事情。 4、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管子·法法》。 心灵手巧的人发明了圆规和曲尺,人们不能离开这两样工具而仍然能够使方形和圆形显得很规整。这说明人们要从事手工劳作,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借助于一定的工具。 5、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高适《塞下曲》。 数万面鼓同时敲响,像惊雷一样响彻大地;数千面旗同时挥舞,像熊熊燃烧的火焰一样,借助风力越烧越旺。 6、圣人从事,必借于权而务兴于时。——《战国策·齐策》。 圣人从事事业,一定会借助于权变作为凭据,并且利用时机而兴起。 7、循流而下,易以至;倍风而驰,易以远。——《说苑·谈丛》 顺流而下行船,容易到达目的地;借助风力奔跑,容易跑得远。 5.形容形势复杂严峻的名言不绝如带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带子一样。 出处:《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不绝如发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发丝一样。 出处:《汉书·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不绝如线 原作“不绝若线”。①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②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 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6.借助自然之景表达感情的诗句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雨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7.描写局势诡秘的诗句1、《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石壕吏》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赤壁》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9、《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从军行》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