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与唐诗的作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hllip;”这首骆宾王的诗想必大家都学过,背过。 自然,这是一首唐诗;唐诗作为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精髓,散发着别样的光彩。 唐诗真美。 你看,李白就要远行了,好友汪伦前来送行,李白感动得热泪盈眶,又见不远处一潭水上散满桃花,便挥笔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hllip;&hllip;”多美的意境啊!两个好朋友感动不已,周围桃花飘飘&hllip;&hllip; 唐诗真美。你看王维一人只身前往深山,想找个伴儿,却“空山不见人”,虽然是“不见人”,却“闻人语响”。 王维正在奇怪,只见一缕阳光照在青苔上,放出美丽的光芒,怪不得王维留下了美丽的《鹿柴》。 同样美丽的还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好朋友要去蜀州,两位好朋友就要分开了,王勃却拍拍好朋友的肩膀说:“没关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嘛!分开了,算得了什么呢?”你看看,这不是很美的境界吗? 杜甫登上了泰山。 他说泰山很美,于是用同样美的语言绘出了泰山在齐鲁大地上“青未了”的雄伟壮阔;他说自然很灵光,把泰山给“阴阳割昏晓”了。当然,饱览了这么美的景色,杜甫发出了自己的感慨,我一定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不能不说是壮美的雄心壮志。 刘禹锡说我可没你这么走运喽!我可被“遗弃”了二十三年啊!“巴山楚水”果真是个凄凉之地。 二十三年过去了,回到家乡都没人认得我了。唉!不过世间万物总在新陈代谢、新旧交替,“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青”,我一个人的失利沉沦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国家发展了,我便安心了。 唐诗是一个花园,开满了朵朵灿烂的花朵,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唐诗的美丽。.。 2.【我与古诗的故事作文500字,有点水平的作文来,最好写厌烦古诗的我与诗的故事在记忆里,我在懵懂之中便已开始读诗、背诗了,只是并不懂的诗人暗含的心情.小的时候,我背诵唐诗仅仅为了好玩,并在押韵的四句诗中联想出一幕幕的情景来:当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后,便想去见见如此之长的瀑布.也许父母不让,但我还是想找找“手可摘日月星辰”的危楼,如果“天上人”愿意,我还想找颗星星当作收藏品呢!当我跟父亲说这些的时候,他的一阵哈哈大笑却将我从梦境中拉回了现实,“这些都只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罢了.”听了这些,我大失所望,从此便对浪漫主义诗人置之不理.但是,当我长大了,懂得了修辞手法,了解了诗人的时代、经历,才从心底体会到了唐诗宋词的优美意境和诗人眼中的美,知道此时,才明白了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叶护春泥.然而我最爱的,既不是韵致高远的田园诗,也不是抑扬顿挫的杜诗,而是气势悲壮的边塞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每当我读到王翰的凉州词时,总能体会到将士们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豪迈凄凉.因此我最喜欢的便是这首诗了,每读一次,都能读出不同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童年的我与诗的故事仍贮存在心灵深处,每到寂寞时便想一想,想起儿时天真幼稚的误会,也只能莞尔一笑.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就是一首诗,又长又短,有的大起大落,有的平平淡淡、有的轰轰烈烈,有的默默无闻,但无论如何,这首充满哲理的人生之诗,都将是最精彩的一首诗,永远都是最精采的一首诗,因为它独一无二。 3.我与古诗词的作文,急从记事起,我就对古诗词怀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因为每一首诗词不仅仅能为我们阐明深刻的道理,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所学的第一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短短的二十个字竟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今品读,仍回味无穷.这首诗的启蒙或许是我喜爱古诗词的一个原因吧. 自从上了小学,当教师的母亲便频繁地为我买课外读物,其中的《唐诗三百首》我尤其喜欢.那令人悲叹的《啄木曲》、令人唏嘘的《江城子》、令人惆怅的《春雨》……使我愈发喜爱古诗词. 上了初一,虽然学习任务更加繁重,我却总是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品读古诗词.也因此,我对语文更加感兴趣.整个初一,我把《唐诗三百首》翻了个遍. 升到了初二,学习变得更加繁忙.我自恃对古诗词有较深的基础,便骄傲起来了,不去用心学习,导致我的语文成绩一落千丈.但此后的我不仅不去学习古诗词,反倒把它当做我的“敌人”.直到初三,越跌越惨的成绩,使我开始有了悔意,对古诗又重新执着起来.我心想,一定要利用古诗的优势来弥补我的劣势.但事与愿违,初三的古诗更加难理解,也更加难背诵.一次,老师叫我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居然没背诵下来,我垂下头,红着脸,看着作者“岑参”两个字,恨不得把它吃了!但我得到更多的是教训,我心想:为什么我背不下那首诗呢?我以前可是能把《唐诗三百首》首首都背下来啊.难道是我初二时耽搁的太多?我不是对古诗恢复信心了吗?我扪心自问了好久,终于明白了,我下得功夫还不够深啊!于是我放学一到家,写完作业就开始背诗,终于在我们学习《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时我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全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此我的信心便更加充足,我暗暗发誓:要进入一个更高的诗词的境界.在品读岑参的诗歌时,我体会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戍边将士不畏严寒保家卫国之情,友人之间离别抑郁之情,离乡军人居安思危之情……其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貌似写春,实则写雪,有很深的含义.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学习古诗能使人聪颖善变.来学习古诗词吧!来传承古诗词吧!让古诗词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久盛不衰。 4.我与唐诗宋词作文500诗词像落叶一样走进我的生活;诗词像太阳一样滋润我的心灵;诗词像彩虹一样渲染我的青春。 在唐诗宋词中,我仿佛是穿梭时空,倾听古人的心声。 一场秋雨,一场梦。梦中,有人轻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有人浅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人描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是啊,从唐诗宋词中我读懂了刘禹锡的豁达胸怀;读懂了张继的姑苏情绪;读出了秋天的美丽,在唐诗宋词中,我品味了秋天的美丽。 月,自古以来,寄托着人们的思念,祝福和悲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领悟了苏轼的无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看到了李白的孤寂。倾听苏轼李白的心声,我感受了那遭贬谪后的悲凉,但仍积极乐观的面对挫折的精神。 在唐诗宋词中,我学会了冷静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 我心中的唐诗宋词啊,你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你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情绪!我心中的唐诗宋词,你走进我的生活,让我在你的滋润下成长。 诗人们的豁达胸怀,他们的悲凉孤寂,他们的积极乐观,他们眺望美景时发出的感慨呀,震撼着我的心灵。唐诗宋词,是诗人们只会的结晶!寄托着古仁人千变万化的情感。 唐诗宋词,虽然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的体现。但在我心中却占据着主要位置,“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作文:《我和唐诗》600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hllip;”这首骆宾王的诗想必大家都学过,背过。 自然,这是一首唐诗;唐诗作为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精髓,散发着别样的光彩。 唐诗真美。 你看,李白就要远行了,好友汪伦前来送行,李白感动得热泪盈眶,又见不远处一潭水上散满桃花,便挥笔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hllip;&hllip;”多美的意境啊!两个好朋友感动不已,周围桃花飘飘&hllip;&hllip; 唐诗真美。你看王维一人只身前往深山,想找个伴儿,却“空山不见人”,虽然是“不见人”,却“闻人语响”。 王维正在奇怪,只见一缕阳光照在青苔上,放出美丽的光芒,怪不得王维留下了美丽的《鹿柴》。 同样美丽的还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好朋友要去蜀州,两位好朋友就要分开了,王勃却拍拍好朋友的肩膀说:“没关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嘛!分开了,算得了什么呢?”你看看,这不是很美的境界吗? 杜甫登上了泰山。 他说泰山很美,于是用同样美的语言绘出了泰山在齐鲁大地上“青未了”的雄伟壮阔;他说自然很灵光,把泰山给“阴阳割昏晓”了。当然,饱览了这么美的景色,杜甫发出了自己的感慨,我一定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不能不说是壮美的雄心壮志。 刘禹锡说我可没你这么走运喽!我可被“遗弃”了二十三年啊!“巴山楚水”果真是个凄凉之地。 二十三年过去了,回到家乡都没人认得我了。唉!不过世间万物总在新陈代谢、新旧交替,“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青”,我一个人的失利沉沦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国家发展了,我便安心了。 唐诗是一个花园,开满了朵朵灿烂的花朵,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唐诗的美丽.。 6.''我和古诗的故事''500字作文推荐参考: 1、 《我与诗的故事》 小时候,当爸爸一字一字教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我也会跟着念几句,那时只是觉得好玩。“古人怎么用那么短的句子就能说好一句话,写好一篇文章呢?”我不解地问爸爸,爸爸却笑而不答。 渐渐地,我长大了,知道且会背的诗也越来越多了,当别人说出上句,我会迅速地对出下句,“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其实那时候,我只会背诗,却并不明白诗的意思,还曾闹过笑话呢。那是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记得有一天,我在家里正饶有风趣地念着《从军行》,妈妈递给一个枇杷,说:“先吃个枇杷吧,挺甜的。”我接过枇杷,看了又看,说:“妈妈,它真的会跳舞吗?”妈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说:“不是说‘琵琶起舞换新声’吗?”妈妈恍然大悟,笑得前俯后仰。 上小学后,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只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诗的意思了,还可以把诗运用到生活中云呢。比如当春雨来临时,我会不假思索支吟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我遇到难题,经爸爸一点拨,明白了,我脱口而出:“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渐渐地,我不满足于读诗、背诗和填诗了,我还学会了写诗。通过这学期对“轻扣诗歌的大门”的学习,我对诗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喜欢诗了。 这就是我,一个与诗为伴,以读诗为乐的孩子。 2、《我与诗的故事》 从小到大,诗伴随着我走过春夏秋冬,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今天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 我与诗相遇在南山脚下。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身影。 那么随意,那么放荡不羁,采一朵路边的野菊,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没有被困难挡住他的步伐,终于悠然的看到了南山的身影。 二 我于是相遇在草原上。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梵高正挥舞着手中的画笔,构筑那幅美丽的向日葵。 也许只有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中,他才会挥舞着手中的画笔,画出他的梦想。 于是,我看到了向日葵一花独秀的风采。 三 我于是相遇在海边。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昔日一统北方的领袖曹操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吟道“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也许,只有大海才能懂得他的雄心壮志,用诗歌才能咏出他的志气。 于是便有了“千里走单骑”的英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风采,才有了那华容道上一抹决然而去的身影。 我与诗的故事,有了陶渊明的步伐,有了梵高的画影,有了曹操的雄心壮志。于是,我与诗的故事不再单调无味。 我与诗的故事,乐哉!悲哉!壮哉! 3.《我与诗的故事》 诗伴随着我成长。 我最早接触的古诗是《咏鹅》。记得那时我才三四岁,妈妈手里捧着《古诗三百首》,一字一句地教我:“鹅,鹅,鹅……”妈妈教我一句,我就奶声奶气地跟一句,读音不准的字,妈妈就帮我纠正。不过五分钟,我就会背了。我还学着古人的样子,一边背一边摇头晃脑。我不知道“项”是什么意思,就问妈妈:“妈妈,‘项’是什么?”妈妈耐心地告诉我:“‘项’是脖子的意思。”我想:既然是脖子的意思,为什么不念“曲脖向天歌”? 上了小学后,我接触了更多的古诗,如《小池》《春晓》,虽然还不能一眼就看出诗的意思,但通过老师的讲解,诗的意境就慢慢呈现出来了。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的眼前自然展现出这样的画面:一大片绿油油的荷叶,荷叶上停歇着蜻蜓,真有意思!我喜欢古诗,不仅因为古诗的意境很美,还因为它押韵,好记,朗朗上口。每次老师让大家背古诗,不管是谁,都能流利地背诵,因此同学们都很喜欢它。 现在,我与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还开始做诗了。去年六一儿童节我写了一首诗《抓住童年的尾巴》,其中有一句“我想朝天空大喊:‘童年等等我’”,抒发了我对童年的依恋。其实,不论是现代诗还是古诗,都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记录着心情的变化。我越来越喜欢诗,也越来越感受到与诗同行的快乐。 诗像一幅幅阅不尽的画,处处精彩;诗像神奇的音乐,句句动人心弦。诗伴随着我成长。 7.我与古诗作文斑斑驳驳的墙砖上因为潮湿而而长出了青黑的青苔,一块光滑的墙砖上用飘扬而有力的文字刻上了一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时间在周围虽都留下了烙印,但是这首诗的光辉却丝毫都没褪色。如同我爱的诗词,无论经过了多久,诗词中包含的感情也不会消失,如一坛美酒,越酿越纯。 诗鼎盛于唐,词则是宋,固有称号唐诗宋词。唐宋都是发展极好的朝代,经济的发达才会有一群群文人墨客、奇人志士感叹社会、感叹美景、感叹历史,或愤世嫉俗,抨击时弊,或慷慨激昂,激扬文字。 也许有人是在朝代极盛时留下诗词,在盛世繁华、熙熙攘攘中留下对美好生活得赞美。望着“绝胜烟柳”的皇都,坐在酒馆的二楼,饮一杯酒,赋一首诗。 也许有人是在朝代日渐衰败时留下诗词,在一片破落的废墟前留下对流离生活得无可奈何,终得“人比黄花瘦”,不得圆满。病重的父母、待哺的婴儿、破旧摇坠的茅屋、时时吹响的战火,叹出对亡国的悲愤与无奈。 也许有人是在伤情离别中留下诗句,孜然一身游荡在他乡,节日来临,却总少了一份欢乐,多了一份孤寂与落寞。”遍插茱萸少一人”,何时才能“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能把满目的思乡与思亲的泪水融入到笔下的文字。 远古而来的文字,仿佛穿越时空,将诗人、词人的感情传递给我们,我爱淡淡的忧愁,,也爱繁华盛世下的艳丽,更爱这让人感动,让人流泪的古诗词。徜徉在古诗词之中,感觉是在和诗人、词人们进行一场心灵的聚会。 一首古诗词是无法用其他语言翻译的,勉强译之,也会没有那份神奇的韵味。中国传统的东西是无法替代的,也不能丢失。 因为古诗词中不仅有人类的善于美,更有结晶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民主精神与民族之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面对强掳入侵,那种汗撒大地,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那份凛然与浩气,那份执着与坚贞,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永立于世界之颠的武器吗?当你面对被战乱侵害的历史遗迹,你是否会想起历史中的“烽火连天”,在诗人留下的诗词中,品味着那个时代的豪情壮志。 当你读着这些诗词,在金戈铁马中细细品读那份荡气回肠,可以感受到心灵深处的震撼。我爱诗词,更爱这带着热血的古诗词。 美景如画,美景如诗,古诗词中你也能够寻觅到种种人间美景。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欢快旖旎的夏天,也有“独钓寒江雪”空旷辽远的冬韵。 或许历史带走了当年的诗画美景,但诗词所留下的却不会被历史所带走。淡淡花香犹如一幅画卷在眼前展示,浓浓人情犹如一首乐曲在耳边回荡。 心随景动,读着这些古诗词,感觉在放飞心情。我爱诗词,这些如画如歌的古诗词。 一杯清酒,回旋在历史的隧道中,而这杯清酒便是古诗词,越品越香。我爱古诗词。 8.以“我和唐诗的故事”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我与唐诗的故事 唐诗是我国文化的精粹,唐诗很有韵味。我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已经积累了许多唐诗。我看《唐诗三百首》,沉浸在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中,领悟着草的顽强生命力,体会到蝉的哲理。我与唐诗的故事有许多,有一件让我难忘。 今年过除夕,外婆家十分热闹: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围满了一桌子。一顿年夜饭过后,大家都坐在椅子上聊天。这时,姐姐提议说:“我们来进行唐诗比赛吧!”大家都纷纷答应了。“每人背两句诗,背不出或反应慢的淘汰,”姐姐大声说,“我先说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马上接了上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哥哥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正在读幼儿园的妹妹摇头晃脑、朗朗地诵了出来。轮到阿姨了,她马上站起来,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牧童、、、、、、”她怎么也想不起后半句了。我大叫:“我知道!牧童遥指杏花村!”“啊!对!”阿姨恍然大悟。经过三关,只剩下我和姐姐了,我和姐姐谁也不让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姐姐脱口而出。我也毫不示弱:“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小娃撑小艇,浮萍一道开。”“错!最后一句是‘偷采白莲回’!”我大叫道。 最后,我得了冠军。为了奖励我,外婆夹了一只最大的鸡腿放在我的碗里。 我就是这么爱唐诗,我爱读,爱背。我与唐诗的故事讲也讲不完。唐诗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我要把它发扬光大。 9.我与唐诗或宋词我和古诗我从小可没有逼着我背诗的祖父和母亲。 我对古诗的兴趣,是完全后天和自发的。会背的一首古诗就是课本上的《锄禾》。 当时喜欢的是《枫桥夜泊》。大约初一的时候,买了本诗集,每天早晨背一首,当时也没有太喜欢的,好像是“爆竹声中一岁除”之类。 很长时间里,我最喜欢的是《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喜欢那种雨中的安静和空朦,喜欢那颗晓畅和明白的心。 再后来,我开始喜欢杜甫的“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那种淡淡的伤感。 《巴山夜雨》也喜欢:“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也是那夜雨的安静、深情和伤感打动了我。” 还有,“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凡是带有凄楚的,忧伤的味道的,我都喜欢。 很多古诗是一见钟情,没有道理可讲。李商隐的《锦瑟》,我看了无数次解释,也记不住这首诗的真正含义,可是,就是喜欢,喜欢得不得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是理想,是爱情,是毁灭,是怅惘,那种人内心深处的静静的,悲苦的情感,打动了我,我既想把这首诗的意思弄懂,有感到无须弄懂。有些诗是在别人的引文里发现的,好的古诗人人都愿意引用。 大概就是都是寻常的景色和心情,又有哲理吧。写文章的时候,引用两句古诗真是再合算不过的事了,真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而能使文章篷壁生辉。 前两天看《北京晚报》:**时湖南成立革委会时,《人民日报》的社论题目叫“芙蓉国里尽朝晖”,引用了**的诗词,想想引用得真合适,既符合常识,又增添了文采,在当时又没有任何风险。1997年香港回归前,记者采访当时的外长钱其琛,钱外长说了一番话,大意是尽管国际上有各种的舆论,但是,香港回归的的形式可以用两句古诗来形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不禁莞尔,钱外长引用得非常合适,非常得体,非常美。刘心武的文章里,引用的古诗我都喜欢。 写严文井去世后,“曲终人不散,江上数清峰。”在他的《私人照相簿》一书中,每幅照片前引用的古诗都非常合适。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做波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丰子恺漫画旁的诗句我也很喜欢,“艳不求名陌上花”“阿婆三午年少时”。 晚上,我常一边用电饭锅煮面条,一边看当天的晚报,想起他漫画里的题诗:“孤独生涯经历惯,自吹炉火夜烹茶”,不觉得凄惨,反而觉得有了点诗意。“草草杯盘共话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这是王安石的。我一直非常喜欢,那一定是亲人,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散后团聚,一起诉说着别后的悲欢,各自的理想和抱负,有希望,有失落,有温情,有沧桑……“相逢意气为君饮,寄马高楼垂柳边”,这些古诗,大多是在别人的书里看到后才喜欢的。 后来,看得渐渐多了,大概就进入了一个自由王国。自己就能经常发现一些好的古诗,不一定是名人写的名篇,也不一定经常别人引用。 我将这种自己发现的古诗叫“驯化”,童话《小王子》里提到了驯化。一旦驯化,就永远不会失去。 “你的头发是金黄的,我看到麦子就感到高兴,你四点钟来,我三点种就感到幸福。很多古诗,一旦一见钟情,就永远不会忘记。 因此,每次拿起古诗选,总是希望在这里一见钟情几首,驯化几首,但是,诗是上帝给人间的礼物,是可遇不可求的。好的诗总是有限的。 即使是古今都认同的名人之作,如果不喜欢,那也只能不喜欢。我的《古代文学史》(二),考了四次才及格,累得几乎吐血,只因为那里的诗人诗作我不喜欢的太多了。 “有水井处皆有柳词”,文学史上重要的柳永,我只喜欢他的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雾霭沉沉楚天阔。”至于周邦彦,什么集大成者,我下辈子都不想看他的一首。 一见钟情的当然有。那是韦应物的一首,“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辗转何为明?。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宴,只照逃亡屋”。"莫道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欲寄寒衣君不还,不寄寒衣君又寒,寄与不寄见,妾身万千难。”这些古诗,没看过别人评论,只是自己觉得好——诗人的心是多么的仁善啊。 我最喜欢的一种,大体应该是一种抒发人生感慨的。“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由答,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还喜欢一那种,“云淡风清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过几多时。”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那种淡淡的,清新的场景,那种从容恬淡的心情。学文学史时,谈到中国的诗歌,善于抒情,不善于叙事,我只善于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