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一个人孤独外出的句子或成语【单车之使】单车:一辆车,指一个人。单独一个人出使的使臣。 【单枪独马】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单人独马】单枪匹马,单独行动。 【单人匹马】单枪匹马,单独行动。 【孤军薄旅复】孤军:单独的一支军队;薄:少。指势力孤弱的军队或其他力量。 【孤军独战】孤:单独。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比喻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无援的情况下从事某制项工作。 【孤军奋战】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孤军作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比喻单独办事,没有人支援。 【孤形单影】孤:单独;单:独。形容孤单一人,无亲无知友。 【孤形只影】孤:单独。形容孤单一人,无亲无友。 【孤舟独桨】比喻单独行动,没人帮助。 【孑然一身】孑:单独。孤孤单单一个人。 【形单影单】形:身体;单:单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形单影只道】形:身体;只:单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形孤影孑】形:身体;孑:单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WeirdXYearn | 2011-02-1 2.描写 出行 的诗句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其一) 作者:高适 年代: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代诗人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形容出行的诗句有哪些1、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释义: 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 2、轨息陆途初,枻鼓川路始。 《泛南湖至石帆诗》南北朝:谢惠连 轨息陆途初,枻鼓川路始。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登陟苦跋涉,䁹盼乐心耳。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释义: 刚刚停下陆路车马,举棹湖上游览开始。涟漪丛生繁波荡漾,远方群山错落耸立。村落稀疏野趣丛生,绵延不绝白云升起。登临高山苦于跋涉,观赏风景乐在心里。尽情游玩定有终时,而我兴味无时可止 。 3、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 《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五代:阎选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释义: 江水深沉,船帆的影子在江面上划过。水中的鱼从早到晚在寒冷的江波中游动,渡口那边飞起了成双成对的白鸟。云烟四处缭绕,渔人唱着渔歌在芦苇丛的深处隐去。 用短桨划着小船回到长着兰草的水边,人就这样离去了。小路上的竹林被风吹得不断作响,路上长满了青色的莎草。到了深夜,风停了,雨也停了。月亮照在寒冷的天上,露珠一颗颗滚入荷叶里面。 4、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宋代:柳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释义: 一叶小舟上轻帆舒卷,暂时停泊在楚江南岸。孤城中响起阵阵角声,又引出一曲胡笳呜咽哀怨。江水白茫茫,沙滩上栖息的大雁,顷刻间全部被惊散。暮霭如烟般笼罩在林间,一丛丛秋林像画屏一般在眼前铺展。看天边遥遥群山是那么细小,如同美人的弯弯黛眉一样浅淡。 轻易地离开了心上人,到这里成了游宦。深深感到旅途劳顿,一年又到岁晚。不忍看异乡风物,一片萧索,进入眼中又添愁烦。京城是这般遥远,秦楼楚馆也被阻难去,让我心烦意乱。芳草萋萋伸向空阔的天边,夕阳洒满河山,佳人杳无音信,像被风吹走的浮云一样远去不返。 5、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 《祝英台近·挂轻帆》宋代:苏轼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酒病无聊,欹枕听鸣舻。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 闲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一声传语。 释义: 船帆轻挂,大桨急飞,过了一城又一城,到了严子陵垂钓的江滨。喝酒过度,必成病态,以至郁闷而精神空虚。只有依靠枕头,听那大桨发出的叫声可资慰藉,极为悲痛的断肠游子型的外任官苏轼,眼前闪现着的是丛列成行的云雾缭绕的山峰,烟雨重重笼罩的树林。回过头去看,桐庐县城在哪里呢?已经看不到了。 但是顷刻之间就要离开了,分别的愁绪更加使人变得憔悴。那就只有从朝云暮雨的巫山男女欢会的神话梦幻中寻求解脱。不论旧愁还是新欢,对山村的思念也没有了。不大可能再看到山村人了,但是对他们的痴情和思念没变。只有求别人带去一首词。 4.形容 一个人到处闯荡的诗句,跪求1.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 夜 作 〔唐〕高 适 2.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1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王建)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1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5.描写“出行”的诗句有哪些1.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登岳阳楼二首》 2.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正月十五夜》 3.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游龙门奉先寺》 4.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荆门送别》 5.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 6.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武陵春》 7.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兵车行》 8.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9.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无题二首》 10.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画鸡》 1.登岳阳楼二首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2.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游龙门奉先寺 杜甫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4.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6.表示一个人对一个人疏远的诗词表示一个人对一个人疏远的诗词有:《赠去婢》 唐.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译文: 公子王孙整天追逐你身后轻尘,你却如同绿珠泪水湿透了罗巾。 一旦嫁到豪门就像是深陷大海,从今后昔日情郎也变成陌生人。 《赠去婢》是唐代诗人崔郊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首句通过对“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描写突出女子的美貌,次句以“垂泪滴罗巾”的细节表现出女子深沉的痛苦,三、四两句说女子一进权势之门便视自己为陌路之人。 全诗高度概括地写出诗人所爱者被劫夺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社会因门第悬殊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寓意颇深,表现手法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根据范摅《云溪友议》及《全唐诗话》等记载: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 在一个寒食节,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去婢》。这首诗因背后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而广为流传。其中的“萧郎陌路”也成为成语,比喻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 据说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