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一个人虚伪只会做表面功夫的成语虚情假意 xū qíng jiǎ yì [释义] 虚假的情意。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语出]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我也见出你那心来了;一味在我面上虚情假意;到老还疼你那正经夫妻。” [正音] 假;不能读作“jià”。 [辨形] 意;不能写作“义”。 [近义] 假仁假义 装腔作势 [反义] 深情厚意 真心实意 [用法] 用作贬义。多用来形容人虚假的面貌。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2.有没有形容做事只重形式表面功夫的典故“形容做事只重形式表面功夫”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形式主义,而形式主义这个词的来源是**的著作《反对本本主义》,关于你说的有没有这样的典故,我倒是找到一个现在奉上: 唐太宗拒绝铺张浪费的形式主义 据《资治通监》记载,贞观四年,由于太宗的励精图治初唐出现了“升平”的景象。这之后,又连年丰收,所以天下太平,盗贼不作。早在公元623年,许多大臣就上书太宗李世民封禅。封禅是古代帝王最为隆重的庆功大典,地点定在泰山顶上。太宗本人也认为开国有功,事业有成,便接受了大臣们的意见,打算到泰山封禅。但此时,魏征却认为封禅不妥,并向太宗提出反对。 于是太宗问:“你不让朕去封禅,认为朕的功劳不够高吗?” 魏征答:“够高了!” 问:“德行不够厚吗?” 答:“很厚了!” 问:“国家还没安定吗?” 答:“安定了!” 问:“四方的夷族还没归服吗?” 答:“归服了!” 问:“年成还不丰吗?” 答:“够丰了!” 问:“符瑞没有出现吗?” 答:“出现了!” 问:“那为什么不可以封禅?” 答:“虽然已经拥有这六个条件,但自从隋朝灭亡,天下大乱之后,户口没有恢复,粮仓还是很空虚,而封禅的话,必然是兴师动众,随从如云,车驾马匹,路上的供给耗费不容易承担的。而且封禅,必定聚集各国的国君,远方各族的首领也都带着随从到来。现在从伊水,洛水东到大海,泰山,人烟稀少,满眼草莽,这是引外族进入我们的腹地,向他们展示我们的虚弱,这些人的欲望不是封赏可以满足的。封禅一次,就算免除几年赋税,也不能补偿老百姓的劳苦,崇尚虚名而损害实际,劳民伤财不是老百姓所愿意的。” 太宗听后点头称是。其实唐太宗深深懂得治国的道理: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百姓,剥削百姓供养君主和官员,就像割下身上的肉来充饥。吃饱了人也死了,君主虽然富足而国家就将灭亡!欲望大则花费多,花费多则赋税重,赋税重则百姓忧愁,百姓忧愁则国家危殆,国家危殆则君主亦不保。 请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