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路上风景"的诗句有哪些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 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春日》宋代:朱熹 释义: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唐代:贺知章 释义: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释义: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代:陆游 释义: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唐代:柳宗元 释义: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唐代:杜甫 释义: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唐代:杜甫 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0、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唐代:杜甫 释义: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2.“赞美一路风景”的词语有哪些1、山清水秀【shān qīng shuǐ xiù】 :形容风景优美。 2、山明水秀s【hān míng shuǐ xiù】 :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3、山**上,应接不暇s【hān yīn dào shàng ,yīng jiē bú xiá 】:山**: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 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4、水秀山明【shuǐ xiù shān míng】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 形容风景优美。 5、如花似锦【rú huā sì jǐn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6、千岩竞秀:【qiān yán jìng xiù 】岩:山崖;竞:竞赛。重山叠岭的风景好象互相比美。 形容山景秀丽。 7、名胜古迹 :【míng shèng gǔ jì 】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8、名山胜川:【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 】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9、湖光山色:【hú guāng shān sè 】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10、福地洞天:【fú dì dòng tiān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 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11、风月无边:【fēng yuè wú biān】极言风景之佳胜。 12、洞天福地:【dòng tiān fú dì】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13、春和景明:【chūn hé jǐng míng】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14、别有天地:【bié yǒu tiān dì 】天地:境界。 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15、无边风月:【wú biān fēng yuè 】无边:无限;岁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 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 3.描写风景的优美诗句大全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2、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译文: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丽的风光和其他时节迥然不同。碧绿的莲叶连接天际,浩渺无尽,红日与荷花相映,色彩分外鲜艳娇红。 3、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宋·范成大 《时田园杂兴 》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4、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张旭《桃花溪》 译文: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 《春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4.描写美景的古诗句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 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 长是为花忙。[4]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来《春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宋·苏轼《一丛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宋·葛胜仲《临江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苏轼《定风波》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梅尧臣《苏幕遮》 经典语句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宋·辛弃疾《满江红》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宋·李清照懈恋花》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宋·周邦彦《蝶恋花》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宋·辛弃疾《浣溪沙》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宋·梅尧臣《东溪》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宋·李清照《声声慢》 经典语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5.表达山水景色的诗句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融。《鹿柴》也是这样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 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 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 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 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 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王维善于概括地抒写雄奇壮。 6.描写风景的诗句作者: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7.描写一句美丽的景色诗句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8、《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9、《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0、《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句山水情怀 二00七年五月一日 数里石阶尘云生, 一溪清泉琴乐行。 山色苍茫欲翠滴, 神韵逶迤皆丹青。 山 村 二00七年五月十四日 松香夜浸透窗纱, 鸡啼犬吠星斗斜。 旭日冉冉映灵秀, 晚风熙熙醉流霞。 黄河大潮 二00七年五月十六日 万叠波涛先祖风, 一泻千里如虎龙。 甘以头颅开新路, 换得子孙享盛平。 晚霞风竹 二00七年五月十八日 鼓惊夕山青黛月, 风动霞云七彩歌。 铁骨霜标清风劲, 潇湘今昔凭谁说。 山 之 晨 二00七年五月十八日 隐隐庵寺五更钟, 晨星隐没日初熔。 惠风送去草香暖, 松花迎来逸韵清。 云山踏春 二00七年五月一日 踏春幽谷香气盈, 万花缀拥神韵浓。 蜂蝶归燕滋曼舞, 绛唇微启情频生。 题松鹤图 二00七年四月二十日 倚鹤春眠白云闲。 把酒题诗长松间, 梦披月色疏影动, 谈笑声中银丝添。 望 月 喻 二00七年四月二十日 楼台举目望天际, 抚琴长歌邀明月。 神安迹高行自洁, 一路祥云拂风雪。 归 晚 二00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夜幕山深寺钟响, 风吹松花青衣黄。 老僧归晚掩柴门, 隔窗还闻松花香。 春游道中 二00七年三月二十日 晓风澄穆香满路, 高林寒烟淡如雾。 苍崖曲溪花烂漫, 春馨袭人忘归去。 过柳堤赏梨花随笔 二00七年四月六日 柳拂风露波涟漪, 花闹梨枝蜂徘徊。 凭借春景畅怀抱, 心迹超然物象外。 望大泽庵寺 二00八年九月十二日 庵寺耸拔万壑环, 白云萦绕一线天。 仙台邀月醉清霜, 秦汉驻跸乐自闲。 俯 瞰 二00八年九月十二日 扶杖登山绝顶看, 一秋积水溪流湍。 万壑临风歌白雪, 青松矗立凝不弯。 秋 色 二00八年九月十二日 秋风梳理巧剪裁, 一山秋色镜中开。 旷野井田喜归晚, 香烟萦浮扑面来。 晚山秋色 二00八年九月十二日 山根茅屋石桥斜, 流水落日西天霞。 一年秋景无限好, 夜色轻朦锦上花。 夜宿观前 二00八年九月十六日 墨鹤宿倚芙蓉边, 云月玄冥挂山前。 夜长高卧少年梦, 今朝放怀已超然。 寒 烟 二00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苍鳞千峰俊松柏, 寒烟十里淡柳槐。 数游斯景殊不尽, 极目万里犹可猜。 崂山瀑布 二00八年十月一日 半山瀑布泄风雷, 百丈浩淼气崔嵬。 喷薄天地元气盛, 聪灵百折永不回。 过谷底小溪 二00八年十月四日 谷底蓊丛别有天, 半坡茅舍鸡犬烟。 一溪清泉飞冥色, 会心此处胜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