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子女的诗句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雨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 5:明知道,这般思念,意拳拳,情盼全,却偏偏—秋月一镰,残孤眠 6: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9: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0: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1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2: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 1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15:有一种思念,深深地窥看,却又怕,秋荒梦残,伤对心的亏欠,飘摇一梦船 16: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7: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18: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1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21: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2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2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土------唐.李白> 24: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2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6:昔本人往矣,杨柳依依;今本人来思,雨雪霏霏------> 27: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29: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的《玉楼春·春恨》 30: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形容教育的诗句无题 丝尽春犹在 烛化意更稠 板上种桃李 硕果满神州 无题 风雨润桃李 黑白画春秋 谁知鬓上雪 日月渐入无 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 2. 老师匡焕学 德高鸿儒博学, 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 用笔如魔, 令人拍案叫绝。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4.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5. 管仲图 为人堂堂正正, 做事磊落光明。 汇集四方英雄, 师出有名, 天下任我纵横。 6.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绿野堂开占物华, 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 何用堂前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 流觞与红叶,诗酒不胜杯。 更种花。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3.描写子女的诗句有哪些1.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朝: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4.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宋代: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5.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6.杨氏之子 南北朝:刘义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古代年岁称呼: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2.称自己的子女为“犬子/女”,别人的子女为“令千金/公子”。 4.形容教育孩子的词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三迁之教 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玉不琢,不成器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父母对孩子教育影响的诗句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