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塞 下 曲(二首)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陇 西 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己 亥 岁 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边塞诗鉴赏*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 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简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 龙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作卢城。龙城也就是卢龙城。 龙城飞将:指西汉时名将李广。《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唐时改为平州,治所在卢龙,即今河北省卢龙县。 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天然屏障。【简析】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 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 凉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简析】该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 2.推荐几首关于“将士们誓死为国”的诗句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塞 清代: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北风行 明代:刘基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塞下曲·其一 唐代: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从军行 宋代:张玉娘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唐代:卢纶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以下是部分作者的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3.反映边关将士的有关诗句《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七言绝句,它通过边塞军中一个宴乐畅饮生活的片断的描写,抒发了守边将士忠勇爱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夜光杯:据《海内十洲记》记载,夜光杯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欲:将要。 琵琶:弹拨乐器,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饮。即杨炯《送临津房少府》诗"弦奏促飞觞"之意。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4.形容抗日英雄英雄的诗句以及译文1、民族英雄夏明翰抗日诗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在被国民党新军阀杀害前,写下的大义凛然的就义诗。 2、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抗日诗篇:《田中奏折》 “世上岁月短,囹圄日夜长。民族多少事,志士急断肠。” 背景:1929年春天,24周岁的杨靖宇用名张贯一受党组织委派,在东北开展解放工作。8月30日,由于叛徒出卖,在抚顺新火车站前的一家客栈内,张贯一被日本警察逮捕,随后开始了一年零六个月的牢狱生涯。1930年1月,他和同志一起做通狱卒的工作,帮助传递探监人员送来的衣物和书报。此后,张贯一读到了日本帝国主义准备侵华的《田中奏折》。张贯一敏锐地感觉到,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战争已经山雨欲来,他在狱中长夜难眠,作感怀诗一首。 5.五年级的两句描写将士们誓死为国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报国名言明代大臣 杨继盛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 戚继光 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 关于报国的名言明末文学家 陈子龙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唐朝诗人 李希仲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 镜里朱颤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报国名言 宋·文天祥《酹江月》[乾坤能大]。这两句大意是:从镜子里看到我年轻时红润的面容都已变尽,只有我的丹心难以磨灭。 这首词是文天祥因叛徒出卖,被俘后押赶燕京途中的作品。当时,腥风血雨的孤军奋战和难以忍受的囚徒生活已经使他的容貌完全改变,可是,“朱颜”“变尽”,“丹心难灭”。 这两句用反衬手法表明自己的忠贞不渝,与陆游的“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陆游的双鬓作雪,主要是岁月流逝的结果;而文天祥的朱颜变尽,主要是人为的折磨造成,更显出作者历尽磨难,丹心不变的英雄气概。 这两句词所表现的坚定不移的报国热忱光照千古,永远值得后人效法。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 《酹江月》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唐·刘长卿《疲兵行》。片赏:一点赏赐。 这两句大意是:赤胆忠心报效国家的,得不到一点赏赐;长年征戍在外的,又有几人能在头白时回家?此二句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前句是说忠心报国者却得不到皇帝的赏赐,言外之意是得到赏赐的是那些惯会阿谀逢迎、谄媚取宠的小人。 后句说自首征战者没有几人能生还故多,写得更是凄凉悲切,戍守边塞的将士是爱国的,献身沙场是他们的义务。他们伤心的是受到的待遇太不公平了,没有人能理解他们,同情他们。 可用以抒写爱国将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唐代诗人 刘长卿 《疲兵行》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汉唐时西北重要的边防要塞。这两句大意是:愿意长期转战边塞以生命报效祖国.何必一定要活着进入五门关返回家回!这两句语言铿锵,格调豪迈,充盈着爱国主义热情。 可用于表现边防将士昂扬雄放的情怀。唐代诗人 戴叔伦 《塞上曲二首》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夜泊水村》。青:这里指黑色。 这两句大意是:我誓以一身报国,不辞万死,而今呈现在人们面前却是不能转黑的斑自双鬓。这是陆游五十八岁闲居山阴时的作品,作者立志杀敌报国,万死不辞,可是朝廷却弃置不用,以至双鬓斑自,一事无成。 这里前一句写壮志,音调高亢,气概豪迈;后一句写现状,音调低沉,意境悲凉。在壮和悲的对比映衬中,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夜泊水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巳先斑。 关于报国的名言 宋·陆游《书愤》。 塞上长城:史载南朝名将檀道济曾自比为“万里长城”,唐代名将李绩也曾被唐太宗比作“长城”,陆游年青时也以可以捍卫国家,防御强敌的“塞上长城”自比,许:期望。衰鬓:衰老的鬓角。 斑:斑白,花白。这两句大意是:我白白地期望自己成为保卫国家的名将,现在功业未就,镜中衰老的鬓角已经先斑白了。 这首诗是陆游六十二岁时的作品,当时他因主张抗金而被罢官,已在家乡山阴闲居了六年。壮志成“空”,两鬓“先”斑,这正是作者“愤”之所在。 一个“空”字,一个“先”字,作者内心的悲怆可见。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书愤》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夜阑:夜深。 阑,将尽。这两句大意是:深更半夜躺在床上听着风雨交加的声音,千军万马跨越冰河的北征景象闯进梦境来。 这是这首七绝诗的后两句。这一夜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还念念不忘“为国戍轮台”。 此时,急风吹雨的声响不断传入耳中,陆游边听边思,朦胧入睡。在作者耳中,那风雨交加的声音竟转化为铁马奔腾的声音,于是作者在梦境中见到了“铁马冰河”的北征景象,实现了“为国戍轮台”的壮志。 这两句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使卧、思、听、见(梦见)融为一体,将北征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显得十分壮观,读后给人以豪迈之感。但作者的报国壮志只能在梦境中实现,又使人感到余味悲凉。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戍:守卫。轮台:今新疆轮台县,借指宋代北方边疆。 这两句大意是:我僵卧在这偏僻的村庄并不自引为悲伤,还想为国家去戍守边疆。这是陆游六十八岁家居山阴时所作。 陆游因坚持抗金复国的立场,屡官屡贬,两年前又以“嘲弄风月”的罪名被黜,此时他年近古稀,时常卧病,连翻身都感到困难,所以说“僵卧”床榻。“孤村”不仅指地处偏僻,也指朝廷弃置。 6.描写从军将士的古诗【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7.描写边塞将士的诗句边塞诗经典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 塞 下 曲(二首)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8.描写英勇殉国的古诗1、【军中夜凉】 明 张家玉 惨淡天昏与地荒,西风残月冷沙场。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浅析:这首诗写守边将士夜宿军营中的感受,写了战场的荒凉,环境的严酷,也写了将士为了捍卫祖国,准备随时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诗的大意说:天空昏暗,大地荒凉,一片惨淡萧条景象。西风吹刮处,残月映照下,是严酷而寒冷的战场。战死在沙场,用马革裹尸,这是英雄本来应该做到的事。即使战死,也要使自己的名字在史册上千古留芳。 作者简介:张家玉(1615—1647),明末民族英雄。字玄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1643年中进士。明朝灭亡后,他从北京回到南方,在江西、广东等地起兵抗清,给清军以沉重打击。他多次拒绝清朝的诱降,为抗清作出了极大牺牲,祖坟被掘,宗族尽灭,祖母、母亲和妻子等几代人都自杀殉国。他本人在广东增城战败自杀,死时年仅三十二岁。 2、【狱中题壁】 清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浅析: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3、【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浅析: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