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的 行香子是什么古诗宋词,行香子是词牌名。 苏轼写了三首行香子: 行香子·秋与 宋·苏轼 昨夜霜风一先入梧桐一浑抄无处、回避衰容一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一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一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一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行香子·述怀 宋·苏轼袭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行香子·过七里濑 宋 ·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zhidao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8分)行香子br/>秦观【答案】【小题1】词人活动:乘兴闲游,欣赏春光。 (2分)抒发的情感:欢快轻松,怡然自得。(2分)【小题2】(1)动静结合,静的百花、动的虫鸟,交相映衬,渲染出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 (2)远近相间,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从而描绘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 (3)排比,上片结尾处花儿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烂漫,下片结尾处虫鸟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的生机勃勃。 (4)敷设色彩,用桃花的红艳、李花的雪白、菜花的金黄渲染出春天的色彩缤纷、盎然生机。(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全词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边走边欣赏,而意趣自出;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 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 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全词下笔轾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试题分析: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 “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 “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周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都是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前者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后者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 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古诗行香子北宋苏轼的诗意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代: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初中古诗,宋词三百首,春天,乡村,写景,山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绿树环绕着村庄,春水满池塘,迎着暖暖春风,安闲自在地来回漫步着。 小小的院子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越过围墙远望,隐约可见几间茅草房。 溪水的小桥旁,青色的酒幌子在风中飞扬。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只见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注释 陂(bēi)塘:池塘。 徜(cháng)徉(yáng):自由自在来回地走动。飏(yáng):飞扬,飘扬。 青旗:青色的酒幌子。有用没用完善 参考资料:1、任犀然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版 :万卷出版公司 ,2006年 :136 . 鉴赏二 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 唐、五代、北宋的词一般都是描写男女之情夫妇之爱,像这样用朴素的语言、轻快的格调描写农家风景的,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 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 开头两句,先从整个村庄着笔。 这正是春天来到农家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形象。它使人联想起孟浩然笔下的那个“绿树村边合”的农庄,平凡而优美。 “倚东风,豪兴徜徉。”接下来的两句是说,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这两句,出现游春的主人公——词人自己。“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路线。 这一切,都在下面的具体描写中得到体现。这两句写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 这是说,小园虽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在信步徜徉的过程中,词人的目光忽然被眼前一所色彩缤纷、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不知不觉停住了脚步。这鲜明的色彩,浓郁的香味,组成一幅春满小园的图画,显出绚丽多采而又充满生机。 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周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 这几句也颇似辛弃疾《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词中:“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的意境。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其怡然自得情状。 “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阕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 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 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结构方面上节片完垒对称,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 在艺术创新上,是自有其特色的。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 全词下笔轾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风格情调在秦观的词中并不多见,但崭然一出便别开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境的开拓方面有较大影响。▲ 有用没用完善 参考资料:1、任犀然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版 :万卷出版公司 ,2006年 :136 .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公元1068~公元1077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 在一个春天,作者乘兴游览了一座村庄,被朴质自然的村野风光所感染,因此创作了此词。有用没用完善 参考资料:1、史杰鹏编著. .秦观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17-20 . 鉴赏 词一开始“绕树”两句,写所见烂漫春光。 词人先从整个村庄写起。村庄的周遭,层层绿树环绕;村子里的池塘,水已涨得满满的与池岸齐平了,显然这是春到农村的标志。 接着“倚东风”两句,是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表现了词人喜爱农村景色的神态。“小园”二句,写词人在漫游中为一座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 看上去园子才那么一点点大,但却像收入了全部春光。那么,有哪些春色呢?“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正是这些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才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 词的下片(下阙)“远远”四句,词人移步小园转向远处一带的围墙,在墙内隐现出茅草小堂。在墙外小桥流水不远,飘扬着一面青色酒旗,显然有一家小酒店就在近旁。 这几句颇似辛弃疾《鹧鸪天》词中:“山远近,路。 4.如梦令2,行香子2首的诗词《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行香子》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赏析: 此词是李清照前的作品。作者以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为喻,表现自己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深情怀念。此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写离情别绪而不直陈,通过“七夕”牛女相会的神话故事婉转曲达。写牛郎织的传说,寄托自己怀念丈夫的缱绻愁情,含蓄而有韵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以强列的美的享受。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赏析: 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所作,当写于赵明诚病故后之某一年“近重阳”的时节 ,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女主人对亡夫的缅怀及自己孤凄的心境。用了多叠字。乐景写哀情。前后结句均用排比,加浓了悲凉的后气氛,增强了词的节奏感,音律美。 5.行香子秦观语言有什么特点北宋词人秦观创作的《行香子·树绕村庄》,语言特色为:通俗、生动、朴素、清新。 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下笔轻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原词: 《行香子·树绕村庄》宋代: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释义: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在此期间作者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也曾写过一些学习乡言土语的诗词。 赏析: 词一开始“绕树”两句,写所见烂漫春光。先从整个村庄写起。村庄的周遭,层层绿树环绕;村子里的池塘,水已涨得满满的与池岸齐平了,显然这是春到农村的标志。 接着“倚东风”两句,是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表现了词人喜爱农村景色的神态。 “小园”二句,写词人在漫游中为一座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看上去园子才那么一点点大,但却像收入了全部春光。“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正是这些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才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香子·树绕村庄 6.3.以词写词,根据词意,以古诗词的语言及句式结构重新创作一首《行古诗鉴赏题10大规律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 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 7.秦观的行香子,描写了主人公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阿此词以朴实、生动、清新、通俗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轻松的情致,极富动感地描绘了作者乘兴徜徉所见的朴质、自然的村野田园风光,达的词的节奏和词人的情感之间和谐的统一。 上片以“小园”为中心,写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开头两句,先从整个村庄着笔:层层绿树,环绕着村庄;一泓绿水,涨满了陂塘。这正是春天来到农家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印象。接下来“倚东风 、豪兴徜徉。”两句,出现游春的主人公。“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与路线。这两句写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 ,菜花黄 。”在信步徜徉的过程中,词人的目光忽然被眼前一所色彩缤纷、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不知不觉停住了脚步:这里有红艳的桃花,雪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色彩鲜明,香味浓郁,只用清新明快的几个短语道出,偏写尽了无限春光。 下片移步换形,从眼前的小园转向远处的茅堂小桥。远处是一带逶迤缭绕的围墙,墙内隐现出茅草覆顶的小屋,在小桥流水近旁,飘扬着乡村小酒店的青旗。这几句不但动静相间,风光如画,而且那隐现的茅堂和掩映的青旗又因其本身的富于含蕴而引起游人的遐想 ,自具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这两句叙事,插在前后的写景句子中间,使文情稍作顿挫,别具一种萧散自得的意趣 。“正莺儿啼 ,燕儿舞,蝶儿忙。”这是步过东边的小山冈以后展现在眼前的另一派春光。和上片结尾写不同色彩的花儿不同,这三句写的是春天最活跃的三种虫鸟,以集中表现春的生命活力。词人用“啼”、“舞”、“忙”三个字准确地概括了三种虫鸟的特性,与上片结尾对映,进一步强化了生机无限的春光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 /poem/0/poem_2693.shtml 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行香子·三叠峡br/>方【答案】【小题1】〔1〕三叠峡景致优美,雄伟奇绝,气势恢宏。 〔2〕由景及人,物我同一,表达了词人置身于幽谷而寄情于山水的心态。【小题2】上下片均使用数词。 上片连用五个数词,使词意一气贯通,如庐山飞瀑直泻而下;下片,仍以三个数词构成铺排之势,余情荡漾,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首山水诗,能过极力描写铺排三叠峡的奇特美景来表达诗人寄情山水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试题分析:“堕落珠宫,漫夸张、鬼斧神工”起调运用想象和夸张的笔法,写出了三叠峡的雄伟奇绝。 珠宫,盖蕊珠宫之省,道教神仙所居之处,后世用以指仙境。 三叠峡奇峰对峙,直插云霄,虽鬼斧神工,不足夸也。三句词笔力雄健,气势不凡。 接着“半间茅屋”以下五句,进一步描绘三叠峡的优美景致。“八面玲珑”,形容周围山峰奇秀,林壑幽美。 三叠峡中绝壁倚空,古木参天,溪流潺溪,茅舍幽然,置身其间,定会令人心舒意畅,胸次顿开,五句话中运用五个数词,使词意一气贯通,如庐山飞瀑直泻而下。 过片,“急雨斜风”等三句高潮再起,描绘出峡中瀑布的恢宏气势,三叠泉挟风带雨,崩云裂石,“被疑雪崩涌天谷,翻若雷奔下岩宿”(宋刘过《三叠泉歌》),轰鸣之声,远震数里。 “掷杖成龙”用费长房事,形容泉水跌落而下势如腾龙。《后汉书·费长房传》载,长房为市椽,睹一卖药老翁是壶于肆头,市罢辄跳人壶中,遂欲求道,随欲求道,随入深山,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往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坡中也。 长房乘杖须臾归来,即以杖投坡,顾视则龙也。”“千年古意”以下五句由景及人,物我谐一,表达词人置身于幽谷而寄情于山水的心态。 结束“在两崖间,三弄外,一声中”三句照应上片,仍以三个数词构成铺排之势,余情荡漾,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