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老妇的诗词《老妇叹镜》 年代: 唐 作者: 王建 嫁时明镜老犹在,黄金镂画双凤背。 忆昔咸阳初买来,灯前自绣芙蓉带。 十年不开一片铁,长向暗中梳白发。 今日后床重照看,生死终当此长别。 《哀老妇》 年代: 宋 作者: 李觏 里中一老妇,行行啼路隅。 自悼未亡人,暮年从二夫。 寡时十八九,嫁时六十余。 昔日遗腹儿,今兹垂白鬓。 子岂不欲养,母岂不怀居。 繇役及下户,财尽无所输。 异籍幸可免,嫁母乃良图。 牵车送出门,急若盗贼驱。 儿孙孙有妇,小大攀且呼。 回头与永诀,欲死无刑诛。 我时闻此言,为之长叹呜。 天民固有穷,鳏寡宝其徒。 仁政先四者,著在孟轲书。 吾君务复古,旦旦师黄虞。 赦书求节妇,许与旌门闾。 繄尔愚妇人,岂曰礼所拘。 蓬茨四十年,不知形影孤。 州县莫能察,诏旨成徒虚。 而况赋役间,群小所同趋。 奸欺至骨髓,公利未锱铢。 良田岁岁卖,存者唯莱污。 兄弟欲离散,母子因变渝。 天地岂非大,曾不容尔躯。 嗟嗟孝治王,早晚能闻诸。 吾言又无位,反袂空涟如。 《渔阳老妇歌》 年代: 明 作者: 周忱 渔阳老妇白发多,去年归自斡难河。 自言本是田家女,少小姿容众推许。 父母求婚来大都,朱门许嫁不须臾。 良人系出蒙古部,阿翁仕元作枢副。 当时误信媒妁言,论财竟作偏房妇。 含羞俯首半载余,天上兵来北击胡。 百口仓皇夜出塞,散入匈奴部落居。 偷生强欲随风土,旋绾盘头学胡语。 区脱沙中逐井泉,琵琶马上调歌舞。 岂无肉食充黄粱,亦有酥酪为酒浆。 族类不同天性异,触物时时怀故乡。 况当夫死子尚幼,风沙易得红颜丑。 归心一片竟谁知,绝漠穷荒零落久。 前年天子亲北征,单于纳款烟尘清。 往来信使无虚月,老身遂得离边庭。 提携二子到乡邑,村墟改变无亲戚。 吞悲暗忆别家时,别时十七今七十。 角尖高帽窄衣裳,半臂珠络红缨长。 儿童乍见皆掩笑,元季都人同此妆。 今日官家有恩例,给与牛羊赐田地。 太平衣食足耕桑,且保白骨埋渔阳。 独惜生来命何薄,虚掷春光向沙漠。 寄语邻家窈窕娘,早嫁无如故乡乐。 2.形容老妇的句子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返老还童:扭转;还:回复原来的状态。扭转衰老,回复童年。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现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与活力,精力异常旺盛。 老当益壮:老:老年;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豪壮。 宝刀未老 :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年老体衰 :指身体体力跟不上,或者比喻心有余力不足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龙钟 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老气横秋: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耄耋之年:耄耋: 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暮景残光 :景:能“影”,日光。指夕阳残照。比喻风烛残年,余日无多。 年老体衰:指身体体力跟不上,或者比喻心有余力不足 外貌句子: 1.她一脸慈爱沧桑,年轻时乌黑的头发已有如严冬初雪落地,像秋日的第一道霜。根根银发,半遮半掩,若隐若现。脸上条条皱文,好像一波三折的往事。 2.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头发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可那一根根银丝一般的白发还是在黑发中清晰可见。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3.白发苍苍的邻居张奶奶拄着拐杖,脸上笑得像一朵绽开的菊花。她眯起眼睛翻来覆去地看着玉云姐那张录取通知书,好像手里捧的不是录取通知书,而是一件稀罕的宝物。 4.张奶奶拉着玉云姐的手,用昏花的眼睛把她从头望到脚,又从脚望到头。望着望着,她那眼里的泪水便顺着皱纹的沟道,,一串一串地落下来。 5. 李大爷个子不高,头发花白,饱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那双温和的眼睛总是闪烁着慈祥的光芒。 3.可以用什么句子来赞美老年人的气质令尊童颜鹤发,这样好的身体,看来一定能享百岁高寿。 爷爷年近八旬,童颜鹤发,身板硬朗。而此时在红木旁边的一个木凳上却坐着一个老人,童颜鹤发,精神矍铄,慈眉善目,手中拿着一个同样是用铁瓷木雕成的茶杯,神情怡然自得地品着佳茗。 有些老革命同志老当益壮,继续为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余热。如今他虽已白发苍苍,但搞起技术攻关来,的确是老当益壮,比我们年轻人还积极。 老乔虽然已经是六十开外的人了,但却老当益壮,余霞成绮。爷爷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宝刀未老,依然每天出去晨练。 阿鹤宝刀未老,格挡与攻击一气呵成,让张开元猝不及防,只感到一股凌厉的气息扑面袭来,他才意识到自己与阿鹤实力上的差距。雪姨王琳也客串出演一位好色女老板,面对任重“垂涎”不已,风韵十足性感魅力不减,让人大呼果然宝刀未老。 看到林老师柔美的身段表现,一点都不输给后起之秀,充分显现了宝刀未老的实力。慕容复与阿琪联手来到木屋前,只见屋前的一株大树下站着一个童颜鹤发的老者,看到此人慕容复连忙上前道:“姑苏慕容复,见过聪辩先生!”。 如今他虽已退休了,却还在家里著书立说,真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啊!让我们这些爷爷奶奶用歌声唱出老当益壮的豪情。经过一年多的疗养,爷爷的精神好了许多,看起来好像返老还童似的。 红颜白发的奶奶仍然能在广场上展现她矫健的身姿。 4.形容女人气质的各种诗句 词语 成语仪态不凡,气质高雅 ,闭月羞花 冰肌玉骨 才子佳人 沉鱼落雁 齿白唇红 愁眉啼妆 出水芙蓉 绰约多姿 淡妆浓抹 二八佳人 姑射神人 国色天香 国色天姿 花容月貌 环肥燕瘦 娇小玲珑 绝代佳人 梨花带雨 林下风气 眉目如画 眉清目秀 美如冠玉 靡颜腻理 明眸皓齿 千娇百媚 倾城倾国 螓首蛾眉 如花似玉 双瞳剪水 亭亭玉立 我见犹怜 仙姿佚貌 小家碧玉 秀外惠中 夭桃秾李 一表非凡 一表人才 一笑千金 仪态万方 月里嫦娥 稚齿婑媠 掷果潘安 朱唇皓齿 静若处子 动若脱兔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倾国倾城。 5.描写老人的诗句形容老人的诗句: 1、千般苦,万样难,听我从头说一番。 2、头发少,顶门寒,凉风飕的脑袋酸。 3、真难受,颜色变,眼前生死两可间。 4、脚又麻,腿又酸,行动坐卧真艰难。 5、亲朋老幼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 6、牙又掉,口流涎,硬物难嚼囫囵咽。 7、鼻子漏,如脓涎,常常流落胸膛前。 8、年轻人,笑话咱,说我糊涂又装憨。 9、老来难,老来难,少年莫把老人嫌。 10、提起前来忘了后,颠三倒四惹人烦。 11、雀蒙眼,似鳔粘,鼻泪常流擦不干。 12、耳聋难与人说话,插七插八惹人嫌。 13、一口不顺就噎着,卡在嗓喉噎半天。 14、年老苦,说不完,仁人君子仔细参。 15、茶盅饭碗人人恶,席前陪客个个嫌。 16、儿孙不给送茶水,反说老人嘴好馋。 17、冷天睡觉常戴帽,拉被蒙头怕风钻。 18、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头前。 19、盼明不明睡不着,一夜小便六七番。 20、莫要嫌,莫要嫌,人生不能常少年。 21、侧身睡,翻身难,浑身疼痛苦难言。 22、怕夜长,怕风钻,时常受风病来缠。 23、老来肺虚常咳嗽,一口一口吐粘痰。 24、扶杖难行二三里,上炕如同登泰山。 25、无心记,糊涂缠,常拿初二当初三。 26、老得这样还不死,你要在世活千年。 6.形容老人身体好的诗句有哪些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白居易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 红颜未老恩先断,独倚熏笼到天明。----白居易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韦庄 除夜对酒赠少章 宋·陈师道 晚岁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衰颜借酒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老夫聊发少年狂,----辛弃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纵笔·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纵笔·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十年身世各浮萍,白首相逢泪满缨。----韦庄 莫道人生五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7.杜牧形容老人身体好的古诗杜牧形容老人身体好的古诗,是古诗《山行》。 诗中“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将秋天经霜后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用来比喻当下的老年人,由于他(她)们的阅历和风度以及知识面的丰富,与年轻的少男(少女)来比毫不逊色,比喻的十分恰当的。 在长安大戏院举行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九九重阳节京剧老艺术家演唱会,可以说是完美诠释了这句话。在这个专为京剧老艺术家打造的舞台上,22位平均年龄76岁的老艺术家没有端坐在台下等人孝敬,而是站在舞台上展示他们经霜历雪更见醇厚的艺术风采。 原诗: 《山行》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释义: 深秋中沿着弯曲的小路登上远山,在那白云生成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染过秋霜的枫叶胜于二月红花。 扩展资料: 正是枫叶红了时,就想起杜牧的《山行》诗,这短短的二十八字,写尽人间无限秋色。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算得是典型的景物诗。作者十分巧妙地抒发了他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真切感受,并因此也感染了所有读他诗的人。诗的前两句展现的是一幅秋山远景图,白云缭绕的大山深处竹篱茅舍显现,这“有人家”使得这山充满了活力,也充分说明了之所以山上有这曲曲弯弯“石径”,就因为“有人家”。 也印证了“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我倒还想补充一句,象这种山中石径,走的人不一定多,倒是因山里人家的进进出出,人走得多了也就成了路。诗的后两句着力宣染的是那片火红的枫树林分外的艳丽,着实胜过了早春二月盛开的鲜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在最后,浓墨重彩地推出了最炫目的一句。说它炫目,既指颜色,也指内涵。经过霜露洗礼的枫叶,变得更加火红灿烂,甚至比二月的春花更鲜艳夺目。诗人用了一个“于”字,而不是“如”字,将比喻的手法换成了比较,便更凸显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诗就这么简单,可是诗人把个秋天写得充满了生命力,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也使这首诗充满了生命力,传唱千年。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新华网北京频道正文 >; “霜叶”好精神,红于“二月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行(唐代杜牧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