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太安逸,不知道外面世界太险恶的句子或者成语世外桃源 shì wài táo yuán 【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结构】偏正式。 【用法】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辨形】源;不能写作“园”。 【近义词】洞天福地 【反义词】人间地狱 【例句】 (1)那种幻想中的所谓~;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2)这里林木葱茂;花香四溢;环境优美;居住此地;大有~之感。 2.形容对方不了解我心情的诗句有谁知道形容对方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句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王风》集中,题为《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原意为: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黍离》全诗如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3.形容没有身在其中不知道其中感受的诗句有哪些最经典、也最符合“身在其中不知道其中感受”意思的,当属宋·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鉴赏: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4.形容别人不懂我的诗句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李涛《登高丘而望远海》 释义: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楚辞·渔父》 释义:这世上的人都是污浊的,唯独我才是清白的,所有的人沉迷在表面上的太平,只有我清醒。 3、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高明《琵琶记》 释义:我本来一心向往着明月,可是无奈明月偏偏照到沟渠里面去了。 4、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释义:,可惜知音太少了,弦断了又有谁知道呢? 5、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寅 《桃花庵歌》 释义:别人笑话你,很傻,很疯, 但是你笑别人看不懂你的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