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20首古诗词带年代

1.20首古诗带诗人和朝代

1悯农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静夜思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草唐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4春晓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5古朗月行唐 李白小识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6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7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8悯农(二)唐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9蚕妇宋 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10夜宿山寺唐 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11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2梅花宋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13小池宋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绿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4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5村居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6江畔独步寻花唐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鹰恰恰啼。17菊花唐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蓠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8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峰。19鹿柴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0江上渔者宋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小儿垂钓唐 胡令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舟夜书所见清 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早发白帝城唐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滁州西涧唐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要20首古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象 【作品】:秋夜将晓⑴出篱门迎凉有感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内容】: 三万里河⑵东入海,五千仞岳⑶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⑷里,南望王师⑸又一年 。 芙蓉楼送辛渐 【体裁】:七言绝句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作者】:(唐)王昌龄 【内容】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义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义及赏析 诗篇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诗人李白作。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

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全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

后两句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是千古传唱的名作。

表达了诗人与老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七绝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者】:温庭筠 唐 【作者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和唐朝大诗人李白合称“大李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者】:温庭筠 唐 五绝 元日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其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七绝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题西林壁 基本信息 作品:题西林壁 体裁:七言绝句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诗歌原文】 夏日绝句 五绝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 示儿 》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 我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王者之师平定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游园不值》 原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本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朝代:南宋 诗人:叶绍翁[编辑本段]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昼出耘②田夜绩麻③, 村庄儿女各当家④。 童孙⑤未解⑥供⑦耕织, 也傍⑧桑阴⑨学种瓜。

春日 (宋·朱 熹 )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yù gū tái xià qīng jiāng shuǐ 郁 孤 台 下 清 江 水 , zhōng jiān duō shǎo xíng rén lèi 中 间 多 少 行 人 泪 。 xī běi wàng cháng ān 西 北 望 长 安 , kě lián wú shù shān 可 怜 无 数 山 。

qīng shān zhē bù zhù 青 山 遮 不 住 , bì jìng dōng liú qù 毕 竟 东 流 去 。 jiāng wǎn zhèng chóu yú 江 晚 正 愁 余 , shān shēn wén zhè gū 山 深 闻 鹧 鸪 。

题临安邸 【名称】: 题临安邸 【体裁】: 七言律诗 【年代】: 宋代 【作者】:林升 【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累啊,还有六首,可老妈催我下了。

3.写景古诗带朝代作者20首

描写秋天的古诗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冬天的古诗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望采纳

4.二十首简单四句诗有朝代作者

白居易的四句诗,如下:

问刘十九

绿螘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宿东林寺

经窗灯焰短,僧炉火气深.

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别韦苏州

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

惆怅城西别,愁眉两不开.

遗爱寺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感发落

昔日愁头白,谁知未白衰.

眼看应落尽,无可变成丝.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其二

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

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吉祥寺见钱侍郎题名

云雨三年别,风波万里行.

愁来正萧索,况见古人名.

秋虫

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

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

商山路有感

万里路长在,六年身始归.

所经多旧馆,大半主人非.

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

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

受字数限制,只能提供十首供参考。

5.20

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

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 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八阵图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绝】 类别:【怀古】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

6.求20首古诗词鉴赏

1、《扬子江》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分类标签:励志诗 爱国诗 作品赏析: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

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

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不屈被害。2、《绝句》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分类标签:励志诗 爱国诗 【注释】:[1]这两句说:(一个人要奋发有为,)活着应当是人中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2]思:追思,怀念。项羽:即楚霸王。

秦朝末年他率领民众起义,曾摧毁秦朝主力军。秦亡后他和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在乌江自刎。

[3]江东:指江南沿海一带。项羽原是跟随叔父项梁在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市)起义的。

自刎前表示没颜面再见江东父老。这两句说:到今天我们特别怀念项羽,因为他死得悲壮,不肯回江东,屈辱偷生。

【简析】:这首诗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壮,做鬼中的英雄。

今天的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敬他当年宁死不屈、不肯忍辱回江东的英雄气概 。3、《从军行》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分类标签:励志诗 边塞诗 高中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玉门关。

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乡的。 青海 : 指青海湖。

穿 : 磨破。 金甲 : 铠甲的美称。

楼兰 : 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4、《咏石灰》年代: 明 作者: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分类标签:励志诗 爱国诗 小学 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于谦十七岁时写的。

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内容评析]「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是由石灰岩烧制而成。第一句写石灰岩的开采,要经过石工们「千锤万击」,将整块整块的岩石凿开击碎,然后将它们运出云封雾锁、险峻陡峭的深山。

而「出深山」还仅仅是开始,接着石灰岩被投入石灰窑中烧,而且要用高达九百多度的「烈火」才能烧成坚硬的生石灰。「只等闲」三字以拟人化的笔法,写出了其面临一切严酷考验时镇定自若的神态,无论「千锤万击」也好,「烈火焚烧」也好,它都感到根本算不得甚么,可见其何等坚强、坚贞!石灰岩经过了火的洗礼,还得经过水的考验。

生石灰被投入水中,坚硬的生石灰经过一阵爆烈,逐渐解体,最终溶化成粉末状的熟石灰,供人们粉刷墙壁,于是在人间出现了一座粉妆玉琢的白色宫殿。「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仿佛听到石灰在说话了:「将我粉身碎骨,最后化成石灰浆水,我也全然不怕,我的心愿就是要把清白的本色长留人间呀!」诗人是借石灰之口,表示自己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执着热烈的追求。 这首诗通篇运用借喻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

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写人,写自己,勉励自己要以石灰为榜样,要经得起任何严酷的考验。 5、《南园》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分类标签:励志诗 作品赏析 ①南园是李贺在家中读书的地方。

《南园》是一组写景和咏怀的诗,共十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②〔吴钩〕刀名,刃稍弯。

③〔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④〔凌烟阁〕楼阁名,在唐朝首都长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⑤〔若个〕哪个。

⑥〔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6、《冬夜读书示子聿》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分类标签:励志诗 哲理诗 读书 忧国忧民 作品赏析 【注释】: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

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

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

7.求20首古诗词鉴赏

1、《扬子江》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分类标签:励志诗 爱国诗作品赏析: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

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

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不屈被害。2、《绝句》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分类标签:励志诗 爱国诗【注释】:[1]这两句说:(一个人要奋发有为,)活着应当是人中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2]思:追思,怀念。项羽:即楚霸王。

秦朝末年他率领民众起义,曾摧毁秦朝主力军。秦亡后他和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在乌江自刎。

[3]江东:指江南沿海一带。项羽原是跟随叔父项梁在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市)起义的。

自刎前表示没颜面再见江东父老。这两句说:到今天我们特别怀念项羽,因为他死得悲壮,不肯回江东,屈辱偷生。

【简析】:这首诗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壮,做鬼中的英雄。

今天的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敬他当年宁死不屈、不肯忍辱回江东的英雄气概 。3、《从军行》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分类标签:励志诗 边塞诗 高中作品赏析【注释】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玉门关。

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乡的。 青海 : 指青海湖。

穿 : 磨破。 金甲 : 铠甲的美称。

楼兰 : 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4、《咏石灰》年代: 明 作者: 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分类标签:励志诗 爱国诗 小学作品赏析[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于谦十七岁时写的。

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内容评析]「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是由石灰岩烧制而成。第一句写石灰岩的开采,要经过石工们「千锤万击」,将整块整块的岩石凿开击碎,然后将它们运出云封雾锁、险峻陡峭的深山。

而「出深山」还仅仅是开始,接着石灰岩被投入石灰窑中烧,而且要用高达九百多度的「烈火」才能烧成坚硬的生石灰。「只等闲」三字以拟人化的笔法,写出了其面临一切严酷考验时镇定自若的神态,无论「千锤万击」也好,「烈火焚烧」也好,它都感到根本算不得甚么,可见其何等坚强、坚贞!石灰岩经过了火的洗礼,还得经过水的考验。

生石灰被投入水中,坚硬的生石灰经过一阵爆烈,逐渐解体,最终溶化成粉末状的熟石灰,供人们粉刷墙壁,于是在人间出现了一座粉妆玉琢的白色宫殿。「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仿佛听到石灰在说话了:「将我粉身碎骨,最后化成石灰浆水,我也全然不怕,我的心愿就是要把清白的本色长留人间呀!」诗人是借石灰之口,表示自己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执着热烈的追求。 这首诗通篇运用借喻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

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写人,写自己,勉励自己要以石灰为榜样,要经得起任何严酷的考验。 5、《南园》年代: 唐 作者: 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分类标签:励志诗作品赏析①南园是李贺在家中读书的地方。

《南园》是一组写景和咏怀的诗,共十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②〔吴钩〕刀名,刃稍弯。

③〔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④〔凌烟阁〕楼阁名,在唐朝首都长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⑤〔若个〕哪个。

⑥〔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6、《冬夜读书示子聿》年代: 宋 作者: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分类标签:励志诗 哲理诗 读书 忧国忧民作品赏析【注释】: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

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

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

8.哪位好心的好友麻烦把20首古诗发上来,注明朝代·注释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描写秋天的词: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年代:唐

作者:李峤

作品:风

内容: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春运

唐 杜甫

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

春远独柴荆。

春雪

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9.20首四句小诗,加 作者 朝代 大意 急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平调三首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三首之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三首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是李白诗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相照。

10.古诗19首的创作年代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