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宁静有关的诗句《贺圣朝·太平无事》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太平无事,四边宁静狼烟眇。 国泰民安,谩说尧舜禹汤好。万民翘望彩都门,龙灯凤烛相照。 只听得教坊杂剧欢笑。美人巧。 宝箓宫前,咒水书符断妖。更梦近、竹林深处胜蓬岛。 笙歌闹。奈吾皇,不待元宵景色来到。 只恐后月,阴晴未保。《挂金索·四更里》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四更里,无事四边都宁静。 内放心花,赏玩长春景。戊己门开,有个真人进。 一粒金丹,运上昆仑顶。《满庭芳 鸣鹤馀音卷之三》年代: 元 作者: 马钰吾剑非凡,玉皇宣赐,非吾谁敢承当。 青蛇三尺,时复起祥光。剔起乾坤骨髓,劈开太一真阳。 何人铸,耶溪欧冶,金水配柔刚。不知何处用,除邪斩怪,宁静诸方。 斡开万象,尽化玄霜。惟有修行不谨,轻轻指、魂魄飞扬。 匣中响,雷声震动,万里鬼神藏。 2.形容“宁静”的诗句有哪些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 描写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描写了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宁静安谧的黄昏景色,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出自五代李煜的《捣练子令·深院静》 描写了秋风起,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 描写了春天夜晚,寂无人声,青山碧林,更显空寂的景色。 5、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3.形容“宁静”的诗句有哪些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 描写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描写了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宁静安谧的黄昏景色,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出自五代李煜的《捣练子令·深院静》 描写了秋风起,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 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 描写了春天夜晚,寂无人声,青山碧林,更显空寂的景色。 5、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4.代表宁静的诗句(一)陶渊明《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简 析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人的思想或精神,可以孤立地自我净化,或者说,能够超脱于现实之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四句诗就是讲这个道理.“结庐在人境”是说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车马喧”指人世间各种烦人的尘杂,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而奔竞的形象写照.他之所以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能做到“心”.“心远”就是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诗人采菊东篱,悠然自得,又逢山气特佳,飞鸟投林的黄昏,大自然的一切都显得和融淳净;此时的诗人,超然冥邈,神逸方外,他的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这是对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领悟;从庐山一带傍晚的自然环境说,一切都显得和融浑朴,充满生机,这正是大自然的本色.诗人的悠然情怀与眼前的自然气象,都合于自然之,因而,主、客二方也就冥会妙合了.(二 ) 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评 析此诗是描写陶渊明劳动生活的代表作.虽写劳动,其主旨却并非写劳作之艰辛,而是表现一种审美情趣.试思:"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幅何等美妙的荷锄夜归图.艰辛自是艰辛,诗人也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呀!后两句正可以看作是此诗全篇的眼线,是透露诗人心绪之所在.(三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咏雪寄情诗.大雪中望遍千山看不到一只飞鸟;找遍万条路,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位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处境的严酷,心情的孤寂.《江雪》的深层意蕴,寄托了一种傲然独立,清竣高洁的人格理想.诗人曾参与过政治革新,但改革失败后,受到排斥,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内心的孤独,便通过环境描写反映出来.当时的政治环境就象诗中所说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样,环境是非常恶劣的.但诗人不屈服于压力,依然故我,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寒江中那位孤独寂寞,又抗寒傲雪,毅然垂钓的渔翁.寒江独钓的画面和深刻的含义使全诗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意美.( 四 )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5.有关“湖”、“树”、“倒影”、“宁静”的诗句有哪些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 ——王维。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 ——白居易。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 ——温庭筠。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 ——张元干。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 ——王维。 意思:王维乘坐着小船迎接贵宾,小船在湖上悠然开来。 宾主围坐临湖亭开怀畅饮,四周一片盛开的莲花。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 ——白居易。意思:波涛有好像万里,倒影好像是千里长。 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温庭筠。 意思:夕阳西下之际,人站在桥的最高点,影子投射在水面上,一派不得志的落寞)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 意思: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 ——张元干。意思: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平湖,波涛很大,有摇动城墙之势。 湖水的波光里倒映着山峦的影子,浸染着山的青翠。就要到三更时分,湖光荡漾,照到楼上犹如水晶一般清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