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心情“喜悦”的诗句1.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译文: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 2.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文: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3. 朝辞白帝彩去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译文: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4.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鸡鸣》 译文: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 5.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译文: 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6.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译文: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7.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译文: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8.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译文: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象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9.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译文: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10.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译文: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11. 烹牛宰羊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译文: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12.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译文: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13.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文: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14.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译文: 不要笑农家自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年份农家招待客人的菜肴鸡肉猪肉应有尽有。 15.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王涯《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曲二首》 译文:万树颜色深浅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杏花浸染着江水,江水浸润着杏花,江边杏花林,水中杏花影。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2.有关喜悦的古诗词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 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3.有关喜悦的诗词1、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2、苏轼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4.有关喜悦的古诗词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 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