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3岁应不应该学着背古诗很多家长就来问,老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让孩子多读读诗,你看人家李尚荣,七岁,年纪这么小,就能背下这么多诗词了。 而且古诗词确实有魅力啊,应该让孩子多学学,陶冶情操和高尚的人格。 学古诗词确实是有好处的,但我们在教导孩子背诵古诗词时,还有很多需要注意和了解的地方。 该不该背? 其实不止爸爸妈妈,就算是育儿专家们,对这件事也没有统一的看法: 力挺派:古诗乃国之精华,要背 教育专家尹建莉告诉妈妈们:“应该让幼儿背古诗”。在她看来,孩子小的时候记忆力最好,这个时候记忆的东西,孩子印象深刻,很难忘记。 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而神尔国学机是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据说是24小时播放,让孩子记忆的“刻骨铭心”,终身不忘。 反对派:死记硬背。意义不大 而曾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韦钰院士对此则表示反对”。 她认为:孩子在3/4岁时,大脑相关区域未发展完全,在科学上是不合理的。不能否认诗词很优美,但孩子背诵只能留下短期记忆。 而且,强制性的背诵和练习,会导致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很大影响。 记忆特征如何? 细想一下,其实不管是哪一方,都认可古诗是有很大文化文化价值的。 真正的争议在于,什么时候开始、用什么方式进行。同时,关于孩子的记忆发展和培养,你究竟了解多少呢? 其实,3岁宝贝的记忆特点是很容易遗忘的,因此一般人记不住3岁以前的事情,心理学称之为“人类幼年健忘”。 而且这个阶段孩子的记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对于诗词的内涵,基本是无法理解的,随着年纪增长,脑容量加大,记忆力才会越来越好。 3-6岁孩子记忆发展特点 3岁前,宝贝的记忆特点是很容易遗忘的,因此一般人记不住3岁以前的事情,心理学称之为“人类幼年健忘”。 而且这个阶段孩子的记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对于诗词的内涵,基本是无法理解的,随着年纪增长,脑容量加大,记忆力才会越来越好 3-6岁,随着孩子认知和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记忆呈现以下特点: 大多为无意识,慢慢发展为有意识 此时孩子对于能引起他情绪变动的食物具有很好的记忆力,比如讲故事时,我们用形容词,或者作出夸张的表情,孩子就会特别兴奋。以机械记忆为主,理解能力逐渐提升 此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机,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些基础,比如国学、英语等,但切忌用力过度,操之过急,不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玩学结合才是最好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记忆直观形象的事物,同时加强对语词的解释说明,使形象和词在孩子记忆中相互作用,共同提高记忆效果。 记忆可不只是“记住”那么简单 记忆力是能在学习上帮助我们事半功倍的能力,但“记忆”可不只是“记住”那么简单。在学龄前儿童的记忆力发展上,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1)“妈妈,再给我读一遍!”——重复记忆 让孩子一遍一遍反复地听和读,让要记的事物在孩子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简单却有效的记忆方法,也是孩子使用最频繁的记忆策略。 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反复给孩子读同一本他喜欢的绘本、背同一首古诗、念一个他感兴趣的单词,让孩子多读多听几遍。 2)“宝贝,昨天在动物园看到哪些动物啊?”——语言互动 通过语言交流,如提问,帮助孩子回忆过去的事情,还可以翻看以前的照片或视频,让他们讲给你听。 还有,在语言的互动中,让孩子理解要记的事物也很重要哦。 比如:和孩子讲讲去动物园的经历,妈妈可以提问或提示,还可以拿出和小动物合影的照片,慢慢地让他把事情讲述出来。 3)“小猫、小狗、小鸡,都是动物。”——组织分类 引导孩子对所要记的事物进行分类。 给孩子几张不同类别物体的图片,如“动物”、“水果”、“家具”,让他看几分钟,拿走图片后,要求说出图片内容,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先分类再进行记忆。 又比如:整理衣柜的时候,让宝贝学会把袜子和帽子分类摆放,然后记忆数量和颜色,会让记忆更简单,效果也更好哦。 总结说来,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精粹。背古诗能够陶冶情操、体验美感,好处还是很大的!只要顺应孩子的成长,有目的、有方式的进行引导,不是为了“面子”让孩子死记硬背。 一则孩子确实能得到陶冶、二则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在平日的训练过程中,文中的几个小方法,可以尝试一下哦。 2.为什么孩子3岁前,不要让他背古诗曾有专家大力倡导“让幼儿背古诗”,理由是“这个时候背诵的东西,会真正刻进脑子里,内化成孩子的智慧财富”。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01让3岁以下的孩子背古诗,是对孩子想象力的扼杀? 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如果我们认真了解过孩子的「记忆机能」发展规律,就会知道:3岁以内孩子的大脑发育程度,还不具备长期记忆的能力,也不可能对古诗词有足够的理解。 因为孩子3岁前,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这种记忆的典型特征是:不带有目的性、也无需努力,记忆内容大多是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比如妈妈的声音、桌上的玩具。 这种情况下,就算古诗词再优美,孩子也只能通过大量背诵,留下短期记忆。而如果给孩子强制灌输式的训练,就算他真能倒背如流,这种既缺乏理解、又毫无美感的空洞背诵,只会让孩子「思维僵化」,严重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02不利于孩子和母亲正常依恋关系的建立 大家都知道3岁前,是孩子和母亲依恋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中,他和妈妈的「依恋关系」,将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核心人格:母亲紧张,孩子焦虑;母亲抑郁,孩子无助;母亲愉悦,孩子快乐…… 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说过:“孩子出生的前几年,依然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没法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还不具备区分‘自我’和‘非自我’的能力;他的自我就是抱着妈妈的那个自我。” 简单来说就是:妈妈就像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小镜子,他通过妈妈的反应来理解「自我」。也就是说,孩子的「自我」是在和妈妈的每一次互动中构筑起来的。 所以,哪怕有些孩子说话很早、记忆力看起来很超群,那么早就开始一板一眼教孩子背诵,还真不如多给孩子一些笑容。前者给孩子的「心理投射」是淡漠,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的依恋关系和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03怎样根据孩子「记忆机能」发展规律做智力启蒙? 1-2岁: 孩子能记住相隔1-2个月的事物,以「无意记忆」(无目的性、不需努力)为主,记忆内容是形象具体的;语言能力刚刚发展。 这个阶段应该跟孩子说尽可能简单的语言,并把词语跟事物联系起来,比如指着杯子说“那是水杯”,会更能促进孩子理解、记忆。 古诗词则完全不是这个阶段孩子该记住的事。 2-3岁: 孩子能记住相隔大概半年的事物,「有意记忆」开始有某些程度体现:孩子开始想要记住东西,并能通过努力记住。 这个阶段能很好结合兴趣和记忆,比如:孩子喜欢动物,他会愿意通过努力去记住很多动物相关的事物;喜欢车,会主动去记住很多车的相关信息……但很少2、3岁的孩子,会对古诗词感兴趣。 3-4岁: 在生活经历和游戏活动中,孩子的「有意记忆」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更容易记住一些有趣或亲身经历的事物了。 通过有趣的活动,他们慢慢知道怎么跟别人交往;好玩的游戏,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古诗词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既说不上有趣,也跟亲身经历沾不上边,所以不是很建议。除非一些充满童趣的古话歌谣。 4-5岁: 孩子能按照我们的要求,去记住一些东西,并学会一些方法(如“复述”)来帮助记忆。 如果这个阶段发现孩子对古诗词有浓厚兴趣,可以顺势培养;如果没有也不用着急,等孩子6、7岁的学龄前,记忆力会飞跃发展,加上学校也有学习安排,这时再引导也不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