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要背的古诗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必修二:《氓》《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zhidao(第三段)必修三:《蜀道难》《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一)《登高》《琵琶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回》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醉花阴》《声声慢》《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五段)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第2、3段)《陈情表》选修答:《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韦庄的《菩萨蛮》(其二)、《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阿房宫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一至四 必背古诗文的题目 和 必背段落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烛之舞退秦师》《鸿门宴》《荆柯刺秦》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三:《蜀道难》《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琵琶行》《锦瑟》《马嵬》《书愤》《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四:《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水龙吟楚天千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醉花阴》《声声慢》《廉颇蔺相如列传》《长亭送别》《虞美人》《浪淘沙》《扬州慢》。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3.高中语文必修的所有古诗文的题目兰亭集序(王羲之)赤壁赋(.苏轼)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诗经》两首 氓 采薇离骚(屈原)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蜀道难(李白)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劝学 (《荀子》)过秦论(.贾谊)师说(.韩愈)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苏武传(.班 固)张衡传(.范 晔)李贺小传(李商隐) 有了篇目,你可以利用百度或搜搜去找原文。 4.以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里的课文题目为内容,做对联(1)单篇文章标题联,如“《促织》《劝学》”; (2)多篇文章标题串联,如“《卖油翁》《卖炭翁》二翁争做《包身工》/《白毛女》《孟姜女》两女协办《挺进报》”; (3)课文内容集句联,如“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课文内容概括联,如“晋公一念释秦囚/孟子三年拜君赐”; (4)课文标题与内容串联,如“《庄暴见孟子》,色欣欣然臣民乐/《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 (5)课文背景联 ,如“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山残水,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梅花岭记》); (6)联语猜谜,制作对联,要求猜出课文篇名或作者,如“幽室安居心可喜,至亲亡故情亦悲” (谜底:《项脊轩志》),如“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衰”(谜底:司马迁)。 创制环节为此次活动的主要环节,教师在课内示范举例,学生在课外分组或分类撰写、润色,小组长整理、归类、汇总并上交。 二、学生拟出的几种对联举例 △最工整的课文对联: 1.①《摸鱼儿》/《采桑子》(杨雪娇) ②《枫桥夜泊》/《商山早行》(何芳芯) ③《项脊轩志》/《阿房宫赋》(徐罗斌) 2.①《虞美人》双手《浣溪沙》/《临江仙》一指《定风波》(周强) ②《守财奴》《伐檀》《变色龙》《饮酒》(何军镯) ③昭君《出塞》《琵琶记》/嫦娥《奔月》《箜篌引》(金悦) 3.①爱情亲情乱中出错/早恋畸恋节外生枝(《雷雨》)(金元岭) ②毛遂自荐,舌战服群儒,邯郸城解救赵国名扬四海 荆轲西行,高歌激众志,咸阳宫刺杀秦王功亏一篑 《毛遂自荐》与《荆柯刺秦王》(赵林伟) ③情作蒲草,太柔易断/愿为磐石,历久弥坚(《孔雀东南飞》)(章荣富) 4.①未庄演《社戏》,阿Q哥革命反被革命误/鲁镇起《风波》,祥林嫂丧儿终因丧儿死 《社戏》《阿Q正传》《祝福》《风波》)(黄卫琴) ②《子夜》难眠思《故乡》/《背影》可见是《母亲》(蔡诚) ③《鸟鸣涧》人闲夜静月出惊山鸟/《雁荡山》峰高谷巨水凿出奇观 (《鸟鸣涧》与《雁荡山》)(蒋晶晶) 5.①辛弃疾/霍去病(蒋将兵) ②孔明抓忠为《蜀相》,屈原怨哀犹《离骚》(王亚红) ③诸葛孔明呈表出师/司马长卿上书谏猎(郑秀英) △最巧妙的应对下联: ①语英数,天天见/音体美,年年绝(王直干) ②《短歌行》《长歌行》,长歌续短歌/《前汉书》《后汉书》,后汉继前汉(章荣富、陈凌) ③此对是绝对,绝对难对/彼联乃巧联,巧联易联(金元岭、陈凌) △最精致的谜语对联: ①清明风中,一鸦二妪三香四碟五声哭泣/长江浪里,六船七人八桨九橹十处险滩(哪两篇课文文意联?)(王直干) ②孔雀东南飞去,荇菜左右流之(上下联集自哪两部诗歌集子?)(金元岭) △ 最高难度的下联征答: 《琵琶记》《琵琶行》,二曲琵琶异曲同工(陈凌) 楚门坎门松门三门临海(褚树荣) 5.必修一至必修五语文意境型诗词填空高中语文必修五《木叶》中所有的诗词(共19首):“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屈原《橘颂》)“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招隐士》)“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无名氏古诗)“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庾信《哀江南赋》)“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吴均《青溪小姑歌》)《说“木叶”》是林庚先生关于诗歌意象的一篇文化随笔,文中篇幅很长,引用的诗词很多。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 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木”和“树”的不同:文章举了吴均的《答柳恽》“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和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进行比较:“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高木”有木叶形象;“高树”饱满,“高木”空阔,落木千山;“木”在这里比“树”显得更加单纯。 6.高中语文版必修五必背古诗古文有哪些劝学 《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生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五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 〈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忆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ya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fan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亦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