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和谐并存的诗句

1.形容和谐的诗句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追和柳恽》李贺

汀洲白苹草,柳恽乘马归。

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

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

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2.描写“和谐”的诗句有哪些

1.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凤求凰》 两汉:司马相如

2. 几时能够单凤成双、锦鸳作对、鱼水和谐?——【双调】《新水令 春恨 》 元代:刘庭信

3. 人偕老,类鸳鸯匹偶,鸾凤和谐。——《沁园春·柳眼偷金》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4. 我忧未相识,乳养难和谐。——《送淡公》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5. 器古契良觌,韵和谐宿心。——《泗滨得石磬》 年代: 唐 作者: 李勋

6. 内丹成,外丹就,内外相接和谐偶。——《敲爻歌》 年代: 唐 作者: 吕岩

7. 圣人端冕御法座,大乐旅作声和谐。——《和吴冲卿元会》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8. 常闻汉道隆,上下相和谐。——《桐花》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9. 人心龃龉一身病,事体和谐四海春。——《为人吟》 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10. 下有鸳鸯鸟,交颈声和谐。——《唐嘉会妻》 年代: 明 作者: 吴鼎芳

3.体现和谐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可惜了,没找到有和字的

4.描写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诗句

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体现的是渔父与自然的另一种和谐

陶渊明

饮酒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远归。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竹怜新雨后,

山爱夕阳时.

湖上 徐元杰

风日晴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5.描写“和谐”的诗句有哪些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凤求凰》 两汉:司马相如几时能够单凤成双、锦鸳作对、鱼水和谐?——【双调】《新水令 春恨 》 元代:刘庭信人偕老,类鸳鸯匹偶,鸾凤和谐。

——《沁园春·柳眼偷金》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我忧未相识,乳养难和谐。——《送淡公》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器古契良觌,韵和谐宿心。

——《泗滨得石磬》 年代: 唐 作者: 李勋内丹成,外丹就,内外相接和谐偶。——《敲爻歌》 年代: 唐 作者: 吕岩圣人端冕御法座,大乐旅作声和谐。

——《和吴冲卿元会》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常闻汉道隆,上下相和谐。——《桐花》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人心龃龉一身病,事体和谐四海春。

——《为人吟》 年代: 宋 作者: 邵雍下有鸳鸯鸟,交颈声和谐。——《唐嘉会妻》 年代: 明 作者: 吴鼎芳。

6.描写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著名诗句

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写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体现的是渔父与自然的另一种和谐 陶渊明 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湖上 徐元杰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7.表达和谐的诗词

1、社日村居(一作王驾诗)

作者:张演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赏析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古代百姓不但通过作社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以开展娱乐。在社日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集体欢宴,非常热闹。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写道:“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驾《社日》虽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描绘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湖的名字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如此迷人,而村内到处是一片富裕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这个细节描写是极有表现力。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参加社日,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将晚。古代习惯,祭社之处必植树。所谓“故园乔木”,即指社树,它象征乡里,故受人崇拜。其中桑、梓二木即古人常用为社树的树种。此诗的“桑柘”紧扣社日,即此之谓。可见笔无旁鹜。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诗未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像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