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工作和家庭两难的诗句有哪些1. 耕凿勤厥躬,耘锄课妻子。出自吴筠 2. 誓将业田种,终得保妻子。出自张谓 3. 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出自韩愈 4.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 5.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从军行七首·其四》作者:王昌龄 6.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不成死不还。 7.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8.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9.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 10. 推琴置酒恍若失,谁谓子琴能起予。———欧阳修《听平戎操》 2.形容“忠孝难两全”的古诗词有哪些1、《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精卫·万事有不平》 清·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3、《胡无人行》 唐·聂夷中 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腰间悬陆离,大歌胡无行。 不读战国书,不览黄石经。醉卧咸阳楼,梦入受降城。 更愿生羽翼,飞身入青冥。请携天子剑,斫下旄头星。 自然胡无人,虽有无战争。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 4、《三韵三篇》 唐·杜甫 高马勿唾面,长鱼无损鳞。辱马马毛焦,困鱼鱼有神。 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荡荡万斛船,影若扬白虹。起樯必椎牛,挂席集众功。 自非风动天,莫置大水中。 烈士恶多门,小人自同调。名利苟可取,杀身傍权要。 何当官曹清,尔辈堪一笑。 5、《伐柯》 先秦·佚名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3.形容“家庭”的诗句有哪些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田家》宋·范成大 译文:白天去田里辛勤耕种,晚上回来还要织麻布,村里的年轻人各自都得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天真还未懂事的小孩还没学会如何去帮助耕种和织布,但也会在桑树下面学起了种瓜。 2、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宋代:陆游 译文: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 3、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唐代:李白 译文: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 4、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 译文:即将去往河梁,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4.形容家庭的古诗词李清照的词很多就是描写家庭幸福的。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 红梅些子破, 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 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 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 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翦灯花弄。 5.形容一个人要对家庭负责的诗句辛勤奉养十来馀人,上有慈亲下妻子。 “辛勤奉养十馀人,上有慈亲下妻子”出自韩愈《寄卢仝(宪宗元和六年河南令时作)》。意为:辛苦勤劳的养着源家中十多个人,上面有慈祥的母亲,下面有自己的妻子。 扩展资料: 韩愈的困苦童年: 大历三年(768年),韩bai愈出生。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韩愈三岁时,韩仲卿便逝世。他由du兄长韩会抚养成人。 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寡嫂郑zhi氏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这一时期便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 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寄卢仝·宪宗元和六年河南令时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