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国家哪来的家的诗句家国相依为大义,后家先国应前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陆游《病起书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文天祥《扬子江》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屈原《国殇》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岳飞《满江红·写怀》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夜泊水村》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于谦《立春日感怀》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用什么成语来形容 没有国哪来的家国破家亡 guó pò jiā wáng [释义] 国家被分割;家室被毁灭。 [语出] 晋·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凋残。” [正音] 国;不能读作“ɡuǒ”。 [辨形] 破;不能写作“坡”。 [近义] 山河破碎 [反义] 国富民强 国泰民安 天下太平 [用法] 也作“家亡国破”。一般作定语、谓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聂尔的一曲《义勇军进行曲》;激发了人民在~之际;团结奋斗的信心和勇气。 3.有没有爱国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4.有没有描写对国家灭亡或忧国忧民的诗词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出塞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前出塞九首 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做鬼魂.____陆游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____李白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____司马迁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____陆游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_____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杜甫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一作却)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一作固)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一作致此)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 5.有没有爱国情怀的诗句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6.有没有那位高人知道描写"家"的诗词句家,居也。 从宀,豭省声。——《说文》家人内也。 ——《易·杂卦传》上地家七人。——《周礼·小司徒》。 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夙夜浚明有家。 ——《书·皋谟》开国承家。——《易·师》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 ——《诗·周南·桃夭》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引申表示住宅、房屋 [house;residence]平原君家楼临民家。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又如:家堂(正屋中间的堂屋);家所(家居处所);家堂菩萨(家中供奉的佛祖神灵);家第(家宅;私邸);家间(家里;家中)。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 如:连长开会去了不在家;所长在家主持工作家庭,人家 [family]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 ——《墨子·尚同下》家半三军。——《国语·晋语》视吾家所寡有者。 ——《战国策·齐策四》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家绘像祀之。——《明史》又如:养家;持家;安家;家第(对对方家庭的敬称);家数(家族;武艺招数、招式);家庙(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堂);家缘(家业,家产);家私(家产);家赀(家私财产);家计(家业,家产)指夫或妻 [husband or wife]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 ——《左传·桓公十八年》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楚辞·离骚》又如:家婆(家主婆;当家婆);家公(丈夫);家花(喻自己的妻子);家婆(妻子;主妇)家家;每家 [every family]。 如:家户(每家每户,家家户户);家至户到(到每家每户;遍及每家每户)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minister and high official or theirs feu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论语·季氏》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孟子·梁惠王上》又如:家甲(古时卿大夫的私人武装);家主(春秋时对卿大夫的称谓);家老(上古大夫家臣中的长者);家臣(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家邦(本指家和国,亦泛指国家);家国(家与国,亦指国家)娘家 [married woman's maiden home]卿但暂还家。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谢家来贵门。今日还家去。 且暂还家去。学术或艺术流派 [school]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贾谊《过秦论》又如:家数(流派风格;家法传统。多用于诗、文、技艺等);家言邪学(自成一家的偏见。 儒家指儒家以外的学说)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分的人 [a person or family engaged in a certain trade]农家少闲月。——白居易《观刈麦》又如:农家;厂家;渔家;行家;东家;庄家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工作、担任某种职务的人 [expert;specialist in a certain field]地学之家。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又如:政治家;艺术家;专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作家民族 [nation]。如:苗家;侗家;傣家指某一集团或某一方面 [group]。 如: 三家条约家财,财产 [property]皆没其家而迁之蜀。——《史记·吕不韦列传》又如:分家;发家;家破人亡;抄家朝廷 [court]争先入公家。 ——《吕氏春秋·贵卒》。注:“公之朝也。” 又如:汉家(即汉朝);随家(即隋朝);家历(皇朝的历数)都城 [capital]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周礼》。 郑玄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唐·李商隐《隋宫》帝王或太子 [emperor]三家,三皇也。——《后汉书·马融传》注又如:家吏(皇后或太子的官属)某人 [a person]。 如:家伙;家头(一个人叫一家头)古代医书上指患某种病的人 [patient]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家”的古字 [utensil]。 如:家生;家伙点(锣鼓家什的节奏);家器(家庭日常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