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增城的诗句刘禹锡 【经檀道济故垒】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陈陶 【续古二十九首】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 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王昌龄 【相和歌辞·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常建 【塞下曲四首】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李益 【塞下曲】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李益 【统汉峰下(一作过降户至统漠烽)】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武元衡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李涉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 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陆畅 【题悟公禅堂】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 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张祜 【听筝(一作题宋州田大夫家乐丘家筝)】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 刘禹锡 【经檀道济故垒】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陈陶 【续古二十九首】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王昌龄 【相和歌辞·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常建 【塞下曲四首】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李益 【塞下曲】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李益 【统汉峰下(一作过降户至统漠烽)】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武元衡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李涉 【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陆畅 【题悟公禅堂】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张祜 【听筝(一作题宋州田大夫家乐丘家筝)】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赵嘏 【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 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 汪遵 【杞梁墓】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汪遵 【长城】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卢汝弼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褚载 【长城】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焉知万里连云色,不及尧阶三尺高。 贺知章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高适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茫茫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高适 【蓟门行五首】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李益 【登长城(一题作塞下曲)】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刘方平 【横吹曲辞·梅花落】 新岁芳梅树,繁苞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小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卢照邻 【横吹曲辞·紫骝马】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 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李端 【相和歌辞·度关山】 雁塞日初晴,胡关雪复平。 危竿缘广漠,古窦傍长城。拔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 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杨师道 【咏饮马应诏】 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 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苔流染丝络,水洁写雕簪。 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阴。 卢照邻 【紫骝马】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 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卢照邻 【雨雪曲】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徐晶 【阮公体】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 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 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王昌龄 【塞下曲四首】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刘长卿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疲马】 玄黄一疲马,筋力尽胡尘。 骧首北风夕,徘徊鸣向人。谁怜弃置久,却与驽骀亲。 犹恋长城外,青青寒草春。 徐九皋 【关山月】 玉塞抵长城,金徽映高阙。 遥心万馀里,直望三边月。霜静影逾悬,露晞光渐没。 思君不可见,空叹将焉歇。 徐九皋 【送部四镇人往单于别知故】 天下今无事,。 2.含有增城二字的古诗南北朝诗词:更上增城山上一句的诗词内容各是什么 诗句出处 更上增城山的上一句诗词出自南北朝代作者庾信写的《游山诗》,更多庾信的诗词请查看《庾信诗词大全》 诗句解释 好诗句充分运用南北朝代的诗词,突出描写下一句游山诗的诗句形象化,开头和结尾的元素正好结合,受世人的关注和欢欣鼓舞。 上一句开头写法:聊登玄圃殿。更上增城山。不知高几里。低头看世间。唱歌云欲聚。弹琴鹤欲舞。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婉婉藤倒垂。亭亭松直竖。诗歌结尾写法:感受关键之处,尤其上一句更上增城山至深,这就是南北朝诗歌的上一句胜出的庾信经典名言。 诗句内容 聊登玄圃殿。更上增城山。不知高几里。低头看世间。唱歌云欲聚。弹琴鹤欲舞。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婉婉藤倒垂。亭亭松直竖。 3.关于增城的诗歌■增城,花开的声音
这里本来没有城 是西汉皇帝用笔 把番禺的水和博罗的山 圈成一座锦绣城市
山间樵夫的客家山歌 把太阳唱出了山尖尖 梅关古道 八百里飞骑卷起八百里风尘: 皇上有旨!且将挂绿进贡! 知县巡视的锣声 惊起大群夜宿的小鸟
近代的风前脚刚走 广九铁路后脚就来了 她把增城拉往繁荣的明天 地底下的古人哈哈大笑 丰衣足食已经不是虚幻的梦 现代化的马达歌唱着 小康已贴在乡村人家大红的春联上了
诗人幸运地看到,在增城,诗歌不是现代的弃儿 她像荔枝一样在枝头上绽开红红的笑颜 在这个不缺少金钱的时代 我们的精神食粮更需要丰收 这块古老的土地 耕者正把文化的苗儿精心栽种 如果你到小城来,请听听 花开的声音
■何仙姑家庙
名满天下的何仙姑 竟然是增城仙桂村的一名农家女! 她的机遇多么好啊,遇上吕洞宾 把她点化成仙,还很漂亮 当年我在教室里描绘《八仙过海》 她带勾的眼睛 差点把我的魂魄勾走了
她坐在小小的家庙里 那么多不怀好意的香火 会不会把她的花容月貌,薰得 变成灶王爷? 我相信那仅是她的泥胎 她早就把灵魂附在 增城百万美女的身上 柔情像六月丹荔 清甜、迷人,倾倒众生 我偶然吃了一颗 身心上火
■正果寺
一个小小的放牛娃居然成了佛爷 正果寺里有铁板钉钉的记载 贩夫走卒,屠户耕者 喜欢来这里烧上一炷高香 难说有一天自身也会“修成正果”
我不看佛也不烧香 我使劲要看清三尺地底 想找一个当年建庙的南宋人来问一问 他们当年除了吃饭睡觉 是不是也和我一样 喜欢写诗,还爱做梦 情绪像水 大旱之时 偶然有些郁闷
■白水寨
九千九百九十九级石级 组成了上天入云的梯子 我把山峰踩在脚下 采摘了无数不染尘埃的山花 南国天池是山的眼睛 里面有太阳和鱼的亲吻 我不能等待夜晚来临 夜晚寂寞得只剩下悲伤了 月儿和星星是她闪光的泪滴
上了山峰,我的年华猛然步入秋天 我常常莫名其妙地难过 日子和激情容易苍老 有人说白水瀑也老了 她的头发那么雪白 我会告诉你 她永远都不会老 她的头发从来都是那么雪白 如果你青丝如云 请你把握幸福 这是一条喜欢顺水溜走的鱼 4.有关增城市的历史典故增城市,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是广东省设置较早的县之一,建县至今已有 1800 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三,四千年,这里已有人类居住。西汉时期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于人口不断繁衍,建制相应扩大,东汉献帝建安六年(公元 201 年),划番禺、博罗两县部分地区建立增城县。 当时南海郡辖下只有六个县,因增多一县,故名“增城”。据唐《元和郡县志》云:“昆仓山上有阗风、增城,盖取美名也。” 增城有美好地方之意。 1993 年 12 月经**批准撤县设市。 全市总面积 1615平方公里,人口80万。另有华侨港澳同胞 27 万余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 现辖有荔城、增江、新塘、石滩、中新、朱村、派潭、正果、小楼等9 个镇(街),市政府驻地荔城。历史沿革 距今4000多年前,在增城县境内金兰寺村有新石器时代居民点。 据《禹供》记载,上古时全国分为九州,增城地区属扬州。春秋时,增城属百越地。 战国时,增城境内称杨越地。秦始皇33年(前214年)设南海郡,增城属南海郡番禺县。 前汉,增城属南海郡番禺县,后汉始设增城县。据明清两代《增城县志》载:“后汉建安六年(201),析番禺地置增城县”。 自乾隆起,多部县志按语均说:“《后汉书·郡国志》曰:‘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国二,和帝置三,安帝又命属国比领郡者六,又所省县渐复分置。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候国千一百八十’,并不言建安立县之事。 《宋书·州郡志》亦只言:‘增城令,前汉无,后汉有’。与《文献通考》同。 旧志俱言县始建于建安六年,不知何据,俟再考。” 根据“前汉无,后汉有”,《后汉书·郡国志》户口断限于永和五年(104),当时南海郡辖七县已有增城县在内,参与研讨的历史、地理学专家认为:增城建县最迟为后汉永和五年。 晋及南朝宋、齐时,增城属广州南海郡。宋元嘉中析增城绥福河流域及以西地区置绥宁县,梁代又复并入增城县。 梁、陈两朝移东宫郡置于增城。隋开皇九年(589)撤郡改州,增城属广州。 仁寿元年(601)广州改为番州,增城属番州。大业三年(607)改番州为南海郡,隶扬州。 增城属南海郡。唐武德四年(621)改郡为州,增城属广州。 天宝元年(742)广州复改为南海郡,增城属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南海郡复改为广州,增城属广州。 南汉时,广州改称兴王府,增城属之。北宋开宝四年(971)平南汉,恢复广州,增城属广州。 开宝五年东莞县并入增城县,次年回复东莞县建制(见《宋史·地理志》、《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南宋祥兴元年(1278)广州改称翔龙府,增城属之。 元至元十五年(1278)增城属广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广州路改为广州府,增城属广州府。 清代增城仍属广州府。民国元年(1912)裁府,增城属粤海道,后直属广东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增城属东江专区,1954年划入粤中区,1956年改属惠阳专区,1958年与龙门县合并,仍称增城县,先后属广州市、佛山专区,1961年又与龙门分开,属惠阳专区(后改称惠阳地区),1975年划归广州市管辖,1993年12月8日,经**批准,撤销增城县,设立增城市,由广州市代管。文化、名人 增城市有源远流长的古文化。 历史上人民群众的文艺创作丰富多彩,不少仕宦文人,曾留下不朽篇章。唐元和十四年(819),文学家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路经增城时,曾写有《宿增江口示侄孙湘》两首诗,流传至今。 邑人中,北宋进士古成之著有诗集传世。南宋进士、军事家、政治家崔与之以诗词著名,有“粤词之祖”的称誉,著有《菊坡全集》。 宋代进士陈大震于元大德八年(1304)著有《南海志》,其残本为广东现存最早的志书。度宗咸淳七年(1271)进士李肖龙,在百花林石壁题诗,是迄今唯一发现的宋代诗词真迹。 明代进士湛若水是闻名国内外的教育家、理学家、诗人,遗著有《湛甘泉集》30多卷。明代进士胡庭兰,亦以从事教育著名,著有《相江子集》。 清乾隆进士湛祖贵,著有《红荔山房诗稿》。进士赖际熙,著有《荔坨文集》。 建国后,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增建大批文学设施,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城乡文化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至1993年,全市有文化事业单位11个,工作人员214名;增建的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馆、档案馆、影剧院、电视台、游乐园等公共设施建筑面积共39335平方米;文艺作者1000多名;创作现代内容的各种文艺作品1. 5万多篇,发行量905.4万册。增城历史名人有崔与之、湛若水、李肖龙、胡庭兰、伍来成等。 崔与之,增城中新镇坑背村人,官拜右丞相,是南宋著名的拔乱治国能臣、政治家、军事家、是岭南第一个由太学生考上进士的人,史臣称他“与张九龄齐名异代,诚吾广百世师表也”,是“岭南五杰”之一。现留有凤凰山菊坡亭、崔与之古墓、中新坑背连塘古建筑群、崔太师祠古迹。 湛若水,增城新塘人。官历翰林院修编,国子监祭酒,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是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湛若水是广东著名学者江门学派创始人陈白沙的弟子,他提出的“随处体认天理”的哲学思想体系,在我国学术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现留有湛若水、。 5.求十个曾经在增城生活的历史人物增城市有源远流长的古文化。 历史上人民群众的文艺创作丰富多彩,不少仕宦文人,曾留下不朽篇章。唐元和十四年(819),文学家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路经增城时,曾写有《宿增江口示侄孙湘》两首诗,流传至今。 邑人中,北宋进士古成之著有诗集传世。南宋进士、军事家、政治家崔与之以诗词著名,有“粤词之祖”的称誉,著有《菊坡全集》。 宋代进士陈大震于元大德八年(1304)著有《南海志》,其残本为广东现存最早的志书。度宗咸淳七年(1271)进士李肖龙,在百花林石壁题诗,是迄今唯一发现的宋代诗词真迹。 明代进士湛若水是闻名国内外的教育家、理学家、诗人,遗著有《湛甘泉集》30多卷。明代进士胡庭兰,亦以从事教育著名,著有《相江子集》。 清乾隆进士湛祖贵,著有《红荔山房诗稿》。进士赖际熙,著有《荔坨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