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请人揭示的诗句

1.描写自然的诗文中揭示人生哲理的名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 训俭示康)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宋?黄升?鹧鸪天)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

2.你还知道哪些诗句也揭示了某些人生哲理

下面这些句子希望你能喜欢,谢谢!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3.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

原 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思维点拨: 本诗是针对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所作的回赠诗,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

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将前两句的沉郁转而为豪放,这一句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意指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作者在困苦失意中不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

全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文评点”说:“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其后“有关资料”中卞孝萱、卞岐两人对此联的赏析则为:“‘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

对“千帆”和“万木”的理解,我以为卞氏所言更为有理,我们可以联系刘的另外两首诗来看看。 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到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

从朗州回长安后,他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诗云:“紫阳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从表面上看,此诗前两句写看花的盛况,并暗赞桃花之繁荣美好,后两句由物及人,关联到自己的境遇,似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叹。其实骨子里诗人是将千树桃花当作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

他在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的这种轻蔑和讽刺是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

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和他的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和报复,再度被贬。 又过了14年,即大和二年(829),诗人才被召回长安任职。

诗人《再游玄都观》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诗人仍用此法,表面上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和世事难料的感慨,实则仍以桃花比新贵,种桃道士则指当时打击革新运动的当权者。

这些人,经过20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

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再次投以轻蔑的嘲笑。(见沈祖语) 细细品味,“万木”“千帆”“千树桃”的比喻,对象是一致的。

只是在两首“桃”诗中作者多了些轻蔑和嘲笑,而在白乐天这位老朋友面前,诗人则敞开肺腑,多了些愤激和沉郁。当然。

刘禹锡始终是傲岸的、豪放的、坚忍不拔的,这在第四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上可以看出来。 选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刘禹锡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

诚然,“沉舟”“病树”是常有的事。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让我们的心中永远留住这春天的美景,念念向善、念念向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