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温柔敦厚的诗句

1.温柔敦厚诗教也的解释

源远流长话诗教

我们这个系列讲座的总题目是“诗教”,那么,我们就从诗教的历史变迁讲起,把它放到大的历史坐标当中去。

“诗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经解》,《礼记•经解》是汉代人作的。其中有一段假托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是我们可以查到的“诗教”这个概念最早的出处。它原来的意思,是以《诗经》为教材进行教育。《诗经》本名就是一个字:《诗》,到了汉代,把《诗》奉为经典,才有了《诗经》这个名字。周王朝采集编纂《诗》,其中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统治阶层要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子弟。以《诗》为教不是孔子以后才有,应该是从一开始采集编纂《诗》,就同时在进行的,虽然未必那么自觉。那时的《诗》教的对象,是贵族子弟。那么《诗》教的结果怎样呢?就是使他们“温柔敦厚”,这里的“温柔敦厚”,是指当时上层社会人们应有的性格修养,是他们互相之间的相对形象和态度。孔子之前的《诗》教,使得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大夫、大夫与大夫之间,赋诗达意,不违礼节,婉转地陈述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等等。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 。具体情况在《左传》中有很多记载。例如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在秦国避难,出席秦穆公的宴请,“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河水”为逸诗,现在诗经里连名字也没存,顾名思义,可能是河水归于大海,这里以河喻己,以海喻秦,感念秦相助的恩德;“六月”为小雅里的诗,说的是尹吉甫率兵抵抗异族入侵,凯旋归来,接受周天子赏赐,设家宴欢庆,秦穆公赋“六月”是表示对重耳的赏识。在此之前,还有一段小故事:秦穆公把女儿怀嬴许配给重耳为姬妾,有一次怀嬴伺候重耳洗手,洗完了重耳挥手甩干(插一句,那时候洗完手是不擦的,只有祭祀时代表受祭人的男巫,叫作尸的,尸体的尸,洗完才擦手),水珠就甩到怀嬴身上了,怀嬴很生气,说秦晋两国是平等的国家,你怎么能这样轻贱我!吓得重耳赶紧脱去上衣,自己把自己囚禁起来。你看现在宴会上,重耳唱段“河水”,穆公唱段“六月”(当然,都未必是亲自唱,可能类似现在的点歌,让乐工歌妓们演唱),如此对答,非常含蓄得体,又相当贴切诚挚,矛盾化为乌有,本来这个事就是可大可小的吗。而且穆公唱完“六月”,重耳的随从赵衰马上让重耳拜谢穆公,说“您提出辅佐周天子的使命要重耳承担,怎能不拜谢!”后来秦穆公果然派兵送重耳回到晋国作了国君,就是晋文公,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你看,《诗》成了外交的技巧、艺术。可见当时的《诗》教有多么重要。

我再强调一遍,当时的《诗》教对象,仅只是王公贵族;但又不可否认,这至少在一小部分人中,形成了较健全的人格。

2.分析杜甫的《新婚别》,谈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在诗中的体现

温柔敦厚在潜移默化中轻轻揪住中国人的心。杜甫在《新婚别》一诗中,开篇就以自然之物作比,把女子与丈夫的关系作比菟丝附之于蓬麻。于萧瑟之境中显现萧瑟之情。继而又借这萧瑟的环境渲染“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字里行间散发出别样的自怨自艾,把寡妇的怨念絮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读者心生悲怜之情。可是,杜甫转笔道:“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这一下又展现了梁祝一般之同生共死、化蝶永伴之情。这时,我们方才明白原来哀怨源于久久的思念。不禁开始回忆自己身边那些埋怨不就是深深的思念吗?接下来寡妇又勉励道:“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点点滴滴无不从丈夫角度出发,即使牺牲自己,也一定要成全丈夫精忠报国的信念。可爱情终归是人之私情,所以诗人又写道:“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最后一切来于自然,归于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感慨完寡妇的哀怨,我们更多想到的却是战争给人带来的种种不幸,这一本来激烈的矛盾经过如此表达虽然效果一样,但却唯美了很多。与此类似的还有《诗经·邶风·击鼓》其中一句“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千古传唱。通常认为其写的是爱情,殊不知这首诗表达的却是对战争的厌恶。同样,综观全诗没有激烈之词,只书写对佳人的思念,对家乡之牵挂。然而,读者却能在描述思念的美中感受到对战争的厌恶。总之,一切丑恶都从远处观看,并蒙上薄薄的纱幕。温柔敦厚就是做人做事做文一定要从真善美出发,这才是文学——一种美的表达。

人在本质上是追求和平的,人们为了避免战争,彼此放弃一定权利,签订契约成立国家;为了保证契约的执行,组成暴力机关;防止外来者破坏契约,形成军队。可见,很多恶的东西被创造是为了善。另外,经济社会不断束缚着我们,压缩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在这时,如果我们胸怀温柔敦厚,内心有一个美的世界,就能让灵魂得到放松。在文学领域,很多作家不停地在抨击社会,却并没有太多自己的思考。作品中时时充斥着血腥,人性的丑恶和现实的肮脏,这样一种表达魔鬼生活的作品我实在不敢枉称其为文学。文学要温柔敦厚,要展现伊甸园般的生活,指引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发觉人性的美,指引人类的灵魂在这个世界里得到解放,并在现实生活里追求光辉的世界,来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就像《瓦尔登湖》里的梭罗,他一人怀揣孤独、思考、无欲来到了渺无人烟的森林,难道他真的是想以此来告诉大家人是真的不需要物质的吗?当然不,他就是想剔除杂质,来把真善美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以此来告诉人们,人们需要的是什么?是真善美,是大自然一样的胸怀,只有它能解放灵魂。而梭罗在文中引用了众多儒家经典名言,这些名言的核心就是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我们需要一个博大的情怀去装载它。无论怎样,像上帝一样爱人。胸怀大爱,爱每一个朋友,爱每一个亲人,宽恕每一个仇人。冰心在寻求救国之路时,希望以爱救国。《繁星》《两个家庭》在诉说五四新女性时,谆谆教导女性不要忘记传统道德,在解放自己时不能忘记对家的爱与眷恋。我们还要有一颗真挚的心,去崇敬大自然,去爱这自然之母。哲学再伟大也没有自然所蕴含的力量伟大,思想再深邃也没有宇宙博大。然而,自然、宇宙又恰恰是最能启迪人类智慧的。做到温柔敦厚的确不复杂。只要我们怀着信念,执着地追求爱,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3.表达文雅的古典诗句有哪些

1、《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临江仙·寒柳》

清代: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4、《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5、《如梦令·春景》

宋代: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4.描写人物文雅的诗句有哪些

温文尔雅、温柔敦厚、斯斯文文、温文儒雅、文质彬彬。

1、温文尔雅

拼音:[ wēn wén ěr yǎ ]

释义: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2、温柔敦厚

拼音:[ wēn róu dūn hòu ]

释义: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出处:《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3、斯斯文文

拼音:[ sī sī wén wén ]

释义:形容举目文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惯了,乍见了你这破落户,还被人笑话死了呢。”

4、温文儒雅

拼音:[ wēn wén rú yǎ ]

释义: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5、文质彬彬

拼音:[ wén zhì bīn bīn ]

释义: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