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女子能歌善舞的成语描述女子能歌善舞的成语 能歌善舞 擅长歌舞。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不论才人、美人、嫔妃、彩女,或有色有才,能歌善舞,稍有一技可见者,许报名到显仁宫自献。” 舞裙歌扇 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同“舞衫歌扇”。 舞衫歌扇 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出处:南朝陈·徐陵《杂曲》:“舞衫回袖胜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 2.描写歌舞的诗句1、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出自宋代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译文: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 2、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出自元代:白朴《驻马听·舞》 译文:凤凰形发髻盘成空花,袅娜腰肢温润轻柔。转移变换莲步,像汉宫赵飞燕那般美艳风流。鼋鼓疾响演奏《梁州》舞曲,随舞曲翻飞绣着鹧鸪的春罗衣袖。送上锦缎缠头,情郎哥错认成风前的春柳。 3、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千回赴节填词处,娇眼如波入鬓流。——出自:唐·李太玄《玉女舞霓裳》。 译文:女子的舞姿随风散开又收起婀娜身影翩翩起舞,歌声如乐器一样铿锵有力既富有韵律又十分悠扬。曾经千次赴《霓裳羽衣曲》所著之处约会,她翩翩起舞以目传情,发鬓之间的那对娇眼,如水波一样清澈让人神魂颠倒。 4、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 唐代 岑参 译文:美人起舞好似莲花旋转,世上之人想必从未看见。高堂之上铺满红色地毯,翩翩起舞有若天上人间。 5、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唐代杜甫的《赠花卿》 译文: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能得几回闻? 3.类似于能歌善舞的四字词语1、能说会道 读音:[néng shuō huì dào] 释义:指善于用言辞表达,很会说话。 出 处:元.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例句:他能说会道,深受领导信任。 2、能言善辩 读音:[néng yán shàn biàn] 释义:很会说话,善于辩论。 出 处:元·无名氏《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例句:能言善辩是职场精英的必备能力。 3、能征善战 读音:[néng zhēng guàn zhàn] 释义: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例句:战士们个个都能征善战。 4、文武双全 读音:[wén wǔ shuāng quán] 释义: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出 处:《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例句:我们的校外辅导员是位文武双全的警官。 5、多才多艺 读音:[duō cái duō yì] 释义: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 处:《尚书 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例句: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子,唱歌、跳舞样样精通。 拓展资料: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语 4.写一段话,用五个词:能歌善舞、行善积德、身无分文、不一而足、小美是艺校的高材生,她冰雪聪明,能歌善舞,而且很热心,用她得话来说,上天赐予我生命,我就应该积德行善,回报社会。 一天,小美路遇乞讨者,乞讨者是个小女孩,她跪在大街上,身前铺着一张“乞求救命钱”。小美停住了脚步,询问了详细的情况,原来小女孩与父亲相依为命,可父亲得了重病,父亲已经身无分文,没办法动手术,于是她决定在街上乞讨,她在街上已经跪了3个钟头,可几乎毫无守护。 小美看着手里仅有的十几块,于是想到了用她得舞姿来帮助小女孩。 小美尽情地,随心所欲得跳着美丽的舞蹈,不一会儿路人不足而已,大家了解了情况,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了小女孩。 不好意思。 文字是在有点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