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 山坡羊山坡羊 曲牌名。北曲中吕宫、南曲商调,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用,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所载,南曲大抵是七、七、七、八、三、五、七、八、二、五、二、五(十二句)。北曲较简单。常用作小令,或用在套曲中。在冰火岛上,殷素素曾对张翠山唱了一曲《山坡羊》:“他与咱,咱与他,两下里多牵挂。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就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那杵来舂,锯来解,把磨来的换,放在油锅里去炸。唉呀由他!只见那活人受罪,哪曾见过死鬼带枷?唉呀由他!火烧眉毛,且顾眼下。火烧眉毛,且顾眼下。”(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山坡羊·道情 〔中吕〕山坡羊·道情 宋方壶[元]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 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 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 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奢侈,现在在哪里? 只看见了萧疏的草,水萦纡,到现在遗留的仇恨象烟雾一样。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里头土;输了的,都变成了土。 还有: 赵善庆 中吕·山坡羊 燕子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一],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二],春风堂上寻王谢[三],巷陌乌衣夕照斜[四]。兴,多见些;亡,都尽说[五]。 长安怀古 骊山横岫[六],渭水环秀[七],山河百二还如旧[八]。狐兔悲[九],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2.山坡羊古诗词求所有以山坡羊为词牌名的词,越多越好,谢谢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中吕·山坡羊 燕子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长安怀古 骊山横岫,渭水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山坡羊·自叹 曾瑞 南山空灿,白石空烂①,星移物换愁无限②。 隔重关,困尘寰③,几番肩锁空长叹,百事不成羞又赧④。 闲,一梦残;干,两鬓斑⑤。 3.求几个词牌叫“山坡羊”的词,俺写一个排第2的呵呵,“山坡羊”是元曲的曲牌名。 你要求“词牌”可就没了。下面是元散曲家张养浩的几首“山坡羊”曲子,供你参考。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 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张养浩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 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4.山坡羊 潼关怀古 的诗词[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①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②。 望西都③,意踌蹰④,伤心秦汉经行处⑤,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解】 ①潼关: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 ②山河表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楚之战前,子犯劝晋文公决战,说即使打了败仗,晋国“山河表里,必无害也。”这里用此成语,说潼关形势异常险要。 ③西都:长安。 ④意踌蹰:心里犹豫不定。 ⑤伤心秦汉经行处:伤心的是一路上经过秦汉的历史遗迹。 ⑥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万间宫室都变成了废墟。 【评析】 《山坡羊》是一首怀古小令,抒发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起笔一“聚”一“怒”两字,不但写尽了潼关地势的险峻,而且在“聚”和“怒”的动态意象中,暗含着一幅千军聚集、万马怒吼的朝代争斗的历史画卷。因此开头三句可视为一种历史“空间”的制造和历史“意象”的再现。于是“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意踌躇”,陷入历史的沉湎之中。群雄逐鹿,朝代迭替,霸秦强汉,转眼焦土。接下来笔峰一转:“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给全文定下了基调,说出了作者要说的话。结句斩截有力。 诗人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扔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潼关,雄伟险要的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啊! 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字,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簇簇富丽堂皇的宫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龙争虎半,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西望长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诗人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他最屿的是历代人民。无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人民的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地域远近数百里,时间上下千余年,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