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成功曾用什么对联赞颂他的丰功伟业开辟荆榛 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 一代英雄 1962年,郭沫若先生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一百周年,特为厦门郑成功纪念馆题书了这副对联。他在该联上下联中, 均有一句是取于郑成功自书的<<;复台诗>>;句,郑成功的这首诗云:“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夷苦关间 不忍离。”以赞扬郑成功为国自豪的精神。 四镇多二心 两岛屯师 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 一隅坑志 方知海外有孤臣 赐国姓 家破君亡 永矢孤忠 创基业在山穷水尽 复父书 词严义正 千秋大节 享俎豆于舜日尧天 2.称赞郑成功的诗句郑成功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石井人,出身于官商家庭. 1624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市千里浜.在日本渡过七个春秋,1630年间随从其叔芝燕等回国,住安平(晋江市安海镇)郑府.郑成功自幼聪明敏捷,八岁能通读四书五经,十岁能写入股文,文章过人,词藻华丽典雅,十一,二岁,兼习春秋左传,孙吴兵法,并能舞剑学射.十五岁的禀生,二十一岁攻入南京国子监太学,气字轩昂,才华横溢,获得师长称赞:"此人英雄,非人所得比." 340年前的今天,侵占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向郑成功投降,宝岛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人物:"复台开台"第一人.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父为郑芝龙.后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字明俨,国内外都尊称他为"国姓爷".由于时代与形势的要求,郑成功先是担负起反清复明的使命,后来又顺应历史潮流,率军驱逐 作案荷兰侵略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这体现了当时中华各族人民的利益.郑成功是第一个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第一个打败西方殖民者的东方人. 民族英雄郑成功 "代代传" 高尚的情操,精湛的技术,坚强的意志,塑造了白衣天使美好的形象,铸就了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伟大"抗非精神". 3.郭沫若曾攥写一副对联,赞颂郑成功的历史成绩,这幅对联是什么郭沫若题厦门郑成功纪念馆联 开辟荆榛 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 一代英雄 1.开辟荆榛:指开发台湾,因为在郑成功到达台湾之前,台湾的经济状况较为原始落后,郑成 功治理台湾时期,大力发展农业和对外贸易。 2.千秋功业:指贡献巨大,恩泽惠及后代,且时间很长。 3.驱逐荷虏:指打败了荷兰殖民者,荷兰占据台湾38年,郑家军一举收复。“荷虏”是对荷 兰殖民者的蔑称. 4.一代英雄:“英雄”在这儿指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 人。“一代英雄”:影响一个时代,名扬后世的英雄。 5.上下联对仗工稳、平仄合律,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6.郭沫若题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对联图片: 4.郑成功的复台诗郑成功的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 复台诗的背景:复台诗是郑成功1662年收复台湾写下的七言绝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荷兰人入侵台湾 强占38年之久.郑成功北伐抗清失败后退守福建 於1661年率领将士二万五千人 从金门出发经过近一年之久的艰苦激战 终於驱逐了荷兰人 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复台〉诗便是这一历史记录 复台诗的解析:诗的首句「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刻复先基」「开辟荆榛」言其征途艰难「十年」言其斗争之艰巨而长久 同时这里的十年也可视为实指 不禁使人想起1652年台湾人民反抗荷兰的战争惨遭血腥镇压的情景这两句诗既概括了复台艰巨的斗争历程 又抒发了诗人赶走荷夷 恢复台湾的义不容辞和不畏强暴战胜外敌的豪情浩气. 诗的三四句诗人以田横自比 表明了他抗清复明至死不渝的志向和对台湾宝岛的一片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