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在2020国考面试中可以使用吗1.面试中使用古诗词的作用。 (1)点亮考场,吸引考官。我国是诗歌的国度。灿若星辰,妙笔天成的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恰当巧妙的运用古诗词能够使自己的论述充满文化底蕴,侧面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达到令考官眼前一亮的效果。(2)更精炼表达观点,更强烈的抒发感情。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形式,在有限的字句中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哲理。所以借由古诗词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丰富的感情,契合面试考场的要求。例如借由“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就可以深刻明确的表达出自己对清廉的理解和坚守。 2.面试中古诗词使用的常见误区。 (1)用法不正确,文不对题。古诗词虽好,但是也要用在正确的地方。有时候在考场上,有些考生可能由于紧张或者本身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准确等原因,导致使用错误。这样的话就可能出现反效果。 (2)用的太老套,招人质疑。这个是最常见的问题。一提到为民服务,就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提到诚信,就是“人无信不立”等等。倒不是说这些诗词用的不对,而是使用的人太多了,会让人觉得很老套,考官可能会觉得考生缺乏自己的思考。 (3)用的太频繁,招人反感。有些考生在了解到古诗词的好处之后,就会频繁使用,恨不得全篇都用。正所谓过犹不及,用得太多,就会显得论述空洞,为用而用,有炫技之嫌,也会招致考官反感。 3.古诗词的正确使用方法。 (1)了解含义,保证准确。考生在考场上使用古诗词,一定要确保使用恰当。这就要求考生对自己使用的诗词有十足的把握,能精准的理解其意思。比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的核心意思就是要有推己及人之心,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要忘记别人家的小孩,在赡养孝敬自己的老人时,不要忘记别人家的老人。这句话一般是教育大家要孝敬老人。准确的理解其意思,才能用在正确的地方。 (2)多多积累,保证新颖。要想在考场上有令考官耳目一新的效果,最好能使用比较新颖的、大家不常用的诗词。比如,关于诚信的古诗词,“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再比如关于廉洁的古诗词,“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国以家为基,家以廉为贵”等等,这些会相对比较新颖,使用的效果会更好。 (3)当用则用,不要炫技。古诗词的使用要有限度,不要全篇都充斥着各种古诗词,这样的话自己论述中一些重要的东西会被淹没,也会让考官觉得有些空洞。一定是当用则用。 最后要再说明的一点是,不管古诗词怎么用,用到哪里,都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要注重积累,否则一切都是无根之木。而积累重在平时。所以提早准备,多多背诵,才能应用自如,为面试增色。 2.参加公务员考试必知的诗词名句 你都会吗“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含义:我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水流潺潺,经久不息,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同样的道理,如果想使国家安定,统治稳固,就必须积聚道德和仁义,缓和与百姓间的矛盾。 申论的写作可以引用古诗句,并且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内容的出处也要运用引号进行标注。关键在于在引用古诗句的时候,一定要将其与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另外建议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多看人民日报等,关注时政,多看时评、《半月谈》《求是》等杂志的文章,掌握时政热点。此外,还应加强对国家发展理念(如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国家行政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等)的学习,以便灵活运用于申论文章的写作中,为文章增光添色。 第二,勤写勤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周计划,规定自己一周内做多少练习,每次做完,要注意总结,然后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重点复习。在此,建议你能够上中政申论在线评测系统进行申论的练习,让专业老师为你批改作指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多看政府公文与优秀范文,借鉴学习。申论写作可从模仿开始,然后再再模仿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元素,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第四,加重对应用文写作的练习。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对应用文的考察越来越多,应引起高度重视。 第五,注意答题技巧。可到当地公务员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等处查找,那上面有许多申论学习经验文章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己做练习的过程中应自己总结答题技巧,经验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3.公务员面试公务员面试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考查! 你的担心问题肯定会对你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我想也不必太过担心。 给你进行一次现身说法吧!我是北方人(陕北),地方口音极重,自认为这口音犹如胎记,无论我如何改变都是一口家乡味十足的“普通话”!我在四川读到大学,大四时有机会参加了四川省的公务员考试,很顺利的通过了笔试,进入面试后我与你担心的问题一样。但是,我没有害怕!我是这样做的:一,自信!(用你的自信来转移考官的注意力,很凑效的)二,补强其他方面(用你的其他长处来弥补普通话的不足,我想你的回答头头是道、有理有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我想只要你在普通话方面不存在交流为题,考官都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分数的);三,把自己普通话中特别明显的地方加以改正(其实,公务员面试就短短的十来分钟,我想我们一般人装十来分钟的样子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吧)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我想普通话不好,应该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你尽量做到完美且不是更好! 祝你成功! 4.公务员面试的三大禁忌是什么}面试禁忌一:姗姗来迟,准备不足 迟到是公务员面试中的大忌。大部分的考生都能够做到准时到场,但仍然会有一些考生因为突发情况或是这样那样的原因姗姗来迟。名师在这里提醒广大考生,迟到在面试中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考官不但会认为应试者没有时间观念和责任感,更会觉得考生对这此机会没有太多的诚意,印象分自然大减。守时不但是现代社交礼仪的准则,更是公务员面试时必须做到的事。 因此,一般情况下,考生应提前半小时左右到达考场,熟悉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准备。考试前一天,必须了解行车路线和交通状况,最大限度地避免在路上发生延误。 另外,无论你报考的是什么职位,也无论你学历有多高、资历有多么丰富,当主考官问到与职位相关的问题时,发现考生对报考的职位知之甚少,甚至连最基本的问题也回答不好时,印象分自然也会大打折扣。主考官不但会觉得应试者准备不足,甚至会认为他们根本无志于在这方面发展。所以,面试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你所报考的职位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工作流程,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面试禁忌二:引经据典,夸夸其谈 “引经据典”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是一个“褒义”的词语。虽然“引经据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人的一种语言能力,说明所引用的这些“典故”是引用者知道的,见过的。即便是生搬硬套,也比那些腹中空空的面试者要强。但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适合“引经据典”。在公务员面试中就不太适合这样做。 首先,引用的典故多见于文学作品、诗词歌赋,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能够说明一个人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却不是衡量一个人表达水平以及工作能力的标准。因此,过多地使用文学典故,不但会削弱考生对于事件、问题的陈述和分析,甚至会给考官造成虚有其表、纸上谈兵的印象。 其次,名师发现有个别面试的考生,特别喜欢在公务员面试时引用典故,却少有人能像“文学大师”那样在收放自如,很容易使考官产生刻意或做作的感觉,反而无法得到好的成绩。 名师建议考生,在公务员考试面试中,提倡使用朴质、谦虚的语言,需要举例说明的时候,稍作修饰、直接陈述即可。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公务员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考试选拔的未来的公务员,自然需要脚踏实地、虚心学习的年轻人。语言上辞藻华丽、夸夸其谈,只能说明这个人浮躁虚荣,缺乏服务基层、踏实上进的性格特点,自然也就很难赢得考官的赏识。 面试禁忌三:缺乏自信,底气不足 参加面试,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出信心,公务员面试更是如此。一个人有自信的人,能够具有由内而外的气度,常常表现为行为举止的从容、稳重;谈吐仪态的大方得体,这些恰恰就是一名优秀的公务员所应该具备的,考试要选拔的也正是这样的人才。 因此,公务员考试中,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往往是成功的关键。但专家在以往的辅导中发现,很多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有自信心的人,但一到了考场就变得莫名的紧张。究其原因,还是对一次考试的期望过高,没有以平常心来对待,得失心过胜造成的。在这种心理驱动下,考生往往容易表现出:说话吞吞吐吐;表情很不自然;往往伴有表情、手势、姿态上的小动作,用小动作来掩饰自己内心不安的胆怯表现。也有人会表现为:刻意追求仪表,过多地关注外在形象。有的人甚至装扮过多,浓妆艳抹,给考官造成更恶劣的印象。 另外,谈话时经常打断对方,想通过插话来壮胆,也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缺乏信心的表现很多,其总的特征就是瞻前顾后,缩手缩脚,小心翼翼,顾虑重重。专家认为,在公务员考试面试中,除了具备一些基本素质之外,成功往往来源于自信。心理坦然,态度自然,说话实事求是,才有可能正常发挥自己真是的学识和能力水平,甚至超常发挥,最终取得面试的成功。 5.求一些公务员面试时的经典面试题公务员考试经典面试真题与详解 1。 问:假如你是新上任的副镇长,根据镇政府的决议给下属安排工作,在会上同时有几个下属提出理由不能执行,使你很难堪你该怎么办? 【回答要点】:正确的做法是虚心听取群众的不同意见,认真调查和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如所提问题确实有道理,可暂不实行,切忌强调面子,一时冲动,一棍子打死,这是正确对待群众意见的大问题。 2。作为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你碰到上级的某一批示精神与本地实际情况不一致、发生矛盾时,你将如何处理? 【回答要点】:考生思考准备时可明确三点:一是对上级批示精神要认真学习研究,领会实质,把好政策关;二是树立全局观念,部署工作,服从大局,立足于同**保持一致,做到令行禁止;三是如发现上级批示中确有不符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的问题,可向上级领导机关提出改进建议和实施意见。 3。作为副职,在和主要领导研究问题时,你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提出后却不被采纳,面对这种情况,你如何处理? 【回答要点】:考生在思考时,应明确以下思路:一要处以公心,冷静对待;二要再全面分析自己意见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三是如确认自己的意见切实可行,则可以向主要领导进一步反映陈述;四是经过反映陈述,仍得不到赞同和支持,可保留意见,若属重大问题可向上级反映。 回答时,一步一步,将自己的观点逐层展开,使之环环相扣,从而增加答问陈述的逻辑性。 4。 当前对有些单位实施的“末位淘汰制”,有不同争议,你怎么看待这种用人措施? 【回答要点】:客观的答案应该是:“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向竞争机制发展的过渡性措施,可以试行;但要因情况而异,不能一刀切。 再说“末位淘汰制”也不完全等同于竞争机制。 对于规模大、人数较多的单位最初实行,然后实施竞争机制,未尝不可。如果规模小、人数少的单位,效果就不一定好,因为也确有些单位人数不多,几乎所有人员都很努力,成绩都不错,甚至难分上下,如果实行就会造成人心惶惶、人际关系紧张的不利局面。 5。你认为怎样的环境适合你?怎样的工作适合你?(你为何要报考这个职位?你的择业观?) 【回答要点】:(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期望,这个期望值:首先是和自身的爱好和兴趣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一名公务员是我从小的梦想。其次要看这个职位能不能发挥自家的优势和专业知识,我觉得在这个专业对口职位上能充分发挥我在管理上的长处。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往往进步意味着向上发展,取得一个更重要的角色。(3)希望工作能与自己期望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6。如果在行政执法时有亲戚朋友向你求情怎么办? 【回答要点】:对待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处理前和处理后两个方面来看问题。 第一、处理这种情况的时候,要看这位亲戚做的事情错误严不严重,如果非常严重那么只有大义灭亲,依法处理。如果错误的性质不是很严重就可以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因为很多时候对方也是无心之失,他的心里也很惭愧,如果从严处理的话倒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这时可以接受他的请求从轻处罚,但是罚款是必须上交的,只不过是我掏钱包罢了。 第二是针对这件事情的反思,如何让这种情况在以后的执法活动中不再发生?我觉得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在亲戚朋友中建立一个公正严明的形象,让他们觉得你是一座推不倒的长城,遇到这种事情就不会来找你;二是在平时与亲戚朋友的交往中刻意向他们灌输知法守法的思想,不去犯法。 7。你有一个很好的工作设想,你经过实际调查认为这个设想既科学又可行,但你的领导和同事们很固执,你采取什么办法说服他们与你合作? 【回答要点】:第一、如果产生这种情况我会感到很遗憾,但要一片公心,不能心存怨恨觉得领导和同事不同意你的方案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第二、认真查找自己方案的可行性,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不但会出现自己意料中的效果而且不会出现不良的后果。第三、和领导和同事们进行沟通,问清楚是什么原因不同意你的方案,并虚心听取他们对你方案的意见,很多时候由于阅历不足等原因,方案并没有可行性。 第四、如果方案没有问题,那么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说服工作,统一思想。 如果是涉及到荣誉的问题,可以将你的想法公开当做大家集体讨论的结晶。 8。有人拿着上级领导签名的条子来推销《领导艺术全书》,你怎么办? 【回答要点】:首先要承认这种情况是有的,当前正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这是一种不正之风,我相信我们的领导是不会这样做的。 其次往往签名的这位领导和本部门之间是有比较广泛的业务联系的,如果直接拒绝他往往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买的话又不符合政策,应请示科室负责人如何处理。我觉得可以介绍他去办公室,有办公室全权代理。 最后如果实在赶不走他的话,那就自己掏钱买一本,往往他会不好意思不走的。 9。 你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什么看法? 【回答要点】:首先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个成语的本意。他的本意好像是讲佛家对修行者的告诫,致修行到一定的境界后就会有魔障出来干扰修行者的修行。 比喻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仍然可能前功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