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仔细分析表格,抓住其实质,依据课本内容组织答案.表格体现了大多数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阅读或学生古典诗词较少,但是明确培养古典诗词的重要性,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以此作答即可.(2)《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教育节目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形式,有助于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缓解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了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据此解答即可.(3)本题考查了如何推动传统文化走进我们今天的生活,注意要从国家和公民两个角度解答.如国家要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严格审核文化类节目的质量,推动课程改革,加大中小学教材中古典诗词的比重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形成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财富,我们应当热爱和珍惜.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题中之义.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既要去其糟粕,更要取其精华,使其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推动力量.以此作答即可.故答案为:(1)反映了大多数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阅读或学生古典诗词较少;但是更多的人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古典诗词难普及原因方方面面.(每点(2分),回答任意两点给(4分)(2)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增强.(任意点给2分)(3)国家:国家严格审核文化类节目的质量,重视其社会价值导向;在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做到创新与发展;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做好宣传,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推动课程改革,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加大中小学教材中古典诗词的比重等.(每点(1分),任意两点2分)青少年: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做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等.(每点(1分),任意两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我国古诗词源远流长,诗歌是汉族文学中最早成形的文学体裁,发展也最为充分。现存的上古歌谣,已生动地反映了汉族先民的生活情况和内心祈愿,简短、生动的形式,也已表现出中国民族语言的力量。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古代诗歌多是文人墨客,通过诗歌写作吟唱表现心中的思绪。 历史演变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汉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唐宋的近体诗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后期发展 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小说等其他形式。 发展顺序: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国际影响编辑 汉诗,字面上的意思是汉语的诗歌。但这个概念主要是在汉语世界之外使用。中国的一些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因为使用汉字作为书写文字,自然也深受汉语诗歌的影响。随着佛教禅宗在这些国家的流传,汉诗成了禅宗文学的最重要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