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论诗三十首古诗词网

1.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原文

(丁丑岁三乡作) (金)元好问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钟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柳子厚,晋之谢灵运;陶渊明,唐之白乐天。)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陆芜而潘净,语见《世说》)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石武〗〖石夫〗。 (事见元稹《子美墓志》)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

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镬”换三点水)音。

(水乐,次山事。又其《〖矣欠〗乃曲》云:“停桡静听 曲中意,好似云山韶□音”)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 (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

稚子 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

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礻右〗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2.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原文

第一首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注释: 汉谣,指汉乐府民歌。

魏什,指建安诗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第二首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第三首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注释: 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建安七子及其他文人环绕,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是建安文学的中心。

第四首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第五首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第六首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第七首 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第八首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第九首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注释: 费览观:费,费力。览观,阅读 难:(读第四声),祸害 第十首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注释: 特,只是。

少陵,天宝中,杜甫客居长安近十年,住杜陵(汉宣帝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 微之,元稹字。

第十一首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第十二首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第十三首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第十四首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第十五首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第十六首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第十七首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征,自是云山韶頀音。 第十八首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注释: 潮阳,今广东潮州。

第十九首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第二十首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第二十一首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注释: 窘步相仍:窘步,迈步迫促。

相仍,相沿袭。这里指以诗唱和酬答时次韵诗受到别人诗韵脚的束缚,不能自由表抒己意。

古人有用诗歌相互酬答唱和的传统。起初,和诗时只要和意即可,和诗的体式、韵脚都不用顾虑。

但是后来,却发展为和诗必须用所和之诗的韵,这称为和韵。和韵有同韵与次韵之分,同韵,是韵同而前后次序不同;次韵,是韵同且前后次序也相同。

这种方法源于元白,皮日修、陆龟蒙也这样写,到了宋代苏轼、黄庭坚后,和韵次韵盛行,成为诗的一种体式。 第二十二首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第二十三首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注释: 根据理解,第二句“俳优”应为“俳谐”。

曲学,乡曲简陋的学问。虚荒,虚假荒谬。

小说,无足轻重之说。欺,欺人骗世。

第二十四首 “有情芍药含晚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第二十五首 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第二十六首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第二十七首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第二十八首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第二十九首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第三十首 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注: 这首诗是《论诗三十首》的最后一首,也是结束语。

他自谦自己象蚍蜉撼树一样不自量力,只是书生一时技痒爱议论罢了。元好问在这组诗中基本按时间顺序评论了自汉魏到宋代的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诗歌流派,针砭时弊,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3.《论诗三十首是元代作者元好问的作品我现在需要这论诗三十首》每

《论诗三十首》绝句之析释《论诗三十首》绝句是元好问最有系统之论诗著作,自注:「丁丑岁三乡作。

」据清 施国祈《元遗山全集年谱》及清翁方纲《石洲诗话》所载,是在金宣宗兴定元年(西元一二一七年)作。按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七云:金宣宗兴定元年丁丑,先生年二十八岁。

自贞佑三年乙亥,蒙古兵入金燕都,四年丙子,先生自秀容避乱河南,至是岁寓居三乡,在其登第之前四年。(注十六)。

因此为青年时期之作品。以绝句形式论诗,自来都推杜甫《戏为六绝句》为嚆矢,其后李义山《漫成五章》、苏东坡《次韵孔毅父》、戴复古(石屏)《论诗七绝十首》、韩驹、吴可的《学诗诗》都是著名的论诗绝句。

元好问之后,当推清代王士祯(渔洋)《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袁枚《仿元遗山论诗三十八首》比较富於文学价值和理论意义(注十七)。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承继了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的诗学观点,以彰显「正体」为经,以评论历代诗人为纬,交织成篇。

全诗涉及的时代自汉开始,历经魏、晋、刘宋、北魏、齐、梁、唐、宋八个朝代,涉论之作家,始於曹植,终於南宋陈师道(后山)。正面讨论其诗者二十五人,分别是曹植、刘桢、张华、阮籍、刘琨、陶潜、谢灵运、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卢仝、孟郊、李商隐、温庭筠、欧阳修、梅圣俞、苏轼、黄庭坚、秦观、陈师道(无己、后山)。

附论其诗者一人,是王安石。附论其论诗意见者一人,是元稹。

借其文以论其诗者两人,是潘岳、陆机。借其言论以论诗者二人,分别是元结、陆龟蒙。

借其所论之诗句以论诗者两人,分别是王敦、斛律金。借其人品以论诗者一人,是华歆。

总共涉及三十四人。全诗对这批作家采取分论、合论、或互见之体例来论述。

而且针对他们在诗歌发展史上的份量高低而有轻重祥略之别(注十八)。虽然元好问在行文之间并未严格遵守时时代之秩序,整体看来,还是完整表现了古代诗歌发展览轮廓。

以下即逐首试为析释: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之一)按前半两句谓:自汉魏迄今,诗体繁多,究竟谁是正体,谁是伪体,始终无人细加评论。后半二句谓:不知谁为凿通山川之巨手,能暂时判分诗坛之清浊。

这是全诗之总起,以下所论,正为疏凿之内容。由诗意看来,元好问不但以「诗中疏凿手」自任,而且表明全诗之目的在彰显诗之正体,别裁诗之伪体。

诗之正体,渊源甚远,就中国之诗歌源流言,《诗经》当为一切正体之源头。而元好问所论,则自汉、魏起。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之二)按《诗品》序尝谓:「曹刘殆文章之圣。 」这是元好问论诗由曹植、刘桢起的原因。

《诗品》论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论刘桢:「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故本诗前半两句谓曹植、刘桢坐啸诗坛,虎虎生风,四海之内众多俊才,竟无人能与相敌。后半两句谓:西晋永嘉时期,担任并州刺史的刘琨(越石),犹有汉魏风骨,可惜生之太晚,未能并列建安诗坛,和曹刘一起横槊赋诗。

刘琨诗「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不但同为北人,其诗风且与元好问十分接近,因此得到元好问之推崇,可知他论诗以气骨为宗旨,赏识雄伟刚健之诗风。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之三)本诗元好问〈自注〉曰:「锺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可知是借《诗品》之论见出发。

在元好问观念中,晋初之诗格高出齐、梁。故前半两句认为:建安诗坛之流风馀韵,在晋朝仍留存甚多,以王敦为例即可概见晋人之壮怀。

据《晋书 王敦传》所载,王敦酒后好以如意敲击唾壶为节,吟咏曹操之乐府,往往击缺壶口。后半两句谓:张华之诗,往往巧用文字,托兴不高,似乎缺乏风云之气。

然而,持其诗与晚唐时温庭筠、李商隐言情之作相比,又将为之奈何 虽然本诗为张华开脱,其实仍旧主张作诗不宜「风云气少,儿女情多。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之四)本诗元好问〈自注〉曰:「柳子厚,唐之谢灵运;陶渊明,晋之白乐天。

」在〈继愚轩和党承旨诗〉末章云:「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 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天然对雕饰,真赝殊相悬。」可知元氏激赏陶渊明。

萧统〈陶集序〉谓渊明:「语事理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锺嵘《诗品》谓陶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苏轼谓:「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故元好问指出陶诗谓诗语自然却万古常新,繁华落尽而显现真淳。

陶渊明之胸怀朗若白日,俨然羲皇上人。渊明的诗风如此真淳自然,虽生於晋朝,无伤其为淑世之人。

本诗意在表彰陶诗之自然真淳,显示元好问以「气骨」为正体之外,亦以「天然」为正体。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 「出门一笑大江横」。 (之五)按《诗品》谓阮籍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宋 严羽《沧浪诗话》:「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气骨。」本诗前半则。

4.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原文内容是什么

1、《论诗三十首·其四》金·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2、《论诗三十首·其十》金·元好问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3、《论诗三十首·十二》金·元好问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4、《论诗三十首·十八》金·元好问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5、《论诗三十首·二十四》金·元好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5.论诗三十首(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2.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4.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扬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不尽的哀愁滴碎金砌雨,敲碎玉壶冰。听,尽是断肠声5.人老多健忘,惟不忘相思!6.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寄李儋元锡》7.近来折枝苦,应为离别多。《送别》8.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芙蓉楼送辛渐》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1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6.论诗 古诗原文

你这实在太大了,论诗写的人很多,你是初中生么,如果是,想必问的是赵翼的吧。

赵翼的《论诗》对吗见下: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他还写了其他四首,一并发给你,见下: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如果是元好问的就不发了,他写了30首,你给多少分给你打字啊。

7.论诗三十首》体现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一、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通过评论汉魏诗人作品来明辨清浊,故其论诗绝句,按时间顺序分论魏晋南北朝、唐、宋三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树立学习榜样而贬斥伪体的基调。

二、他颂扬建安风骨,标举曹植、刘桢的慷慨和阮籍的豪放,又强调诗歌创作要出自天然、质朴和有英雄气概。如“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等健朗风格是元好问眼中的诗歌关键所在,也是应当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三、他能够比较形象和准确地把握唐代诗歌在风格意境和创作手法方面的特点,褒多于贬。比如对陈子昂的肯定和颂扬,精准恰当。同时对孟郊诗的过于愁苦、李贺诗的过于阴郁、李商隐诗的过于晦涩持批评态度。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