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总结九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词【望江南】(温庭筠·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二)课外古诗词【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六.九年级下册(一)课内古诗【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二)课外古诗词【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 2.初中古诗文赏析急【考点分析】近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对古诗词曲赏析的考查比较热,而同学们往往无从下手,失分较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下面就古诗文赏析的考点作一归纳。有关古诗词曲赏析的考查内容一般有这样几个方面:划分诗句节奏、分析诗歌内容、赏析艺术特色和比较两诗的异同。 考查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客观选择题;一种是主观填空、表述题。【解析题例】一、划分诗句朗读停顿节奏例如: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无误的一组是()(2004年辽宁省中考试题)A、梳洗/罢,独/椅望/江楼。 B、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类题型一般针对古代诗歌的朗读,做起来比较容易,难度不大,只要注意不把词语、句子(句意)划破,注意上下句子的对应一般不会做错。 同时我们还应知道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按音节划分,一种是按意义划分。特别要注意不能把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词、短语划断。 因此B是正确的。二、分析诗歌内容例如:下面是对诗歌《望岳》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首联写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并别出心裁地用“青未了”这种切身的体验和齐鲁的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 B、颔联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本是普通字,但用在这里,却是奇险,突出山只高。 C、颈联写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入归鸟”三个字也看出诗人羡慕鸟归,意欲归隐的心愿。D、尾联中“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凌绝顶”富有雄心和气概;“小”有俯视一切的信心。 这两句诗,写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成为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一题型要联系全句或全诗从字、词、句的含义着手,仔细品读理解其内容,并从诗人的生平、诗歌的写作背景等方面综合考虑。 要想准确答出此题,我们必须了解此诗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题目中理解为诗人“意欲归隐的心愿”,显然是理解错了,此题应选C。三、赏析艺术特色例如: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厅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盛收。 诗歌中运用的艺术特色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方法、感情基调、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而诗歌常用的表现方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小见大和内容详略等。 阅读选项对照诗歌进行分析不难看出D是错误的,这里应该是略写,而不是详写。诗中前六句详写了西湖早春生机盎然的景物,湖东景色这是一句带过,是略写。 四、比较两诗的异同例如:1、比较下面两首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两首诗的主题都是写送别的,但李白在惜别的依恋中又向往孟浩然去的地方,王维在惜别时心境凄凉,对老友此去的寂寞孤单无限关怀。B、李诗“先言事”后写景,王诗先写景,后写情,情中言事。 C、这两首诗写景都是为了写事抒情铺垫,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D、两首诗语言都平实,诗人的感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 比较两诗的异同一般从诗歌内容、蕴涵的思想感情、采用的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设题,对于此类题型,须锁定相关的诗句,认真对照,判别正误。答案是:A。 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而不是诗人自己向往友人去的地方。 以上从四点归纳了此类题型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上目前侧重于主观题为主。例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习题。 (2004年黄冈市中考试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感情基调,第二小题其实就是客观题的反要求,但这里的要求比较多,不仅考查了对古诗文内容。 3.中考必备古诗词有哪些中考必备古诗词有: 《观沧海》《饮酒》《望岳》《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春望》《登飞来峰》《卜算子 咏梅》《醉花阴 》《 临江仙》《 别云间》《 逢入京使 》《 长相思》《商山早行》《鲁山山行》《迢迢牵牛星》《 题破山寺后禅院》《 望江南》《 游山西村 》《浣溪沙 》《南园》等经典篇目。 一、中考,全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检测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和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是初中毕业证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 二、以下是部分必备古诗词原文: 《观沧海》曹操.宋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饮酒》 陶渊明.宋代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 《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初中语文下册课外古诗文赏析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洛城:洛阳。 2.《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 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 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 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2,双袖龙钟3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下简称刘《笺》)系此诗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3.龙钟:淋漓。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导读] 诗人此时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但远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 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钟惺评此诗:"只是真。 "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 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滁州西涧 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独 怜 幽 草 涧 边 生 , shàng yǎ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上 有 黄 鹂 深 树 鸣 。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春 潮 带 雨 晚 来 急 ,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 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注词释义 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最爱,只爱。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古诗今译 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 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 所以格外生动。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唐 qí wáng zhái lǐ xún cháng jiàn 岐 王 宅 里 寻 常 见 , cuī jiǔ táng qián jǐ dù wén 崔 九 堂 前 几 度 闻 。 zhèng shì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正 是 江 南 好 风 景 , luò huā shí jié yòu féng jūn 落 花 时 节 又 逢 君 。 作者背景 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李龟年:唐代著名歌唱家,安史之乱后流落到江南。 岐王:名李范,唐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受封岐王,喜欢结交各样朋友,接待各种人士。 寻常:经常。 崔九:名崔涤,任殿中监、秘书监等官职,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臣。也喜欢结交待友。 九,在兄弟中排行的顺序。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君:您。 这里指李龟年。 古诗今译 在岐王宅里经常看见您,在崔九堂前数次听到你的歌声。 而今江南已是风景如画,在这落花时节又碰见您。 名句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一个受到皇帝特别优待的著名歌唱家,但在安史之乱后,却流落江南,只是在酒席上为人演唱。当时杜甫自己也经历了落第失子的磨难,晚景凄凉。 这一相会不能不使杜甫感慨万千。“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不但有开元盛世的繁荣,也有年轻杜甫的充满了浪漫情调的生活和理想,而这一切随着岁月的流逝,都已成为过去而荡然无存。 “寻常见”、“几度闻”,流露出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眷恋之情,也流露出了希望破灭后的哀怨。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了眼前的现实,所以,即使是在景色秀丽的江南,而诗人所看到的只是花瓣的飘零,它象征着这个美丽的春天已经永远地消失。 这首短小的绝句包含国势哀变、人世沧桑,而看起来自然流畅,毫无痕迹,显示了极为高超的艺。 5.初中语文的所有古诗以及赏析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下面是对初中一些诗词名句的赏析:一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 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茂盛。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富有诗情画意。 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运用比喻、设问、夸张的修辞方法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形象地写出了愁之深。 怀念故国之情,情思更为深厚,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这句诗 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四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此句中“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此句写出了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的景色变化,写出了诗人与故乡依依惜别的感情。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 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 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六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这两句诗形容诗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采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浮云和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给人生动的形象感,富有感染力。 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凉州词》)从诗歌的意象上看,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意象鲜明,有着浓郁的边塞色彩和鲜明的军旅生活特征;从感情角度来看,诗人以明快的语言,豪放的笔调表现了一群将士征战前的悲壮心情,激起征戍将士的无限感慨;从用词上说这里的“催”字用的精妙,转折突然,将士正欲开怀畅饮,琵琶弦音急促,又催出征,令人陡升感慨。 八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这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它字字写秋光秋色,又字字写人意人情,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紧紧扣住“思”字,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 九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这一句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作者在这里以“沉舟”“。 6.怎么写初中古诗文解析展开全部初中古诗赏析 一、赏析《次北固山下》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怎样赏析? 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2)透露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3)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4、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乘坐的舟船正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 二、赏析《钱塘湖春行》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的风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西湖早春(春天)的明媚风光,既表现了诗人因郊游而满怀喜悦,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初春景色的热爱之情。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是写诗人所见的景象,请说说这样的景象会给人们怎样的感觉? 会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生机无限,一片生机)3、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诗中哪些字暗示了季节? 早春; 初 、早、新、才。 4、诗中“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5、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诗句?请你从中选出一句,作一点赏析。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莺歌燕舞的早春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发的感觉;“几处”、谁家“用词极有分寸,紧扣早春的特征,描写细致入微。 三、赏析“天净沙?秋思》1、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哪些意象,作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作者借助“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凄凉、清幽、寂寞的意境,渲染了萧瑟苍凉(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悲苦(悲伤)的情绪。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以乐景写悲景,反村离人思乡的愁绪。3、写出两句连贯的,且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种含义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小令中起何作用?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起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的作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浓浓的思乡愁绪。 四、赏析《过故人庄》(孟浩然、唐)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2、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合”形象的写出了村边绿树环绕,幽静雅致的环境;“斜”生动的写出了城外青翠的山峦连绵起伏,显得跌宕淡远。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4、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五、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事》唐.李白1、“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的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意象“杨花”、“子规”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3、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六、赏析《泊秦淮》杜牧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朦胧(迷茫) 冷寂(悲凉)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借用典故;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七、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1、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应用有什么好处?“涨”字与“夜雨”“秋池”相照应,表面上即景点。 7.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归类中考必考篇目:(古诗)(七上) 1.论语 2.曹操《观沧海》 3.王湾《次北固山下》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辛弃疾《西江月》 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孟浩然《过故人庄》 8.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李商隐《夜雨寄北》 10.杜牧《泊秦淮》(七下) 11.木兰诗(八上) 12.杜甫《望岳》 13.杜甫《春望》 14.王维《使至塞上》 15.陆游《游山西村》 16.崔颢《黄鹤楼》 17.苏轼《浣溪沙》(八下) 1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9.杜牧《赤壁》 20.文天祥《过零丁洋》 21.苏轼《水调歌头》 22.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3.陶渊明《饮酒·其五》 24.李白《行路难·其一》 2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7.龚自珍《已亥杂诗》 2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9.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30.李商隐《无题》 31.李煜《相见欢》 32.王安石《登飞来峰》(九上) 3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6.白居易《观刈麦》(九下) 37.《诗经·蒹葭》 38.《诗经·关雎》 39.李贺《雁门太守行》。 8.初中语文诗词归类一:赠别 古人在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抒怀之作,多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对对方的劝勉之意。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二:思人 古人抒发对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诗作。有—— 《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浣溪纱(晏殊)》 三: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近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有—— 《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西江月》《清平乐·村居》《饮酒》《江南春》《滁州西涧》 四 :边塞生活 多描写将士戍边、战斗生活的艰苦和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有—— 《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采薇》《凉州词》 五: 爱国 《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六: 怀乡羁旅 抒写飘零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有—— 《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渡蓟门送别》《天净沙·秋思》《采薇》 七:怀古咏史 通过凭吊古迹,追忆历史来阐发个人议论。有—— 《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咏煤炭》 八: 壮志抒怀 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不畏艰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有—— 《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江城子》《浣溪沙 (苏轼)》《行路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九: 民情疾苦 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讽喻) 十:爱情 《迢迢牵牛星》《关雎》《蒹葭》 十一: 其它 内容涉及游赏、酬赠、讽喻、干谒(乞仕)亡国衰思等。有—— 《如梦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见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十五从军行》》《朝天子·咏喇叭》《长歌行》《长相思》《约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回乡偶书》、《虞美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9.中考语文古诗赏析共有哪些论诗 观沧海 游山西村 山居秋暝 山坡羊 书湖阴先生壁 过零丁洋 四时田园杂兴 如梦令 泊秦淮 教科书部分 苏教版教材古典诗词部分共72首(篇),考查47首 七年级上(共11首,考查7首) 所有内容: 【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三单元】13课•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秋词》 【五单元】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不考查内容:(4首) 《赤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年级下(共18首,考查10首) 所有内容: 【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 【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孤雁》《蝉》《鹧鸪》 【五单元】专题•荷:《采莲曲》《白莲》《莲叶》《赠荷花》《莲》 【六单元】22课•**词二首:《沁园春 雪》《卜算子•咏梅》 【六单元】23课•古诗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 【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 不考查内容:(8首) 《蝉》《鹧鸪》《采莲曲》《莲》《莲叶》《沁园春 雪》《观刈麦》《黄鹤楼》 八年级上(共12首,考查9首) 所有内容: 【一单元】1课《七律 长征》 【二单元】9课•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过零丁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三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 【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 【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 不考查内容:(3首) 《过零丁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别云间》 八年级下(共14首,考查7首) 所有内容: 【一单元】专题•鸟:《闻雁》《池鹤》《迎燕》 【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 【五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五单元】专题•叶:《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题红叶》《山中》《城东早春》 【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夜雨寄北》《论诗》 不考查内容:(7首) 《池鹤》《迎燕》《天净沙•秋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题红叶》《山中》《论诗》 九年级上(共10首,考查8首) 所有内容: 【一单元】专题•物侯:《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凉州词》《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惠崇春江晚景》 【二单元】诵读欣赏•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五单元】诵读欣赏•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龟虽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不考查内容:(2首) 《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凉州词》 九年级下(共7首,考查6首) 所有内容: 【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四单元】1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四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观沧海》《江城子•密州出猎》《山坡羊•潼关怀古》 不考查内容:(1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 小册子部分 (小册子古诗文共36首 考查15首) 七年级部分(旧版《初中古诗文背诵补充篇目》,初一分册) 所有内容: 第一册 小儿语二则(一),小儿语二则(二),秋月(程颢),七夕(杜牧),中秋月(苏轼)送友人(李白),绝句(志南),雪梅(卢梅坡),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第二册 游子吟(孟郊),咏煤炭(于谦),登科后(孟郊),竹枝词(刘禹锡),春日(朱熹),临江仙(杨慎),墨梅(王冕),虞美人(李煜) 不考查内容:(13首) 小儿语二则(一),小儿语二则(二),秋月(程颢),七夕(杜牧),中秋月(苏轼)送友人(李白),绝句(志南),游子吟(孟郊),咏煤炭(于谦),登科后(孟郊),竹枝词(刘禹锡),春日(朱熹),临江仙(杨慎) 八年级部分(新版《初中古诗文诵读与欣赏》八年级) 第一部分 第1课 李白诗二首:《渡荆门送别》《春夜洛城闻笛》 第2课 李清照词四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第二部分 第5课 杜甫诗三首:《蜀相》《登高》《江南逢李龟年》 第6课 诗词三首:《南园》《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第7课 苏轼词三首:《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8课 诗词四首:《早寒江上有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不考查内容:(8首) 《渡荆门送别》《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登高》《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念奴娇•赤壁怀古》《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早寒江上有怀》。 10.初中古诗赏析方法如何指导初中生赏析古诗词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 骆崇英 前言:目前,很多的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课堂上主要是听老师讲解,课后下功夫背诵,大都是以记忆为主,学一首(篇)掌握一首(篇),没能举一反三去赏析古诗词。 在考试时,很多学生赏析古诗词,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 摘要:本文主要从内容,表现手法,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等方面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赏析古诗词,并举出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词加以说明,浅显易懂。内容上是从题目、背景、关键词、意象与意境加以阐述,表现手法上是从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四方面说明,最后归纳了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 一、多角度把握诗词的内容。 1. 注意题目。 古诗词中有的题目集中而又含蓄概括文章的内容、主旨。认真地分析题目,有时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写的内容。 如杜甫的《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将来的登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是作者的想象罢了。 2.关注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包括时代状况、人文地理、作者思想、生活经历等,它是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服务的。 作为教师对这些背景资料都必须有所了解,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情以及教学的要求做适当的选择,以便于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使其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3.品味关键词。 古诗词中的关键词最能体现古诗词丰富的内涵,慢慢品味,诗词的韵味顿生。 如刘禹锡的《秋词》,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胜”,一个字便否定了古来的悲秋观念,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要领会一首古诗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 ②、这些景物形象引发的作者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天涯苦旅图,写出了一个 背井离乡、长途跋涉的孤单旅人的愁苦心情。 常见诗歌意象及其意义:月——思乡,水、秋——愁绪 ,莲花——恋情 ,酒、柳、长亭——惜别,兰花——君子 ,菊花——隐士,梅花、蝉——高洁之士 。 常见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5. 领悟深层含义。 古诗词以含蓄委婉吸引读者,必须通过字面意思去深刻领会诗词的内容,意境。 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梅雨连绵,这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比喻、衬托无穷无尽的“闲愁”。《约客》前两句描写江南水乡梅雨之夜的雨景,也正是为下文抒写“闲”情作衬托,渲染气氛,只是它不露痕迹罢了。 “闲敲棋子”这一特写镜头,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候客不至时寂寞、无聊的心情。一“敲”一“落”,含蓄地表现时间之久,企盼之殷,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时间之长和候人者怅惘失望的情绪。 二、了解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作者在诗词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张养浩《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直接抒发对统治者连征战或大兴土木而无视人民疾苦的痛恨之情。 2.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借助于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3.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写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 4.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三、归纳古诗词的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 古诗词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词题材及作者的写作风格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