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鹿鸣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 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 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 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 嘉宾式燕以。 呦呦鹿鸣, 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 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 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 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 一群鹿儿呦呦叫, 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 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 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 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 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 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 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 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 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 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 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 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赏析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献礼的人,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足可为证。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为什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如此看来,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通过《鹿鸣》这首诗的简单分析,我们对周代宴飨之礼——包括宾主关系、宴乐概况,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于丹贰 秋思浩荡 引子:怅望千秋一洒泪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多情哪堪清秋节 绿荷凝恨背西风(秋之意象之一)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秋之意象之二) 秋色天涯:寂寂江山摇落处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风之约: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凉好个秋 叁 明月千古 引子:江月何年初照人 向明月学一颗平常心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生生之证:秦时明月汉时关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 肆 斜阳晚钟 引子:吟到夕阳山外山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守望一段斜晖脉脉水悠悠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生命安顿:终古闲情归落照 伍 田园林泉 引子:田园是一种状态 法天贵真,琴书消忧 守拙才能归园田 饮酒与归田,直写胸中天 鸟倦飞而知还(田园意象之一) 把世界关在门外(田园意象之二) 田园的烟火气:把酒话桑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陆 登临况味 引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落日楼头,栏干拍遍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柒 剑啸长虹 引子:千古文人侠客梦 长啸倚孤剑,目极心悠悠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热血诗情:醉卧沙场君莫笑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捌 诗酒流连 引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醉中自有真天地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享受诗意,成就最美的人生(代跋) 3.于丹 重温最美古诗词怎么样我们这七十年代的人,如果不是家中有较好的读书环境,那么基本上是缺少中国古文化滋养的一代,那时的书中,只有英雄主义,只有刻板教育,整天做的就是分析中心思想,好好的一个故事,非要整出点儿意义来,饶是爱语言的孩子,也是对语文课敬而远之,对于中国古文化的启蒙,我是直到初中才稍稍有所接触,这还得益于一位非常好的语文老师,她对旧课本的厌恶与我们孩子是一样的,所以她找一切时间教我们背古诗歌,虽然学习的时间很少,只有每次早自习,但是影响却是深远的,我是直到那时才知道,原来语文可以学得这么美。 但学到的毕竟太少了,所以我现在写文章时常常深恨自己年少时学到的背会的太少,以至于从来没有出口成诵的时刻,自己文化底蕴的缺失,让我深知一个人如果喜爱文学,年少时哪怕只是囫囵吞枣地背诵,对一生都是极有好处的。到了上班再恋爱结婚后,再喜欢的东西,也没有多少精力去学习与弥补了,常常是去书店买了回来,很认真地挑了一个时间捧着书,却没有百分百的心思认真去品味,这真是人生之最大的遗憾。 如今已经过了靠死记硬背获取知识的年龄,只有一些闲散而亲和的文字或还能引起些共鸣。 于丹老师之名气,带来的评价我想会是两种,有的人全心全意地喜欢这个饱读诗书的女子,有的人却是嫌她硬气有余,而温柔气过少,但无论哪种印象,都不能不让我们对她的博爱有丝毫质疑,若放在古代,这个女子也定是个相当了得的角色,当然放在现代,她的脱颖而出也绝非毫无道理,一个女人,能够于芸芸众生间绽露自己的特色,定是有着别人没有的奇特地方。 从前在电视中看到的于丹,我总是嫌她霸气有余,但是这本新书《重温最美古诗词》却让我对她的印象有所改观,纵然是再硬线条的女子,骨子里也有着她天性中的柔韧与温情。能够通读古典诗词的女子,无论如何,也能于那春花秋月里觅得一丝静谧与安稳,只不过有些女子会以别的姿态掩盖或者掩饰掉了。 怀着虔诚的心读这本书,这样的书,不能一下子关键吞掉,若是如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囫囵吞下,那么便什么滋味也品尝不到,它需要你一点点慢慢地,假以时日地去品味,而你捧卷的时刻,一定要静,或者寻个午后,或者寻个角落,在于丹老师的引领下,与春秋重新际会、与斜阳明月相邀、与田园登临把酒,那些我们早已寻不见的美景良辰,那些我们被现代生活埋葬掉的自然风光,那些我们没有时间安静下来倾听的惆怅情怀,那些我们内心一直都在,却再也寻不见的诗意,只有寻一个安静的时光,只为你自己的心而阅读,你才能体会到此书的妙此书的清静此书关于千年来源远流长的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重温最美古诗词》不是传统的诗书集,上半部分是诗词,下半部分是一个又一个冰冷的注释,如若想吸收,就没日没夜地去背吧,它更像是一本散文集,以春、秋、斜阳、明月、田园、登临分类,以于丹老师自己对于诗词的感悟来讲解,于潜移默化中让我们欣赏到一首又一首的佳句名篇,结合现代人的思索,更会让人对于古诗所创造的美产生一种思慕之情,读这样的书,如品一盅下午茶,悠悠的,半日时光便溜走了,怡情怡心,恰正似诗云“偷得浮生半日闲”般心中窃喜。 人至中年,少了些获取占有之心,只有些与彼相遇便是最好之意,所以那些最美的古诗词,年少时来不及背诵,甚至都未曾接触,但是现在却终于相遇相识了,而人生也有了自己的况味,再读这样的文章,便是千般滋味在心头了。 4.重温最美古诗词主要讲了什么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 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老师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 本作品延续于丹老师的独特风格,通俗、易懂、妙语连珠且能激起读者共鸣。让读者重温中国传统文学和古典哲学的精髓所在,找回心灵深处的宁静之美。 以下是书籍目录: 序言 唤醒心中的诗意 第一部分 春风飞扬 第一节 引子: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二节 岁月在春光中苏醒 第三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第四节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第五节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第六节 春啼呖呖:只道不如归去 第七节 春柳依依:挽一段流光赠别离 第八节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九节 一个人走过的春天 第二部分 秋思浩荡 第一节 引子:怅望千秋一洒泪 第二节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第三节 多情哪堪清秋节 第四节 绿荷凝恨背西风 第五节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第六节 秋色天涯:寂寂江山摇落处 第七节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八节 秋风之约:便引诗情到碧霄 第九节 天凉好个秋 (1) 第三部分 明月千古 第一节 引子:江月何年初照人 第二节 向明月学一颗平常心 第三节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第四节 生生之证:秦时明月汉时关 第五节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第六节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第七节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 第四部分 斜阳晚钟 第一节 引子:吟到夕阳山外山 第二节: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些就是这本书的概况,希望您在品读好书的同时,也别忘了给个好评哦~ 5.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其中有哪20首诗第一卷 春风飞扬 1.一剪梅 舟过吴江(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3.灞陵行送别(唐·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一作骊歌)愁绝不忍听。 第二卷 秋思浩荡 1.唐多令·惜别 朝代:宋代 作者: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2.李商隐 《花下醉》 3.杜甫《阁夜》 第三卷 明月千古 1.李白《把酒问月》 2.姜夔《扬州慢》 3.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 第四卷 斜阳晚钟 1.宋祁《玉楼春》 2.范仲淹《苏幕遮》 3.刘永《玉蝴蝶》 6.于丹贰 秋思浩荡 引子:怅望千秋一洒泪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多情哪堪清秋节 绿荷凝恨背西风(秋之意象之一)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秋之意象之二) 秋色天涯:寂寂江山摇落处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风之约: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凉好个秋 叁 明月千古 引子:江月何年初照人 向明月学一颗平常心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生生之证:秦时明月汉时关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 肆 斜阳晚钟 引子:吟到夕阳山外山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守望一段斜晖脉脉水悠悠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生命安顿:终古闲情归落照 伍 田园林泉 引子:田园是一种状态 法天贵真,琴书消忧 守拙才能归园田 饮酒与归田,直写胸中天 鸟倦飞而知还(田园意象之一) 把世界关在门外(田园意象之二) 田园的烟火气:把酒话桑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陆 登临况味 引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落日楼头,栏干拍遍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柒 剑啸长虹 引子:千古文人侠客梦 长啸倚孤剑,目极心悠悠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热血诗情:醉卧沙场君莫笑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捌 诗酒流连 引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醉中自有真天地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享受诗意,成就最美的人生(代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