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骨肉亲情的诗句1,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3,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4,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5,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6,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7,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8,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9,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11,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2.形容骨肉亲情的诗句1,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辞》3,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4,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5,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2,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5,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6,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7,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8,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9,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11,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3.描写母子情的诗句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2、及生母子情宛然。貌殊语异憎还爱,心中不觉常相牵。《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年代: 唐 作者: 刘商 3、生得胡儿欲弃捐,及生母子情宛然。《胡笳十八拍·第十拍》年代: 唐 作者: 刘商 4、一村婚娉皆邻里,妇姑孝慈均母子。《书村落间事》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5、信知万古山头石,还有人间母子情。《九子峰》年代: 宋 作者: 陈岩 6、台山路杳神仙迹,楚国书来母子情。《送李鹤田东游后版还乡》权年代: 宋 作者: 赵希桐 7、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形容骨肉亲情的诗句有哪些1,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辞》 3,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4,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5,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5,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6,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7,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 8,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9,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11,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5.表达母子情的诗句游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参考资料:.cn/schoolweb/gtzxxx/banji/3.2/gushi/gushi/youziyin.htm 6.描写手足之情的诗句1.《孟氏》唐.杜甫 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承颜胝手足,坐客强盘飧。 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 2.《伤情》唐.孟云卿 为长心易忧,早孤意常伤。出门先踌躇,入户亦彷徨。 此生一何苦,前事安可忘。兄弟先我没,孤幼盈我傍。 旧居近东南,河水新为梁。松柏今在兹,安忍思故乡。 四时与日月,万物各有常。秋风已一起,草木无不霜。 行行当自勉,不忍再思量。 3.《感怀弟妹》唐.沈千运 今日春气暖,东风杏花拆。筋力久不如,却羡涧中石。 神仙杳难准,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喜见鬓发白。 杖藜竹树间,宛宛旧行迹。岂知林园主,却是林园客。 兄弟可存半,空为亡者惜。冥冥无再期,哀哀望松柏。 骨肉能几人,年大自疏隔。性情谁免此,与我不相易。 唯念得尔辈,时看慰朝夕。平生兹已矣,此外尽非适。 4.《春日言怀》唐.鲍溶 湛湛琴前酒,期自赏青春。胡为缄笑语,深念不思身。 寂寂花舞多,嘤嘤鸟言频。心悲兄弟远,愿见相似人。 江界田土卑,竞来东作勤。岁寒虚尽力,家外无强亲。 杳窅青云望,无途同苦辛。 5.《忆舍弟》唐.于逖 衰门少兄弟,兄弟唯两人。饥寒各流浪,感念伤我神。 夏期秋未来,安知无他因。不怨别天长,但愿见尔身。 茫茫天地间,万类各有亲。安知汝与我,乖隔同胡秦。 何时对形影,愤懑当共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