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古风“古风”是一类新型的文化。“古风”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调,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经过不断的发展磨合,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音乐、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 古风音乐社团:墨明棋妙,鸾凤鸣,平纱落雁,声自在,千城醉歌,流觞曲水,花魁楼,千歌未央等; 古风音乐人:河图,董贞,小曲儿,银临,HITA,音频怪物,小爱的妈,重小烟,清弄,檀烧,少司命,潇梦临,奇然,winky诗等; 古风词作:Finale、荀夜羽、梦饮千樽月、择荇、Vagary等; 古风文学代表作家:唐七,公子欢喜,殿前欢,墨舞碧歌,匪我思存,天下归元,沧月,施定柔,倾泠月,步非烟,九鹭非香; 古风绘画代表:伊吹五月,雪代薰,痕迹画廊等; 古风网站:5sing,古风杏猫网,古风联盟论坛,古风圈论坛等。 古风文化正逐渐流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2.宋词简介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扩展资料宋词的分类 1、按长短规模分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 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 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词牌来源划分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也就不再另拟题目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词。 3.维基百科中文版跟英文版内容一样吗这个问题您好像问了一遍了吧? 首先,它们的体系肯定是分开的,条目是分别由不同语言的用户建立,但是它们有相互的联系。某一个语言中的某个条目既有可能是依据本语言为主的参考资料创作而来,也可以是翻译其他语言而来,也有可能两者皆有,我认为,就汉语来说,翻译的条目大概占不到10%。 为什么会有翻译这回事? 其一,按照它的版权要求,所有语言版本都采用同样的授权方式,所以翻译不会侵犯版权,这是一种合理的创作方式,而且可以学习英语。 其二,在维基中各个语言版本的计划大多是用源码编辑的,什么是源码?楼主可以点您的浏览器菜单上的查看——源文件,您会看到这个页面的源码。如果您去那里编辑,在它的编辑框中也是类似的字母和文字,其中一部分是正文内容,一部分则是用于指定各种各样的格式。 而所有的语言版本中的格式语法基本上是一样的,比如,在中文中输入 '''(中间有字)''' 和在英文中输入 '''(中间有字)''' ,提交后都会把中间的字指定为黑体格式,这六个单引号便是指定中间的字为黑体格式的语法。 所以,这给翻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只要把英文编辑器里那些东东拷过来,然后把正文翻译出来就可以了(因为不同的语言版本自然正文的语言要不同),格式则全部会自动显示成一样的。所以,翻译一篇不错的其他语言版本的条目,就一同把那里的公式、图表(仅格式,其中的东东仍需翻译)和参考资料一同自动搬了过来。 其三,汉语计划的发展一直很缓慢,而其他语言特别是英语的优秀条目非常多,所以有不少翻译爱好者用翻译的方式创作,但是,英译中是最多的,这和多数用户的教育背景有关系,众所周知,日语的普及性是比英语低很多的。 为什么翻译量少而且内容会不一样? 如果您也亲自翻译过一个条目您就会知道翻译的艰辛,我有一个条目断断续续翻译了半个月了,至今没有完成。因为这些文章毕竟都是说明文,不是小说,情节没那么有趣,因为它们的科普性质,多数条目也需要翻译者的专业背景。而且,翻译过来也肯定会有一些出入的,完全一样绝对不可能,比如把唐诗宋词翻译成英语,语言之美肯定要逊色很多。还有,汉语计划中很多条目自然和汉字文化圈相关,有些东西汉语本身就很详细,不需要过多的翻译和参照其他语言。 *猫在思考原创,转载请注明。 4.如何填词词就是长短句,是 浅说填词怎样选词牌 -------------------------------------------------------------------------------- (古风存) 填词必须有词牌,就如写诗必须有题目。 写诗时的题目,表达了整首诗的基本内容,即便不好标题,也可弄个“无题”之类;而填词时的词牌,亦已规定了作者基本的感情,即使无标题也无关紧要,因为可以把首句作为词的标题,如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尽》等;即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有完整词牌、标题的作品,有些书中亦把它标成《念奴娇。 大江东去》。可见,词牌比词题更为重要。 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表达自己创作感情的词牌,是填好一首词的第一步。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是古人拿来当歌唱的(后来逐步脱离乐器是另一码事),而词牌正是规定了一首词的音乐腔调。 填词要选词牌,词牌又规定了一首词的音调,因此选择词牌就要选择词牌的声情,而不是选择词牌的名字。各个词牌都有它特定的声情,或细腻轻扬;或激越豪放;或婉约柔情;或慷慨雄壮;或幽怨凄凉;或坦荡激昂。 凡此种种,词牌基本上已经规定了。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填一些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的内容,因此在用韵上也以入声字为主;《小重山》、《一剪梅》适合填写一些调子低沉,感情细腻,凄清孤寂的内容,因此大多选用平韵。 填词时选词牌,最忌讳“顾名思义”,即依据词牌的表象去填词。如《千秋岁》,本来是凄凉幽怨的调子,用韵很密,连不压韵的各句也全用仄声字,读来声情幽咽(秦观有“落红万点愁如海”的名句,后来黄庭坚就用此词牌吊唁秦观,因此后人多拿它作吊唁之词);而如果你望词生意地用它去祝寿,则无论如何也不合情理。 同样,《寿楼春》的声调也是哀怨凄婉,不能用来祝寿。另外如《贺新郎》,词调慷慨激昂,与燕尔新婚的感情不相适应,因此亦不能用来祝贺新人。 这就是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如若违反了它,则再大的作家也填不出好词。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郭沫若先生1958年写的一首歌颂**的词,他把李清照的《声声慢》改成《声声快》,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改填成“蓬蓬勃勃,烈烈轰轰,轰轰烈烈轰轰”,尽管表面上已经改了词牌,但实在也不能算成功之作。 那么,怎样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容需要去选择那些适合表达相应内容的词牌呢?根据夏承焘先生《唐宋词欣赏》,选择词牌有三种方法:第一,从声、韵方面探索,包括字声平拗和韵脚疏密;第二,从形式结构方面探索,包括分片的比勘和章句的安排;第三,排比前人同牌作品,看他们用这个词牌写哪种感情最多、最好。 对初学者来说,三种方法中的第三种是最实际的,而且便于更快地掌握。 当然,词牌仅是一种格式,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内容,而形式总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因此,我们也不能对词牌的选择墨守成规。我们揣摩古代大词人的作品,就是要用他们的作品来衡量某些词牌的声情;而不是用揣摩来的声情去衡量大词人的作品。 《诗序》中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就如《诗经》,当初也是用来吟唱的,是先有情而后有言,然后才配以音律。只有这样,个人的情感才不至于受到音律的拘束而难于表达。 即使是我们现今的歌曲,亦是先写歌词,然后再根据歌词的内容配曲。关于这一点,《乐记》中有“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故“有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则有声律,有声律则有乐歌。” 就连宋代王灼的专论词牌选择的《碧鸡漫志》,也有“古人初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之说。可见,表达真切的思想感情比形式的选择要重要得多。 注:本文某些观点,参考夏承焘先生《唐宋词欣赏》,特此说明。 词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一些词牌,除了正名之外,还标有异名,或同名异调。 [编辑] 常见的词牌 十六字令16字 捣练子27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调笑令32字 如梦令33字 相见欢36字 乌夜啼36字 长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点绛唇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萨蛮44字 卜算子44字 采桑子44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谒金门45字 诉衷情45字 忆秦娥46字 清平乐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归47字 画堂春 47字 桃源忆故人48字 摊破浣溪沙48字 贺圣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阴52字 浪淘沙54字 鹧鸪天55字 鹊桥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乡子56字 玉楼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恋花60字 一剪梅60字 临江仙60字 渔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传61字 苏幕遮6。 5.维基百科与百科全书的主要区别中文维基百科正如维基百科本身,有三个引人注意的特点,使中文维基百科与传统的中文百科全书有所区别: 中文维基百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字典、词典、论坛或任何其他性质的网站。 计划本身是一个wiki,允许大众广泛参与。中文维基百科是第一个使用wiki系统进行百科全书编撰工作的中文协作计划。 中文维基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内容开放的材料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及再发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 维基百科使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协议文本[2]。 6.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这个站点使用Wiki,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维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条目。 维基百科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创始人是Jimmy Wales, Larry Sanger,以及几个热情的英语的参与者。大约3年后,在2004年的3月,已经大约有6000名活跃的参与者编写了50种语言的600000篇条目。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参与者进行数千次的编辑和创建新条目。中文维基百科正式开始于2002年10月,目前已经有171,230条条目。 维基百科中的所有文本以及大多数的图像和其他内容都是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下发布的,以确保内容的自由度及开放度。所有人在这里所写的文章都将遵循copyleft协议,所有内容都可以自由的分发和复制。我们殷切盼望您的加盟,并希望您能够喜欢使用及编辑维基百科的自由文档。详细信息请参看版权信息和wikipedia:内容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