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2.描写秋天的景色诗句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 ·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元·黄庚《江村即事》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句.1. 关于春季的诗句:《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2. 关于夏季的诗句:《夏夜叹》【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首夏》【唐】白居易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湓鱼贱如泥,烹灸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夏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无名杂诗》【明】施耐庵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3. 关于秋季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暮江吟》 【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4. 关于冬季的诗句: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咏梅》【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冬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4.春天景色的诗句:小桃知客意,春尽始开花.(杜甫 《合璧事类》) 到此今经三纪春.(杨凝式 《洛阳》,并见《纪闻》) 春晴游寺客,花落闭门僧.(齐己 《西清诗话》) 夏天景色的诗句: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杜甫《忸村》) 秋天景色的诗句: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冬天景色的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带有月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张继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带有日的诗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汉乐府:《陌上桑》)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写秋天景物的诗句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秋夕诗 鲍照 虑涕拥心用,夜默发思机。 幽闺溢凉吹,闲庭满清晖。 紫兰花已歇,青梧叶方稀。 江上凄海戾,汉曲惊朔霏。 发斑悟壮晚,物谢知岁微。 临宵嗟独对,抚赏怨情违。 踌躇空明月,惆怅徒深帷 秋暮言志 李世民 朝光浮烧野,霜华净碧空。 结浪冰初镜,在径菊方丛。 约岭烟深翠,分旗霞散红。 抽思滋泉侧,飞想傅岩中。 已获千箱庆,何以继熏风。 度 秋 李世民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 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6.秋天景色的诗句古诗一、描绘秋天景色的古寺很多,只能选取部分,具体如下: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4、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6、秋 山 【宋】杨万里 乌桕平生老染工, 错把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 却倩孤松掩醉客7、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8、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9、蜀道后期 【唐】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10、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简介(节选):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作者: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 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 3、蜀道后期 【唐】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译文:客居思归的心总在争取时间,来来往往事先已计划好日程。秋风性情急迫竟然不肯等待,抢先回到了我的家乡洛阳城。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作者力争按时回到洛阳,不料情况突变,秋前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表现了心中的怅惘;后两句作者却绕开一笔,埋怨秋风无情,不等自己抢先到洛阳去了,抒写内心感触,点明题意。这样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把本来无情的秋风人格化了,借抱怨秋风,抒发心中烦恼,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作者:张说(667~730),唐朝大臣。字道济,一字说之。 洛阳人。武则天时应诏对策,得乙等,授太子校书。 中宗时任黄门侍郎等职。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建国。 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擅长文辞,时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苏颋(袭封许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 其诗多应制之作。被贬岳阳时的作品,较有特色。 有《张燕公集》。 7.写秋景的宋词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①,追②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②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赏析】此词以低徊婉转、沉雄青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词的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直抒思乡情怀。全词大笔振迅,意境深阔。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三、四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