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孝顺的成语关于孝顺的成语: __ 1.舐犊情深: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情。 (老牛舐犊、舐犊之爱) __ 2.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 (椿荣萱茂、双亲犹健) __ 3.义方之道:父母以正道教导子女。 (义方教子、教子有道、义方之训、趋庭之教) __ 4.寸草春晖:指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恩情深重,儿女竭尽心力亦难以回报。 (罔极之恩、昊天罔极) __ 5.无忝所生:勉励人进德修业,以免羞辱父母。 (不辱椿萱、扬名显亲) __ 6.养生送死:指对父母应尽的孝道。 (晨昏定省、问安视膳、扇枕温衾) __ 7.彩衣娱亲:身穿彩衣逗父母开心,比喻孝顺父母。 (承欢膝下、冬温夏凊) __ 8.慈乌反哺:比喻子女报答亲恩。 (乌鸟私情、扇枕温被) __ 9.菽水承欢:指子女能克尽孝道。 (菽水之义、口体之养、承欢膝下) 还有以下: __ 孝子贤孙 忠孝两全 移孝为忠 孝子爱日 入孝出悌 子孝父慈 披麻带孝 忠孝节义。 2.形容孝顺的诗句【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青天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王安石《十五》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蒋士铨《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 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宋凌云《忆父》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舆恭《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倪瑞璿《忆母》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3.形容“孝顺”的诗句有哪些形容“孝顺”的诗句有: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释义:谁说小草的嫩心可以报答三春阳光的温暖?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情爱于万一。 2、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释义:孝子的孝心体现在让被孝敬的人快乐,不要做违背他意愿的事情。 3、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释义: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 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释义:父母的年龄, 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 一是因为双亲的年高体健而高兴,再一个是因为双亲岁数大而担心。 5、百善孝为先。——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释义: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 6、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诗外传》卷九 释义: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7、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清·徐熙《劝孝歌》 释义:母亲十月怀胎的恩情太重,即使用三辈子来报答都觉得太轻。 8、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谁氏子》 释义:满头白发的老母亲掩门而啼,拉断了衣袖也留不住。 9、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诗经》 释义: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著我。 10、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明·吕得胜、吕坤父子《小儿语》 释义:经历了各种爱恨离愁,方知最爱自己的只有父母。 4.形容孝顺的诗词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5.形容“孝顺”的诗句有哪些1.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唐·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译文:十五岁的未冠少年,侍奉在慈母身旁。 2.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译文: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 白头老母遮门啼, 挽断衫袖留不止。 ——唐·韩愈《谁氏子》 译文:白发的老母亲倚在门旁啼哭,扯断了袖衫都挽留不住。 4.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唐·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译文: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 5.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唐·李白《豫章行》 译文:老母别子,一片悲天跄地的哭喊,人心愁烦。 6.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唐·白居易《慈乌夜啼》 译文: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 7.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唐·李商隐《送母回乡》 译文:无法报答母亲的爱,人生还有什么追求呢? 8.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唐·白居易《母别子》 译文: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9.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元·王冕《墨萱图·其一》 译文: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10.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清·黄景仁《别老母》 译文: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6.关于孝顺的成语寸草春晖、必恭必敬、行佣供母、戏彩娱亲、卖身葬父等。 1、寸草春晖 【解释】: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出自】: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就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2、必恭必敬 【解释】: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译文】:看到桑树梓树林,恭敬顿生敬爱心,无时不尊我父亲,无时不恋我母亲。 3、行佣供母 【拼音】:xíng yōng gòng mǔ ] 【解释】二十四孝之一,说的是东汉时齐国临淄人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的故事。 4、戏彩娱亲 【解释】:比喻孝养父母。 【出自】:《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译文】: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七十岁,经常穿五色斑斓衣服,作孩子开玩笑。上堂,故意倒在地上,为了博得父母一笑。 5、卖身葬父 【拼音】[ mài shēn zàng fù ] 【解释】:是指家境贫困,父亲死后没有钱入葬,就变卖自身借钱安葬父亲。 7.形容孝顺父母的成语形容孝敬父母的成语 成语 解释 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扇枕温席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彩衣娱亲 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孝子顺孙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孝子慈孙 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母慈子孝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入孝出悌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谓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老莱娱亲 〖解释〗表示孝顺父母。 孝悌力田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移孝为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子孝父慈 〖解释〗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伯俞泣杖 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 卧冰哭竹 卧冰:晋王祥卧冰求鱼事母;哭竹:楚人孟宗天寒求笋。指对父母十分孝顺 8.形容孝敬的词语彩衣娱亲 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孝子顺孙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孝子慈孙 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母慈子孝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入孝出悌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谓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老莱娱亲 〖解释〗表示孝顺父母。 孝悌力田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移孝为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子孝父慈 〖解释〗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伯俞泣杖 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