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不和睦的古诗句【夫妻反目】: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鸡声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积不相能】: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琴瑟不调】: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琴瑟失调】: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散伤丑害】: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同床异梦】: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阋墙谇帚】:指家庭内部争吵不和。谇帚,指妇女吵骂。 2.家庭不和谐用古诗词了形容求解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写的是陆游自己与原配唐氏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作者与唐氏在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夫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 虽然没有正面写家庭不和,但通过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与妻子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创作背景: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有人说唐氏即陆游的表妹唐琬)。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七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参考:/link?url=HOv7Q55EwlP_-oHNXLiIllz_3mNHk3Rto3L-mrOkAQ3wjGNNx5LRr_ 还有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历代传唱,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 参考:/subview/26343/7538852.htm 3.形容孝顺父母却得不到体谅的诗句描写孝敬父母的诗句有?我妻由乃丶v8p 语文 2014-11-14 优质解答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萨福 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 4.家庭不和睦的古诗句【夫妻反目】: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 指夫妻不和、吵架。【鸡声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积不相能】: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琴瑟不调】: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 ②比喻夫妻不和。【琴瑟失调】: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 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 也比喻夫妇不和。【散伤丑害】: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同床异梦】: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 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阋墙谇帚】:指家庭内部争吵不和。 谇帚,指妇女吵骂。 5.形容为人父母不容易的诗词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6.形容婆媳不和睦诗词《孔雀东南飞》(朝代:东汉,作者:无名氏)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其中表现婆媳不合的内容如下:“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译文:我十三岁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裁衣,十五岁弹箜篌,十六岁诵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嫁给你之后,心中常感苦悲。你已经做了府吏,自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 留下我孤身一人独守空房,我们离多见少。每天鸡鸣时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 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不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公婆难服侍。 我已受不了你家这样的驱使,留下也没有用处。你就禀告公婆,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府吏听到这,到堂上禀阿母:“儿已没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娶一个好媳妇。刚成年时我们便结成同床共枕的恩爱夫妻,希望同生共死直到黄泉。 我们共同生活才两三年,这种甜美的日子只是开头。她的行为没什么不正当,哪知竟会招致你的不满,得不到慈爱。” 阿母对府吏说:“你怎么这样狭隘固执!这个媳妇不懂得礼节,行动自由。我心里早就很不满,你不能自作主张迁就她。 东邻有个贤惠女子,叫秦罗敷。她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当为你去恳求。 你把兰芝快赶走,不要让她再停留!” 府吏直身长跪作回答,“再向母亲您哀求,如果赶走她,儿到老也不会再娶!” 阿母听到这,敲着床大发脾气:“你这小子毫无畏惧,怎敢帮着媳妇胡言乱语。我对她已断绝情谊,对你的要求决不允许!” 府吏默不说话,再拜辞别阿母。 回房开口向媳妇说话,悲痛气结已是哽咽难语:”我本不愿赶你,但阿母逼我。你暂时回到娘家,我也暂且回县官府。 不久我就要从府中回家来,回来后定会去迎接你。你就为这事委屈一下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这番话语。” 兰芝对府吏说:“不要这样麻烦。记得那年初阳的时节,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 侍奉公婆都顺着他们的心意,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日夜勤劳操作,孤身一人缠绕着苦辛。自以为没什么罪过,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 仍然被驱赶,哪里还谈得上再转回你家门。我有一件绣花的短袄,绣着光彩美丽的花纹。 还有一床红罗做的双层斗形的小帐,四角都垂挂着香囊。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六七十个,都是用碧绿的丝线捆扎紧。 里面的东西都各不相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收藏其中。人低贱,东西也卑陋,不值得用来迎娶新人。 你留着等有机会施舍给别人,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可能再相会相亲。希望你时时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 公鸡呜叫,天快要放亮,兰芝起身精心梳妆。穿上昔日绣花的裌裙,每件事都做了四五遍才妥当。 穿着丝鞋,玳瑁簪闪闪发光。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 十个手指像尖尖的葱根又细又白嫩,嘴唇涂红像含着朱丹一样。她轻轻地小步行走,艳丽美妙真是举世无双。 她走上堂去拜别阿母,阿母听任她离去而不挽留阻止。扩展资料:《孔雀东南飞》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的反封建礼教的优秀诗篇。 然而,仔细推敲,却发现此说有误,造成这次爱情悲剧的,不是封建礼教,而是家族利益,是家族政治利益碾碎了他们的爱情婚姻。焦仲卿是庐江府小吏,年纪轻轻就是地级官府的公务员,因此他的家。 7.家庭不和谐用古诗词了形容求解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写的是陆游自己与原配唐氏的爱情悲剧。 全词记述了作者与唐氏在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夫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虽然没有正面写家庭不和,但通过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与妻子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创作背景: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有人说唐氏即陆游的表妹唐琬)。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 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 七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 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参考:/link?url=HOv7Q55EwlP_-oHNXLiIllz_3mNHk3Rto3L-mrOkAQ3wjGNNx5LRr_还有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历代传唱,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 参考:/subview/26343/753885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