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家风的古诗词50字以上

1.关于“家风”的古诗

虞美人·述怀

宋代:苏轼

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诉衷情(渔父家风、醉中赠韦道士)

宋代:苏庠

杖头挑得布囊行。活计有谁争。不肯侯家五鼎,碧涧一杯羹。

溪上月,岭头云。不劳耕。瓮中春色,枕上华胥,便是长生。

阮郎归

宋代:俞紫芝

钓鱼船上谢三郎。双鬓已苍苍。蓑衣未必清贵,不肯换金章。

汀草畔,浦花旁。静鸣榔。自来好个,渔父家风,一片潇湘。

诉衷情

宋代:黄庭坚

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锦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2.关于家风古诗词

《念奴娇·道人元是》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道人元是,道家风、来作烟霞中物。翠幰裁犀遮不定,红透玲珑油壁。借得春工,惹将秋露,薰做江梅雪。我评花谱,便应推此为杰。

憔悴何处芳枝,十郎手种,看明年花发。坐对空香色界,不怕西风起灭。别驾风流,多情更要,簪满姮娥发。等闲折尽,玉斧重倩修月。

《声声慢·开元盛日》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虞美人·归心正似三春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3.关于家风的诗句

孟子:养身莫善于寡欲。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李世民: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颜之推: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范仲淹: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尊亲;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保五毂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4.关于家风古诗词

《家风》

春耕秋钓旧家风,

门巷荒寒屋壁空。

四海交情残梦里,

一生心事断编中。

买鱼日待携篮女,

裹药时从挟簏翁。

便废闲吟亦未可,

吾徒岂独坐诗穷。

关于家风的诗句:

1、孟子:养身莫善于寡欲。

2、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3、李世民: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4、颜之推: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5、范仲淹: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尊亲;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保五毂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6、苏洵: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7、纪晓岚: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8、林则徐: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正,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救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淫恶肆意,阴陟无益。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5.有关家风古诗词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

孤筇长作水云游,底事而今嗾下休.

一点破幽明历历,十分合体冷湫湫.

暗中须透金针穴,转处还藏玉线头.

劫外家风兹日辨,渠侬真与我侬俦.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清·王豫《蕉窗日记》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清·钱泳《履园丛话·治家》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

--鲁迅《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父亲》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明·徐渭《杀狗记》

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

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

--清·陈荩《修匿余编》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宋·王应麟《三字经》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6.有关家风家训古诗词有哪些

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2、《示儿》——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末清初朱伯庐《朱子家训》

释义: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4、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释义:父子之间要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5、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清代曾国藩《曾国藩诫子书》

释义: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7.关于“家风”的古诗

1,《家风诗》西晋:潘岳绾发绾发。

发亦鬓止。日祗日祗。

敬亦慎止。靡专靡有。

受之父母。鸣鹤匪和。

析薪弗荷。隐忧孔疚。

我堂靡构。义方既训。

家道颖颖。岂敢荒宁。

一日三省。白话文释义:把乌黑的头发卷起来,进入成年人行列。

要学习各种技能,继承优良家风,为人要恭敬谨慎。就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家族美德要发扬光大。

鹤在北山呜叫,鹤的孩子也附和着呜叫,不能继承发扬家风,感到很痛苦,无法排解。家族的家庭风既定,家规严谨。

我必须一日三省,随时随地检点自己,岂敢荒废。2,《诫子弟》明代:林翰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白话文释义:千里之外送一封家书回去,劝说家人别为三尺之地与人斤斤计较,就如当年秦始皇修建了不朽的万里长城,但是自己怎么也难逃一死,就是争来三尺之地又有何意义呢?3,《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宋代:范仲淹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白话文释义:尽孝道当竭尽全力,忠诚勇敢怀有赤诚之心;兄弟姐妹互相帮助,要知慈悲是没有度量,没有尽头。

勤奋学习研读圣贤书,像敬重父母一样尊敬师长;懂礼仪知谦让,切勿疏忽轻狂,谦逊忍让、态度宽厚和善,邻里方和睦。尊敬长辈关怀幼小,体恤鳏寡孤独与弱势群体;谦恭廉明,戒骄戒躁,才能树立威信,为人信服。

要知勤俭节约过生活,常怀感恩心;能够顺应天理、慈悲为怀,才能广种资粮,普利群荫。处世“八德”是准则,后世应当谨遵前人教诲;以家训为戒,才能发扬祖业,有所作为。

4,《戒子诗》西汉:东方朔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遗余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白话文释义:明智人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为可贵的了。

从容自在自然合于中道。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於处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论治世乱世都不改常态,是最高明巧妙的人。

衣食饱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隐退耕作。身在朝廷而恬淡谦退,过隐者般悠然的生活,虽不迎合时势,却也不会遭到祸害。

道理何在呢?锋芒毕露,会有危险;有好名声,便能得到华彩。得到众望的,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失去人和。

凡事留有余地的,不会匮乏;凡事穷尽的立见衰竭。因此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

他能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宜的处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5,《朱子家训》明末清初朱伯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白话文释义: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6,《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白话文释义: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