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小学生必背长歌行

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长歌行

【原文】青青园中葵①,朝露待日晞②。

阳春布德泽③,万物生光辉④。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⑤。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①葵:有锦葵、蜀葵。

邰希蒡日葵等,这里代指花草树木。 ②晞(xī希):因日晒而干。

③阳春:春天。德泽:恩惠,这里指春天的阳光雨露。

④这两句是说,春天的阳光雨露,使万物都焕发出生命力的光彩。 ⑤焜(kūn昆)黄:植物枯黄貌。

华:同“花”。 【赏析】汉代《长歌行》古辞共三首,在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列入“相和歌辞”平调曲,并把后二首合成一篇(其实它们是完全不相干的两首诗,严羽《沧浪诗话》已指出后者应是两首)。

这里要讲的是三首中的第一首,它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就是篇末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由于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释此诗说:“言荣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后世便把这样一首劝人珍惜青春,应当及时努力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诗,说成了劝人及时行乐的作品。

这显然是谬说曲解。因为诗中只说到应当及时“努力”,并没有像《古诗十九首》(其十五)中所说的“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那样带有明显的消沉颓废的思想。

我们完全应该恢复它积极健康的本来面目。关于《长歌行》诗题命义,也是其说不一。

我以为郭茂倩根据《文选》李善注所采用的说法还是比较确切平实的。他说:崔豹《古今注》曰:“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

按《古诗》云:“长歌弥激烈。”魏武帝(当作“魏文帝”)《燕歌行》云:“短歌微吟不能长。”

晋傅玄《艳歌行》云:“咄来长歌续短歌。”然则歌声有长短,非言寿命也。

唐李贺有《长歌续短歌》,盖出于此。看来所谓“长”和“短”都是指歌声和曲调,与内容是无关的。

“寿命长短”云云,更属臆说不可信。这首诗有两个词儿需要特别讲解一下,即首句的“青青”和第六句的“焜黄”。

其它词句大抵浅显易知,无烦在此逐一诠释了。首先,“青青”一词,当然指颜色。

如《诗经·郑风·子衿》所谓的“青青子衿”,即指青色衣服。但从《诗经》、《楚辞》直到汉代的乐府民歌和古诗,“青青”这个词儿经常出现,在指颜色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形容植物少壮时茂盛的样子。

这在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清人段玉裁的《诗经小学》和陈奂的《诗毛氏传疏》里都有具体的解释,而段、陈两家更进一步说明“青青”和《诗经》里的“菁菁”就是同一个词,都是形容植物枝叶茂盛,所谓“茂盛即美盛也”(见陈奂《诗毛氏传疏》)。现在我们常说的“青年”、“青春”,就是从“青青”这个词最早的涵义引申发展而来的。

这就同篇末的“少壮”二字相呼应,而不仅是指“园中葵”的颜色了。其次,对“焜黄”这个词应当怎样理解。

《文选》李善注:“焜黄,色衰貌也。”五臣注:“焜黄,华(花)色坏。”

后来余冠英先生注《乐府诗选》,更进一步认为“焜”是“□(左火右员)”的假借字,释“焜黄”为“色衰枯黄貌”。三十年前我注释《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也是这样理解的。

后来遍检汉晋古书,却发现除此诗外再没有见到用“焜黄”一词的。常见的则为“焜煌”一词(如汉人杂书《急就篇》、扬雄《甘泉赋》、曹操诗《气出唱》以及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引《方言》郭璞注等),称得起屡见不鲜。

按“焜”之本义为形容火光灿烂,与“煇”(即“辉”)原系一字孳乳而成,并无枯黄之意。只因此诗与“黄”字连用,才把它说成“□(左火右员)”的假借字。

但“黄”字在秦汉古书中却与“皇”字通用,最明显的是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声音篇》中把“黄帝”就写成“皇帝”。而“皇”字的本义即指太阳煌煌发光。

后来由于“皇”已变为对帝王的专称,才出现了从“火”的“煌”这个后起字。因此我认为,此诗的“焜黄”实即当时通用的词“焜煌”,不过把“煌”字写成“黄”字罢了。

况且这句诗最末一字是“衰”字,已具枯萎凋谢之义,如把上面的“焜黄”讲成“色衰枯黄貌”,于诗意也不免重复。如果讲成植物的“华(花)叶”在春夏之时原是缤纷灿烂的,一到秋季便开始衰谢凋残,似更为顺理成章。

这个讲法为前人所未及,能否成立,还请读者斟酌。

2.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不要任何翻译 长歌行开头的

同学给个邮箱之类的好发给你啊……

目录:

1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41 寒食 韩 翃

2 七步诗 曹 植 42 滁州西涧 韦应物

3 敕勒歌 北朝民歌 43 塞下曲 卢 纶

4 咏鹅 骆宾王 44 游子吟 孟 郊

5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 45 竹枝词 刘禹锡

6 咏柳 贺知章 46 乌衣巷 刘禹锡

7 凉州词 王之涣 47 望洞庭 刘禹锡

8 登鹳雀楼 王之涣 48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9 春晓 孟浩然 49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10 宿建德江 孟浩然 50 忆江南 白居易

11 凉州词 王 翰 51 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 绅

12 出塞 王昌龄 52 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 绅

13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王昌龄 53 山行 杜 牧

14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54 清明 杜 牧

15 鹿柴 王 维 55 江南春 杜 牧

16 竹里馆 王 维 56 秋夕 杜 牧

17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57 乐游原 李商隐

1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58 商山早行 温庭筠

19 别董大 高 适 59 元日 王安石

20 静夜思 李 白 60 泊船瓜舟 王安石

21 古朗月行(节选) 李 白 61 梅花 王安石

22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6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23 赠汪伦 李 白 63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24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64 惠崇《春江晓景》 苏 轼

2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65 题西林壁 苏 轼

26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66 夏日绝句 李清照

27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李 白 67 示儿 陆 游

28 望天门山 李 白 6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2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69 小池 杨万里

30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 甫 7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31 赠花卿 杜 甫 71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32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72 春日 朱 熹

33 春夜喜雨 杜 甫 7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34 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 甫 74 题临安邸 林 升

35 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 75 游园不值 叶绍翁

3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76 墨梅 王 冕

37 江雪 柳宗元 77 石灰吟 于 谦

38 寻隐者不遇 贾 岛 78 朝天子·咏喇叭 王 磐

39 枫桥夜泊 张 继 79 竹石 郑 燮

40 渔歌子 张志和 80 已亥杂诗 龚自珍

3.小学生必背古诗78首(1.长歌行2.

汉乐府 长歌行 韩 翃 寒 食

曹 植 七步诗 韦应物 滁州西涧

北朝民歌 敕勒歌 卢 纶 塞下曲

骆宾王 咏 鹅 孟 郊 游子吟

贺知章 回乡偶书 刘禹锡 竹枝词

贺知章 咏 柳 刘禹锡 乌衣巷

王之涣 凉州词 刘禹锡 望洞庭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刘禹锡 浪淘沙

孟浩然 春 晓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孟浩然 宿建德江 白居易 忆江南

王 翰 凉州词 李 绅 悯农

王昌龄 出 塞 李 绅 悯农

王昌龄 从军行 杜 牧 山 行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杜 牧 清 明

王 维 鹿 柴 杜 牧 江南春

王 维 竹里馆 杜 牧 秋 夕

王 维 送元二使安西 李商隐 乐游原

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温庭筠 商山早行

高 适 别董大 王安石 元 日

李 白 静夜思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李 白 古朗月行 王安石 梅 花

李 白 望庐山瀑布 苏 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李 白 赠汪伦 苏 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 白 独坐敬亭山 苏 轼 惠崇《春江晓景》

李 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苏 轼 题西林壁

李 白 早发白帝城 李清照 夏日绝句

李 白 秋浦歌 陆 游 示 儿

李 白 望天门山 陆 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杜 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杨万里 小 池

杜 甫 绝句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杜 甫 赠花聊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杜 甫 江南逢李龟年 朱 熹 春 日

杜 甫 春夜喜雨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杜 甫 绝句 林 升 题临安邸

杜 甫 江畔独步寻花 叶绍翁 游园不值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王 冕 墨 梅

柳宗元 江 雪 于 谦 石灰吟

贾 岛 寻隐者不遇 王 磐 朝天子·咏喇叭

张 继 枫桥夜泊 郑 燮 竹 石

张志和 渔歌子 龚自珍 己亥杂诗.

4.我要小学生必背古诗词30首

作者 诗词名 汉乐府 长歌行

曹 植 七步诗

北朝民歌 敕勒歌

骆宾王 咏 鹅

孟 郊 游子吟

贺知章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咏 柳

王之涣 凉州词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孟浩然 春 晓

孟浩然 宿建德江

王 翰 凉州词

王昌龄 出 塞

王昌龄 从军行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王 维 鹿 柴

王 维 竹里馆

王 维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高 适 别董大

李 白 静夜思 王安石 泊船瓜洲

王安石 梅 花

李 白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赠汪伦 苏 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 白 独坐敬亭山 苏 轼 惠崇《春江晓景》

李 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苏 轼 题西林壁

李 白 早发白帝城 李清照 夏日绝句

陆 游 示 儿

李 白 望天门山

杨万里 小 池

杜 甫 绝句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杜 甫 春夜喜雨

杜 甫 绝句

叶绍翁 游园不值

王 冕 墨 梅

柳宗元 江 雪

王 磐 朝天子·咏喇叭

张 继 枫桥夜泊

张志和 渔歌子

5.要小学生必背的古诗

长歌行汉-乐府诗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⑷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只能帮你弄这么多了,如果满意的话,请采纳,谢谢!!!

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38首诗意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

长歌行

(汉)乐府诗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然豆萁,

豆在斧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想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光,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